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相約星期二讀后感8篇,供大家參閱。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
談完家庭,我想要說說婚姻,因為婚姻與家庭息息相關(guān)。
可是現(xiàn)在很多人不理解婚姻。80、90后的年輕人,要么過于自私而無法和別人建立真誠的戀愛關(guān)系;要么輕率地走進婚姻殿堂,然后六個月后又匆匆地逃了出來。60、70代的人們,又有多少人在無奈的維持婚姻,因為不信任、因為金錢等,婚姻已危在旦夕。
我們好多愛人并不清楚要從伴侶那兒得到什么,我們甚至連自己都無法認清——又如何去認識我們要嫁娶的人呢?又如何去協(xié)助我們最愛的人去獲得更高的人生追求呢?
其實愛情和婚姻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對方,你們的關(guān)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不懂怎樣妥協(xié),你們的婚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彼此不能開誠布公地交流,你們的婚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沒有共同的價值觀,你們同樣會很麻煩。你們必須有相同的價值觀。
我見過這樣一對小夫妻,有二十七八的年齡,可以說郎才女貌,家庭殷實。按理說應(yīng)該過得比較幸福??梢驗榕降牟乱?,胡攪蠻纏,兩人總是吵架。日子過得不像日子,家過得不像家。的確,在當今社會,各種誘惑太多。好多女性朋友不相信愛人,總想把另一半拴在自己身邊,這樣才算安寧??墒獠恢?,男人需要的是自由,是讓家庭幸福的不懈奮斗,他們需要時間去打拼。
由此我想到了“男人就像風箏”這句話。風箏總向往自由,飛得越高越好。而放線的人就像我們的女性朋友,要么不敢放得太長,害怕風箏飛走;要么放高風箏以后扯得緊緊的,想緊緊控制住風箏。卻不知這樣做的結(jié)果:前者影響男人奮斗的.腳步,后者成了勒拌男人奮斗的繩索。我前幾天才去放過風箏,發(fā)現(xiàn)怎樣放風箏能放的高而毫不費力。首先要把風箏放得足夠高,待風箏穩(wěn)定后,線再放松一些,過一會兒還要時不時扯扯線。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以讓分風箏飛得再高些,還會提醒風箏不要偏離方向。而女人管男人就像這放風箏,把握得好會雙贏,否則雙方都會受傷害。
相信男人,給他們空間;給他們自由;給他們信任,還時不時地提醒他們。這樣我們收獲的是婚姻的幸福?;橐鲋挥袃煞N選擇:相愛或死亡。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2
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應(yīng)該是5年前的事情了,這是寫在《相約星期二》封面上的一句話,當時的我并沒有太大的感觸。五年后的今天我又拿起了這本書,看著這句精辟又有內(nèi)容的話,我又重新收拾心情,認真的讀了這本書,書中講的是一個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絕癥后,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時間里,他與他的學(xué)生米奇約定每周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課,直到老莫里離開。課堂上不需要書本,不打分數(shù),也沒有成績,但討論的題目很多,涉及的愛情、工作、社會、年齡、原諒以及死亡老莫里的`談話平和、親切、幽默,他對他即將死去直言不諱,讓人敬佩不已。故事很簡單,卻透出他不平凡的人格。
這位叫做莫里的社會心理學(xué)教授,在七十多歲時患上了一種叫做ALS的病。這種病從腿部神經(jīng)麻痹開始,一點點地向上蔓延,直至使人不能再呼吸時為止。這是一種殘酷的絕癥靈魂將眼睜睜地看著軀體一點點死去。但莫里決定帶著尊嚴、勇氣、幽默和平靜活下去。他和他十六年前的學(xué)生,已經(jīng)成為專欄作家、記者的米奇相約,每個星期二見一次面,一起討論生活的意義,包括死亡、恐懼、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會、原諒、有意義的人生這些重要的課題。從第一次相約到最后一次見面,這樣的討論持續(xù)了14個星期。米奇眼看著他的老師一次比一次衰弱,直到葬禮來臨。
臨終的老人都說了些什么呢?如果你期待著微言大義的話,你可能會失望的。他說,人生最重要的是學(xué)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他說,要有同情心,要有責任感。只要我們學(xué)會了這兩點,這個世界就會美好得多;他說,如果你想對社會的上層炫耀自己,那就打消這個念頭,他們照樣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對社會底層炫耀自己,也請打消這個念頭,他們只會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無所適從,唯有一顆坦誠的心方能使你悠悠然面對整個社會這些極為樸實的話,使我忽然明白了,人生的謎底其實可能很簡單。
但莫里老人并不簡單。就在病魔和死神拼命撕扯著他的時候,他還能談笑風生。談到死后火化,他對家人說:千萬別把我燒過了頭。談到墓地,學(xué)生說:我會去,但到時候就聽不見你說話了。莫里笑了:到時候,你說,我聽。莫里以自己最后的存在,論證了人性的美好。一個普通的美國老頭,一些普通的話語和生活細節(jié),但是讀完卻讓你悵然良久,這就是《柙約星期二》。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3
我只讀了“第二個星期二——談?wù)撟詰z”。
這一段講的是莫里老人的一些生活(我認為是這樣)莫里老人的腿腳已經(jīng)萎縮了,他已經(jīng)不能再行走了,但他依然笑著對待世界,享受每一天。
這一段的后半部是講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如果你想讓別人信任你,你首先就應(yīng)感到你也能信任他——即使你是在黑暗中,即使你是在向后倒去?!边@句話讓我十分感動。(我讀到那里,也十分感動!)
當今,人與人之間變得不再信任,大家互相猜疑,于是就失去了完美的和諧社會。
沉默,無限的沉默。一個老人,或者說一個社會學(xué)教授,臨終前的十四堂人生課。在那里我將它簡單的羅列一下:第一個星期二——談?wù)撌澜?、第二個星期二——談?wù)撟詰z、第三個星期二——談?wù)撨z憾、第四個星期二——談?wù)撍劳?、第五個星期二——談?wù)摷彝?、第六個星期二——談?wù)摳星?、第七個星期二——談?wù)搶λダ系目謶?、第八個星期二——談?wù)摻疱X、第九個星期二——談?wù)搻鄣挠篮?、第十個星期二——談?wù)摶橐?、第十一個星期二——談?wù)撐覀兊奈幕?、第十二個星期二——談?wù)撛?、第十三個星期二——談?wù)撏昝赖囊惶臁⒌谑膫€星期二——道別。我不知應(yīng)當如何形容這本書,正因它富有太多太多的東西了。有一位悲觀學(xué)家說:“人一出生,就是為了走進墳?zāi)??!蔽蚁肴绻恳粋€人都那么想,那么這個世界將是何等的冷漠。我們就像一個個牽線的木偶,在人生的大舞臺上匆匆走過。莫里教授,不,我錯了,莫里教練——以一個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詮釋了人生的美麗,否定了那一句:“人一出生,就是為了走進墳?zāi)??!眲傞_始看的時候,我還能夠平靜的觀看(我是在網(wǎng)上看的),之后就再也平靜不下來了。我同步的打開我的博客,一看到好的句子就記錄下來。在以后,我的`心靈防線完全崩潰,打開音樂盒,借著音樂,讀完了全文。我這才體會到書
中作者為何會放下自己的一切,并不止一次透露——“我被融化了!”是的,不僅僅僅是作者,我也如此!
人一生匆匆而過,想要銘記的太多太多,我想如果你有像莫里教練一樣的豁達開朗,一切就夠了,就夠了!!(被融化的豈止是你!在一個面臨死亡而達觀地談?wù)撊松睦先嗣媲?,我們唯有崇?)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4
閑暇之余有幸讀到一本能夠凈化心靈的書:《相約星期二》。書中講述了一位身患絕癥的老人在人生的最后時刻把自己睿智的處世哲學(xué)在每周二分享給自己曾經(jīng)的一位學(xué)生,也就是作者。彌留之際的諄諄教導(dǎo)與迷茫之中的人生腳步碰撞出了讓人們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讓我獲益良多。
曾經(jīng)聽說過一句話:“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是啊,生活真的是很不容易。生病的盼健康,健康的盼錢財,富裕的盼輕松,閑逸的盼成就。每個人都在嚴陣以待,使出渾身解數(shù)與生活較量,追求著自己所謂的幸福?!袄咸鞝斕还搅恕保拔乙兔\抗爭”……,諸如此類的話消磨了一些人,振作了一些人,可是,我卻看不到這些人身上幸??鞓返挠白?。每天的忙碌,已讓人們忘記了去體味幸福。我也每天在和生活戰(zhàn)斗,埋怨著他的不公,煩惱著他給我的苦難,然而,莫里教授的一句話讓我一下子釋然了,他說:“人生最困難的事情就是和生活講和”。理解生活,包容生活,也就獲得了最簡單的快樂。
。都說“知足者常樂”,什么是幸福生活呢?于病者而言是健康,于貧困者而言是溫飽,于勞累著而言是一夜好覺,于奮斗者而言是一點成功,于孩子而言是得到一件心儀已久的玩具,于老人而言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吃一頓家常便飯……所以,我們首先要理清現(xiàn)階段所追求的是什么,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不管生活給我們設(shè)置了多少障礙,只要真誠的接受它們,包容它們,又有什么事能讓我們暴跳如雷呢?正如莫里教授臨終反思的那樣,遠離那些盲目追求物質(zhì)享受,那些缺乏責任感缺乏愛的病態(tài)生活,“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學(xué)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在莫里老人看來,只要明白了什么是真實需要,就會走向關(guān)愛與奉獻。
停下奔波的'腳步吧,看看我們周圍,看看我們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們用心感受,用愛去呵護,幸福就一定會在我們身邊環(huán)繞。讓我們與生活講和吧,給自己一個純凈的心靈,也是給自己一個發(fā)現(xiàn)美好的機會。
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讓我重新認識了死亡,認識了生活,讓我在這個紛繁復(fù)雜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心靈的凈土。“境界,讓死亡充滿韻味。死亡,讓人生歸于純凈”。我感謝這位睿智豁達的老人和這個謙虛有愛的年輕人。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5
“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這句話簡潔凝練地概括了《相約星期二》的內(nèi)容。此書的作者是一位年逾七旬、身患絕癥的社會心理學(xué)教授莫里。
1994年當他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時,與自己的學(xué)生每個著名專欄作者米奇·阿爾博姆相約每個星期二給學(xué)生上最后一門課,課程的名字是人生,課程共上了十四周,最后一堂是老人的葬禮。老人謝世后,米奇把聽課筆記整理出版,定名為《相約星期二》,該書在世界范圍內(nèi)引起轟動,連續(xù)40周名列美國圖書暢銷排行榜。人們從書中讀到了關(guān)于世界語死亡、家庭與感情、金錢與永恒的愛等人生永遠的話題,而我讀到了最深刻的主題—感恩。老莫里面對死亡,逼視著自己的軀體一步一步走向萎縮、走向消亡。
他并沒有如其他臨終的老人一樣,或咒罵蒼天,發(fā)泄自己的憤怒與不滿;或面壁哀嘆,讓恐懼與痛苦陪伴著自己早晚人生。他而是勇敢地走向世界,走向自己已離開多年的講堂,讓自己的學(xué)生及全世界聽一聽一個參透一切的社會學(xué)家眼中的人生。老人為什么會有如此健康的心態(tài)?因為她正在向社會感恩。他想告訴正在被名和利所折磨的我們該如何對待自己的人生。
此時,莫里老人的雙眼前所未有得明亮,他看破世間紅塵,看透世態(tài)炎涼,看穿人情冷暖,他趕超了時間和空間,他的心一不是他那病懨懨的身軀所能束縛的,他的心也許早已在宇宙的盡頭翱翔。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莫里死前十四個星期中給米奇講的話字字珠玉,因為這都是從死神那一點一滴搶來的。談?wù)撌澜纭⒆詰z、遺憾、死亡、家庭、感情、對衰老的恐懼、金錢。老莫里講授的內(nèi)容無所不包,字字都捶在米奇的心頭,也在拷問著社會文化的'良知。
莫里感謝自己曾經(jīng)擁有過的青春,因而就不再害怕變老與衰亡;莫里感謝自己曾經(jīng)擁有過的健康,因而就不在抱怨現(xiàn)在病痛的折磨;莫里感謝所擁有的閱歷和學(xué)識,因而就不在后悔所度過的光陰。抱著感謝一切的心態(tài),莫里在病榻上吧世界上最高深的智慧用最具熱情的語氣緩緩道來。讀了《相約星期二》,我開始用感恩的眼光看著周圍的世界。我感謝自己的青春活力,感謝自己學(xué)會了知識和能力,感謝身邊的親友所傾注給我的愛,感謝前人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美好的世界。當然,我更要感謝在天堂向我們微笑的老莫里,因為他叫會了我感恩。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6
清明下鄉(xiāng)給奶奶上墳,看著周圍的樹木,青草,斜坡,腦海中驀然跳出了一個名字——莫里。
是的,莫里,一個社會學(xué)教授!在異國他鄉(xiāng),在幾乎是同樣的境地里,安葬著一個平凡而偉大的靈魂,他震撼了我,讓我不得不用著零星的時間一遍一遍地去讀他,去回放他,回放那不斷被病魔吞噬的軀體,回放他在生命走向盡頭前的那特殊的課堂,回放那一句句洗滌人心靈的話語。
《相約星期二》,是命運的相約,是靈魂的相約,是關(guān)于生和死的相約,更是生命價值觀的'一次真誠的直白。
我知道,蕓蕓眾生中的我們,至今仍在追求的很多東西正是莫里教授所摒棄的。家庭的不幸、命運的摧殘沒有泯滅他對"善良、尊重、友愛"的執(zhí)著,他堅信"愛能贏天下。愛永遠是勝者。"
相愛或者死亡。愛是他靈魂的主旋律。他不愿意為死亡涂抹胭脂。面對死亡,面對種種不幸,他克服了常人最難做到的事:與生活講和。原諒自己,原諒他人。他盡可能的給予他人應(yīng)該給予的東西,他認為,能給予表明自己還活著!活著,不給予,過的只是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生命就失去了意義。
他用生命的最后十三天,和米奇相約星期二,用自身的病痛和艱難以及對人生的感悟,教授完了十三節(jié)關(guān)于"活著的意義"這門課程。他的眼角也有淚,因為痛楚,他清楚地知道,生命留給他的日子不多了;他的臉上總掛著微笑,即使連"擦屁股"這樣是事情也需要依賴他人時,他也會提示自己像嬰兒般去享受;他的嘴邊流出的是在米奇看來的一種苦澀的幽默,這種幽默常?;鈱擂?,讓他與人交流的時候多一份和諧,乃至感動。他敢于直播死亡,直播衰竭。他知道,"夜線"節(jié)目是利用他增加戲劇的效果,但他選擇的是讓步,因為這樣的直播會把他的信息帶給數(shù)以萬計的觀眾。他的讓步,會讓更多的人去思考生命,思考死亡,思考人生的價值。
與生活講和,心態(tài)才會平和。與生活講和,你才會不為名利所煩惱,才不會整天患得患失,你才能專注建立自己的文化,全身心地去愛和尊重。"我在和你說話,我想的只有你。"
莫里教授,一個終生的教師!愛是永恒的感情,即使他離開了人世,但他永遠活在讀者的心里。
生命應(yīng)該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7
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令人受益匪淺,也給我上了一堂人生的課。
他們的課堂中,不需要課本,卻更好的了解了人生。感情、工作、社會、年齡、原諒,以及死亡。
課堂上的教授,原是一個精力充沛的舞蹈愛好者,意外的,他得了不治之癥,舞蹈戛然而止。但是他依舊豁然,絲毫沒有表現(xiàn)出對死亡有任何畏懼。
他也曾說過,學(xué)會了死,也就學(xué)會了活。人生莫非也只是生生死死。生,起始。死,終結(jié)。你學(xué)會了死,那也就不枉此生。
一生中亦只但是是在一條漫漫長路上前行。沿途便有著不一樣味道的豐碩果實。有時有的果子也可能是帶毒、帶刺的。工作、原諒以及死亡都只是一顆顆小小的`果子。等你吃飽了也就走完了一生。
對于一個知道自己將死的人是什么感受,我不從得知。正因根本沒有辦法去設(shè)身處地的設(shè)想。他所擁有的是恐慌?漠然?還是自暴自棄,頹廢剩下的活著的時光?
而那老教授注定是特例,他并不像別人那般無措,而是選取安然上課。將他畢生的心得與見聞傳授給他的學(xué)生。
雖然知道自己一日不如一日,卻依舊樂觀堅強的活著,直到萬不得已靜靜停止呼吸。
“死亡,是令人悲哀的一件事。但是不幸的活著也同樣令人悲哀?!币苍S,不幸的活著會比死亡更加悲哀。
雖然在死亡面前,可能還有很多很多想做的事沒有做。有著千千萬萬個所謂的“來不及”。但是,在莫里的人生詞典中,沒有“來不及”三個字。世界不可能為了你而時光倒流,同樣也如米奇所說,“也同樣不能再生活一次”。
“他直到說再見的那一天還在改變著自己?!边^去的自己是定格,改變,只能是此刻。
每個周二,一節(jié)又一節(jié)不用教科書的課。不間斷的進行著。不論刮風下雨。
莫里離開的時候,很平靜。也只是正因去拿咖啡。那天,星期二。也作為最后一節(jié)課亦或是第一節(jié)課。
“你說,我聽?!?/p>
是的,他一向在聽,默默的、認真的聽。
此刻,換你說,我聽。
以后的每一個周二。你來說,我來聽。(我們此刻說的,莫里教授正聽著呢?。?/p>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8
村上春樹曾說,所謂人生,無非是一個不斷喪失的過程。很寶貴的東西,會一個接一個,像梳子豁了齒一樣,從你手中滑落。取而代之落入你手中的,全是些不值一提的偽劣品。體能,希望,美夢和理想,信念和意義,或你所愛的人,一樣接著一樣,一人接著一人,從你身旁悄然消逝。
生命,總是帶給人以欣喜,面對死亡,我們總是帶著一絲敬畏與恐懼。我們害怕生命中的猝不及防,害怕突然與這個世界揮手告別,我們不忍就此消逝不留一絲痕跡。或許,這世間有太多值得留戀的,每個人都有太多放不下的,面對死亡,我們總是不能坦然,畢竟意味著生命的不復(fù)存在。但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挪威的森林》里寫道:我們活著,同時在孕育死亡。不過,那只不過是我們必須學(xué)習的真理的一部分。直子的死告訴我這件事。不管擁有怎樣的真理,失去所愛的人的悲哀是無法治愈的。無論什么真理、誠實、堅強、溫柔都好,無法治愈那種悲哀。我們惟一能做到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脫出來,并從中領(lǐng)悟某種哲理。而領(lǐng)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繼之而來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樣地軟弱無力--我形影相吊地傾聽這暗夜的濤聲和風響,日復(fù)一日地如此冥思苦索。
同樣在莫里老人眼中,死亡并不可怕,他更將此活成了一種藝術(shù)。面對疾病,他沒有畏懼,面對死亡,同樣是如此坦然。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時光,每個星期二于自己的學(xué)生米奇相約。一個老人,慈祥的面容,風趣的語句,依舊和學(xué)生談笑風生,讓人完全忘記他即將與這個世界告別。或者又像古人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莫里老人的話更顯平緩卻富有哲理。面對死亡的從容,一生的起伏波蕩也早已在歲月的長河中波瀾不驚。金錢名譽地位,愛恨追求友誼,莫里老人似乎在死亡面前又將之闡釋了另一境界。
我曾經(jīng)這樣寫道,你知道嗎,我最不忍學(xué)會的就是告別,我用腳步丈量著走的每一步路只為快點回到你身邊,我抬頭望天上的星星因為我知道我們仰望的是同一片星空,我想著你你也念著我,我怕有一天的猝不及防,就這樣,來不及看你一眼。我知道你不忍我心碎,可也教著我如何告別。我會思念著你就像你牽掛著我一樣,我希望時間能夠流轉(zhuǎn),那樣就能不用分離。
我知道面對生死離別我是無法淡然處之,所以既然這樣,就去過好每一天,不用再言離別時而有所悔恨,不用恨自己的碌碌無為,不用怨生命無常。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8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