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林徽因傳讀后感7篇 《林徽因傳》讀后感,以供參考。
林徽因傳讀后感1
生命里有多少的無奈和惋惜,又有多少的愁苦和傷感。華燈初上,時光流轉(zhuǎn),他與她的曾經(jīng)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那些無處安放的曾經(jīng),破碎的讓人心疼,他推開了所有的人,把她放在心上。他想應(yīng)該守候,繼續(xù)這么守候著。
有人曾說“如果一百個人來問我完美女子的標準,那么我一百次都會回答說是林徽因,”是的,她已經(jīng)是個傳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著如許煙波歲月,隔著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書頁中的一個剪影。所有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為她寫下那樣的美的詩,可是最后她還是沒有選擇他??墒牵绕鹦熘灸δ菢蛹ち业膼?,金岳霖的脈脈深情更令人動情。
若不是情到深處難自禁,又怎會百轉(zhuǎn)柔腸冷如霜。愛有很多種方式和理由,這里無意責怪誰,可是金岳霖的故事聽起來更加撼天泣地。真正的愛情不是利己,而應(yīng)該是利她的,他為了她終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無人可取代她。對他來說,春風(fēng)再美也比不上她的笑。是否女人,永遠不必多問,她永遠天真,為他所愛的人。
把人生看做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作,便不會頻頻回首,你會不會忽然地出現(xiàn),在舊時光的風(fēng)景里,成為珍藏一生的美麗。也許會看到別的風(fēng)景,可是回頭看,仍然覺得還是她。即使多年后,當他已是八十歲高齡,年少時的旖旎歲月已經(jīng)過去近半個世紀??僧斢腥四脕硪粡埶麖奈匆娺^的林徽因的照片來請他辨別拍照的時間地點的時候,他仍還會凝視良久嘴角漸漸往下彎,像是要哭的樣子,喉頭微微動著,像有千言萬語哽在那里。最后還是一言未發(fā),緊緊捏著照片,生怕影中人飛走似的。對他來說,花開了,他就畫花。花謝了,他就畫自己。你來了,他當然畫你。你走了,他就畫一畫回憶。。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四月的早天,八月的憂愁。她在他心中,始終是最美的人間四月天。仿佛一本書,慢慢翻到最后一頁。
若無緣,六道之間三千大千世界,百萬菩提眾生,為何與我笑顏獨展,唯獨于汝相見?若有緣,待到燈花百結(jié)之后,三尺之雪,一夜發(fā)白,至此無語,卻只有灰燼,沒有復(fù)燃。他從來沒對她說過要愛她一輩子,也沒說過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無言地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著這一切。愛她卻不舍得讓她痛苦選擇,因此只得這樣沉默。因為,能夠說出來,大約都不是真的。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wěn)紗窗風(fēng)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他會想起你年少時候的容顏,在他心中,你永遠都是十七歲的那個穿白衣裳的小仙子,他會想到嘴邊不自覺地輕輕地微笑起來,嘆息地說,她啊……之后便是沉默,沉默之下,原本是有千言萬語的,可是已經(jīng)不必說了,那樣的林徽因,在那樣的他的心中,便是獨一無二的萬古人間四月天了。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金岳霖為林徽因終身未娶,長期比鄰而居,而他去世后,也和林徽因葬在同一處公墓,像生前一樣做近鄰。
"終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那些邀約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過年華,但有一天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云打濕諾言。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林徽因這樣寫道
他如此深刻地愛著她,終身不娶似乎有了更確切的理由:縱使有再出色的女子,與她相比,也黯然失色,新娘若不是她,娶妻何用?金岳霖去世后,骨灰也安放于八寶山革命公墓,與林徽因墓僅僅一箭之遙。終于明白,世間有這樣一種情感,叫做至死不渝。
一生走過許多地方,一輩子只陪在一個人身邊。你在的時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時候,一切是你。終究一別千年。我努力地去想,想你的模樣。一直到許多許多年后的今天,許多許多年后的我,才明白許多許多年前的你,為什么有那么許多許多的沉默、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原諒匆匆的時光,記住生命,記住愛,記住溫暖。
林徽因傳讀后感2
有你是最好的時光。走進林徽因,讀她的生命之旅,靈魂獨唱:在美麗背后觸摸一絲溫潤,在聰慧之中品味一縷幽思,陪著你我走過一個又一個四月天。
時至今日,才讀完這本本該早就拜讀的書。從前,對于林徽因的傳奇,只是有所耳聞,而今自己通過閱讀她的傳記,才對她有了更全面的認識。這位出生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奇女子,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與眾不同。雖為妾之女,然而卻是林家的長女,無疑出生就成了整個大家族的掌上明珠。飽讀詩書的林老太爺(光緒己年進士)親自為其取名“徽音”,出自《詩經(jīng)?大雅?思齊》,后來改為“徽因”純粹是因為發(fā)表詩作與別人同名。林徽因的父親曾留學(xué)于日本早稻田大學(xué),歸國后一心報效祖國,卻不得志。而在家中,唯一能夠懂父親的人也只有林徽因了。所以,在幼年時候,她在父親的眼中已不再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而是可以傾訴衷腸的知己。在她十六歲時,跟隨父親歐洲留學(xué)。
這一年里,她游歷了倫敦,巴黎,日內(nèi)瓦,羅馬,法蘭克福和柏林等地,心中萌生了對建筑的熱愛之情,并且初遇此生對她念念不忘的大才子——徐志摩,兩人之間,產(chǎn)生了曖昧的情愫。然而徐志摩是有婦之夫,他的求婚遭遇林父的反對——必須離婚才能再娶。而當徐志摩為愛“拋妻棄子”后,事情又發(fā)生了變化。梁家與林家早有婚約,而梁啟超也已把林徽因當作兒媳來看。在那個年代,梁啟超的思想是非常超前的,他贊成自由戀愛,并沒有即刻讓他們成親,建議他們先去賓大完成學(xué)業(yè),相處之后再行成婚。而成婚之后,又為兩位新人安排好了歐洲的蜜月旅行,一切安排緊密周到。也正是因為這本自傳,也讓我們看到了在閉關(guān)鎖國的清代還有這樣一位主張創(chuàng)新,思想前衛(wèi)的學(xué)者和官員。對梁啟超的認識,可能大多數(shù)人都只是停留在歷史教科書的“維新變法”運動,而對于他的為人,他的教育方式以及對那個社會的貢獻,我們都是知之甚少。
留學(xué)歸國后的一對新人,受聘于東北大學(xué)建筑系,并開始了為之奮斗一生的建筑事業(yè)。本以為從此過上了幸福舒適的生活,無需輾轉(zhuǎn)奔波,然而生于動亂年代的人兒,哪會有所謂的現(xiàn)世安穩(wěn)?被肺病纏身的林徽因,身體每況日下,最后不得不去香山靜養(yǎng)。而在靜養(yǎng)期間,她也不會閑著自己,時常作詩,先后也發(fā)表好些詩作和小說。天生一顆文人心,怎得偷閑棄文去?病好后的林徽因加入中國營造學(xué)社,進一步為中國建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就是這樣一位奇女子。既可以當?shù)昧孙L(fēng)姿綽約,才學(xué)兼?zhèn)涞摹疤蛷d”的女主人,也能做得了不怕風(fēng)吹日曬,攀巖走壁的野外勘察建筑家。最讓我欽佩的是,在李莊那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她始終堅持著,為了家人,為了國家,更是為了心中那一直從未放棄的建筑夢想。盡管在生命的最后幾年,讀后感.被肺病折磨得不成人樣的她,眼神里依舊流露出對文學(xué),對建筑的熱愛。她白天可以和學(xué)生熱烈地探討學(xué)術(shù)問題,和老友暢快淋漓地談天說地,而在漆黑的夜里獨自忍受病痛的折磨。她的熱誠和堅韌,是常人不能及的。她短暫一生的每分每秒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熱烈地追逐自己的建筑夢,懷著赤子之心堅持創(chuàng)作。她渾身充滿著魅力,讓無數(shù)人為之著迷。有為她放棄婚姻的徐志摩,最后也是因為去聽一場她的講座而英年早逝;也有為她終身不娶的金岳霖,一代哲學(xué)家,甘愿一生寄人屋檐下,只為更好地呵護她。而她最后選擇了梁思成,也是理性與睿智的體現(xiàn)。她和他有著共同的建筑夢,盡管他少了幾分文人的浪漫,但是他是愛她的,開明的愛,包容的愛。他們一起留學(xué),一起學(xué)習(xí)建筑,一起為中國的古建筑貢獻自己的力量。她和他,成了中國最偉大的建筑學(xué)家,他們設(shè)計過梁啟超的墓碑,設(shè)計過東北大學(xué)校徽,也設(shè)計過新中國國徽,而他們唯一為自己設(shè)計的卻僅僅只有戰(zhàn)亂時在昆明的一幢房子。最后,他為她設(shè)計了唯一的專屬作品——她的墓碑!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即使佳人不在,但時光里卻依舊有她的倩影。
林徽因傳讀后感3
終于看完了這本書,心里不知道是何許的感覺,只知道美美的,帶有詩一般的韻味,就像林徽因,總是給人以清潔、美好的感覺…
只看林徽因的詩,我們知道她是溫柔的,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她應(yīng)該是身居豪宅,不問世事的大家閨秀,然而進一步了解她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她雖然有著詩意的人生,她卻不喜歡一個人的獨處,煮一壺香茗,約3、5個好友,一起夜下話談,談人生談理想談事業(yè)談詩詞歌賦或許才投她意,但是對事業(yè)極度熱忱的她卻很少有這樣的時間。
只有在香山養(yǎng)病的那4年,才可以這么愜意的生活,但是病情稍微有些好轉(zhuǎn),她就立即投入到自己喜愛的建筑事業(yè)中去,喜歡一個人,沒有什么原因,只是因為喜歡,就像她喜歡古建筑一樣,沒有其他的原因,無關(guān)風(fēng)月,只是喜歡,故以她的才華,完全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領(lǐng)域有一番作為,創(chuàng)造一番輝煌!
每個人都是過客,緣起緣滅都是前世今生早就注定的,今生我們擦肩而過,來世或許就會有那一次回眸。不需要刻意的去記住誰,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忘記誰,前世的債今世會來償還,今世未了的情來世可以再續(xù)。但是誰又能知道,到底有沒有那奈何橋,前世今生,我們在乎的那個人,來世是否還可以記得或者會忘記!
林徽因在16歲的時候遇到了24歲的徐志摩,她在情竇初開的年紀遇到了風(fēng)華正茂的他,在劍橋之上,兩個生來就帶著詩意的他們怎么可能不擦出火花,這或許早就注定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時候她都不會讓自己尷尬,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軟弱,所以當她發(fā)現(xiàn)自己擺脫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的陰影的時候,她斷然的選擇了離開,沒有告別,就像徐志摩的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徐志摩知道林徽因的離開是為了什么,因為他懂她…后來徐絕情的與張幼儀離了婚,本以為這樣林徽因就可以接受孑然一身的他,與他相依相守,但是他不知道林徽因是驕傲的,她同大部分女人一樣,在浪漫的愛情與安穩(wěn)的生活面前,她最終選擇了梁思成給的安穩(wěn)的、真實的生活,即使心里深愛著那浪漫,也只能是藏于心底,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慢慢回味…
也許只有林徽因才有這樣的魅力,才能讓多情的徐志摩掛念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一生,金岳霖守護一生。即使后來徐志摩愛上了陸小曼,他心里也永遠有著林徽因的一席之地;“我苦惱極了,因為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道怎么辦才好?”林徽因沮喪的說,梁思成第二天告訴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愿你們永遠幸福?!彼脤嶋H行動寵愛了她一生;
金岳霖,我不知道從何說起,終身未娶,只為愛她,他永遠都是她的鄰里好友,他會隨著她的居所的變更而變更,一生守護,無怨無悔。徐志摩是多情的,他不止有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三個女人,還有凌叔華,雖然最愛的只有林徽因和陸小曼;梁思成縱然是寵愛了林徽因一生,但是在她逝世幾年之后,他還是娶了自己的學(xué)生林洙;只有金岳霖是鐘情的',終身未娶,即使在林徽因去世之后,還記得她的生日,靠以前的回憶度過余生。感情的事我們總是說不清楚,沒有誰對誰錯,我們只是羨慕林徽因傳奇的一生,感動金岳霖的癡情。
林徽因是美麗的,是智慧的,縱然是病魔纏身,仍然寫了很多詩詞并為中國的建筑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還參與了國徽的設(shè)計,了解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總會讓我們感慨萬千,深思千萬。她的生命只有51年,對于現(xiàn)在人來說,這個時間并不長,但是對林徽因來講,51年剛剛好,不長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里做了自己該做的,奉獻了自己該奉獻的,沒有大起大落,亦沒有大喜大悲,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溫暖…
或許真的是有緣分這一說,她寫了人間四月天亦在人間四月悄然離去…
林徽因傳讀后感4
最完整地了解林徽因的故事,來自白落梅優(yōu)美的散文《林徽因傳》。
這個女子從來沒有因為過早地離開這個世界而被人們遺忘,她的名字總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放在一起,和徐志摩、粱思成、金岳霖這三個大名鼎鼎的才子緊密相連,她是永遠停留在西子湖畔的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存在。
她有著建筑學(xué)者的理性與詩人敏感的洞察力。誰又曾知道,她的心頭停駐最久遠的就是那種不甘心、不畏難、不退縮的情感,這種情感最有張力的表達便是化為執(zhí)念。就是依靠這種兼容著學(xué)者和詩人的復(fù)雜情愫注定她會成為一個永遠的傳奇。
她曾經(jīng)在北方經(jīng)歷過抗戰(zhàn)的烽火,也曾經(jīng)為了生活顛沛流離輾轉(zhuǎn)到了南方。每到一個地方,她會忘記自己是個漂泊的人,而是將為國傾心的高貴情感化為日常生活的平淡與瑣碎中去。她在當?shù)剡M行古建筑考察,隨遇而安,也是她那一代學(xué)者的特殊處事原則。逆境并沒有毀滅她的從容與嫻雅,而是將她的文字帶入了一個更加通靈凈化的世界。那些映射著小樓與茶鋪的街景,在她的眼中,正是整個建筑史上最詩意的畫卷。
她曾經(jīng)被醫(yī)生宣告不久于人世,但這些并沒有摧毀她拼搏的意志。她經(jīng)歷過多次修改與論證,歷經(jīng)三個多月,終于和大家共同完成了共和國國徽的設(shè)計工作。為了拯救瀕臨停業(yè)的景泰藍傳統(tǒng)工藝,她抱病深入工廠參與設(shè)計了一批具有民族風(fēng)格的圖案,為“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獻禮。她在參與設(shè)計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過程中,與助手一起,再次經(jīng)過反復(fù)推敲與研究,圓滿完成了須彌座的圖案設(shè)計。
她深知自己對徐志摩情感的影響,在臨終前面對張幼儀曾經(jīng)心懷愧疚。但是,那觸動靈魂的相逢既然是必然,便無須逃避。就如白落梅說的:“其實,人生原本就沒有相欠。別人對你的付出,是因為別人喜歡;你對別人付出,是因為自己甘愿。”這就是林徽因,一個從骨頭里要尊嚴要人格要專愛的女子。她最愧對的是人不是丈夫粱思成,而是在她身邊默默相守,為她終身不娶的金岳霖。她不能辜負寵她信任她的丈夫,也對執(zhí)意守侯她的金岳霖不忍轉(zhuǎn)身,直到有一天,看到紅塵中飄蕩的云煙終于豁然醒悟,真愛無悔,無論你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感情,都是美好。就如你在四月天,高高仰望云空,煙霧過去,仍是原來,何必執(zhí)著呢?
她的浪漫與多情在那個漸漸轉(zhuǎn)化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堅持下去的信念。這個美麗的精靈,無論是因經(jīng)歷過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還是源自于和平年代的融入,仿佛唯有將心頭的執(zhí)念化為一朵朵綻放的白蓮花,融入到國家和個人的歷史使命中去,才是真正的歸宿。
洞悉了世事無常,便會有了風(fēng)輕云淡的豁達。她的一生,不能不說是完美。理想、事業(yè)和她所愛的家,都給予了她最忠實的回饋。尋常女子所仰望的就是她所擁有的,在經(jīng)歷過凡塵最繁華的一段過后,她也和別人一樣,在最后的日子里,以茶、清風(fēng)、明月和回憶相伴。所有的人最后的結(jié)局,都會被打回原點?!八械呐佣加凶约旱幕ㄆ?,花開時,占盡人間春色,無限芳菲;花落時,不堪入目的凋零讓人嘆息?!?/p>
她在臥病的生涯中,從來不肯放下自己的事業(yè)與文字,無論是風(fēng)華絕代的林徽因還是形銷骨瘦的林徽因,都讓眾多愛她的人難以割舍。想必那些靈逸的文字,能將她在生命中的遺憾悄悄彌補,在那些傾情綻放的文字中我們能夠讀出一個女子從來不曾消極的精神世界和從來不知疲倦的堅持,這些對她來說,已然足夠。
她寫過,算做一次過客在宇宙里,認識這玲瓏的生從容的死。這般的 堪破,已算是至情至性!所謂她的風(fēng)情萬種,她的才華橫溢,以至于她的至死不渝,都是內(nèi)心永不放棄的堅持,明明知道,卻割舍不了。那種女人所帶來的震撼,勢必不可抵擋。你若愿意潛心去讀,自然也會隨她追夢。
林徽因傳讀后感5
貌若天仙的才女林徽因與詩人徐志摩,哲學(xué)家金岳霖,建筑學(xué)家梁思成三人之間的情感故事,早已傳為千古佳話。但當我讀了作家林杉先生寫的《林徽因傳》后,上述的那些印記都已顯得微不足道,即而代之的林徽因則是一位氣質(zhì)超俗,風(fēng)姿迷人,思維敏捷,洞察銳利,治學(xué)嚴謹,艱苦探索,傲骨博學(xué)的大家的鮮活風(fēng)范。
作家林杉先生以清麗如詩的文字,運用巧妙的散文手法,詳細的記錄詩人,建筑學(xué)家,一代才女林徽因浪漫而坎坷心靈歷程。開篇從風(fēng)姿綽約的少女——林徽因與風(fēng)流倜儻的詩人——徐志摩相識康橋?qū)懫?,止于著名哲學(xué)家金岳霖和另一個哲人聯(lián)手共同為其題寫的挽聯(lián):“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間?!蓖瑫r,也從側(cè)面勾勒出一幅巨大的近代史上、享負盛名的文化、藝術(shù)界的精英們一路艱辛、治學(xué)的坎坷動人的畫面。
首先是從林徽因的情感世界談起吧:我認為理智與明智的林徽因與充滿幻想、浪漫的徐志摩,注定是摯友、詩友的關(guān)系;而她與梁思成則必是志同道合的一對。從書中的記述,我非常的欣賞梁思成的幽默。比如,林徽因與梁思成在圖書館內(nèi)約會讀書,徐志摩有時會湊趣過來聊天,而梁思成便在門上貼張紙條,大書Lovers、Want、to、be、left、alone。(情人不愿干擾)又比如,梁思成在學(xué)生時代,做個仿制古董銅鏡,讓研究東方美術(shù)史的老師鑒定,最后被騙的外國籍老師不得笑說:“Hey!mischievousimp!”(淘氣包)而金岳霖對待林徽因的情感更接近柏拉圖的那句名言:“理性是靈魂的最高貴的因素。”
然后,在談?wù)劻只找虻牟艑W(xué)。林徽因是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要設(shè)計者,這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而她還是挽救頻臨滅絕景泰藍的第一人;她是詩人,她的詩就像徐志摩評價的:“徽因的詩,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與心靈的契合,又能讓人讀出人生的況味?!彼男≌f,比如《窘》、《九十九度》等以辛辣的手法尖銳的揭露、抨擊黑暗的舊社會;她寫的話劇《梅真同她們》深刻地反映了,那個時代年輕人由于所處的地位、追求的思想迥異而導(dǎo)致的悲劇。讀了她的這些文學(xué)作品,會令人無限回味深省的。此外,她還是第一個畢業(yè)于美國大學(xué)的美學(xué)專業(yè)的中國人。
其次,就是她那嚴謹、執(zhí)著的治學(xué)態(tài)度。林徽因患有肺結(jié)核病,可她卻以頑強的意志,堅強的毅力,帶病治學(xué)、考察、調(diào)研。由其是在艱苦的抗戰(zhàn)八年間,雖然深受疾病的纏繞,但仍能與梁思成(疾病纏身)共同的棲息在惡劣的環(huán)境里,記錄、編寫一部部建筑專業(yè)的論著。當他們的美國好友,邀請他們離開這苦難的環(huán)境時,他們卻婉言拒絕,仍留守國土繼續(xù)治學(xué)的精神,真是令當今知識分子借鑒與學(xué)習(xí)的榜樣!
最后,再談?wù)劻只找蛟诮ㄖ矫娉删徒o我留下的深刻回味。從他們夫婦早年游歷歐洲,再到回國后考察大半個中國古建筑止,那種鍥而不舍、竭盡余力保護古物的精神,實在令后人敬佩感動!同時,我也能全方位、透徹的了解到建筑對東西方歷史、文化、科學(xué)、藝術(shù)、繪畫、雕刻等帶來的深遠意義。從而也感知了異域的文化及鄉(xiāng)土風(fēng)情,給東西方建筑代來深刻影響。就像書中介紹的英國的圣保羅大家教堂,海德公園的水晶宮,愛因斯坦天文臺,到法國的盧浮宮,楓丹白露,古羅馬角斗場等等歐洲典型的建筑,你會不自主的陶醉于建筑藝術(shù)的魅力中!你又能從側(cè)面了解道,人物與建筑相互之間的歷史關(guān)系,從而懂得建筑是藝術(shù)的靈魂,是人類心靈的契約。同時又通過建筑知道了如:拿破侖,拉斐爾,門德爾松,大衛(wèi)、米開朗琪羅、達。芬奇等世界名人軼事,簡直又像閱讀世界人物史。
《林徽因傳》這部傳記小說是集欣賞價值、珍藏價值、參考價值為一體的書籍;當你掀開它品讀時,你會如癡如醉隨著文字海洋,遨游在世界的文化藝術(shù)殿堂里;同時也能身臨其境的感受到:古今中外,東西方學(xué)者那艱辛、嚴謹、執(zhí)著、探索的治學(xué)態(tài)度與崇高精神,是多么令后人欽佩與學(xué)習(xí)的!
林徽因傳讀后感6
幾段梅風(fēng),幾星荷雨,小院濕了青苔,記憶,她不是玫瑰,不是牡丹,不是暗香黃昏黑夜,她是一朵離天堂最近的白蓮,是迎著黎明與春天定下的誓言。
她有個好聽的名字,林徽因,她出現(xiàn)在多少人的夢中,她蜻蜓點水般的掠過,她卻早已化身成燕,在無數(shù)人的回憶中流轉(zhuǎn)。
這便是她,哪怕是用一整個日月,也道不盡的女子,哪怕是用一生,也忘不掉的女子,她似乎擁有了所有祝福的言語,她似乎奪取了所有注視的目光,甘愿做她的葉,甘愿做她的傘,在這本小小的《林徽因傳》中,給了我們一片溫柔黑白,清亮如空的世界。
書里的她,才華橫溢,吟詩作賦,研究建筑,參與國徽的設(shè)計,拯救傳統(tǒng)工藝……詩里的她,清秀溫婉,人間的四月天,是愛,是暖,是希望……生活中的她,優(yōu)雅卻又義無反顧,面對心動,停留時美好,離開時決然……會不禁贊嘆,是一個怎樣的人,才能令世人用如此仰慕的神情去張望,去追尋,不知從何時起,這成了放不下的執(zhí)念,不知從何時起,這樣算來,差不多已經(jīng)一生了。
我與她的出生相隔了近一個世紀,是歷史的沉淀,讓我隔著一個世紀的光陰一點一點描摹起她的模樣,她的眼睛,她的鼻尖,還有她的嘴角,然后,再從她的歡身笑語中,感悟到這唯一的女子。她選擇在人間的四月?lián)]手告別,你看,連上天都如此眷念你,讓你如此幸運,許諾了曾經(jīng)的相濡以沐。
我羨慕她的聰慧,羨慕她的冷靜,羨慕她的執(zhí)著,羨慕的太多太多。
我能想象,我能有所感觸,望著窗前一目紅楓,期待著不久的春天,看著桌上簡單的幾行小詩,回味著忙碌卻又充實的生活,她難得的寧靜,她難得的空隙。
不知道有沒有與我相像的人,不了解自己,有時也無法充分的了解某些人和某些事,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快樂,這是不是真實的那個自己,再或者,眼前的生活,是不是就是適合自己并且希望的,我把更多的時間用來放空,看看天發(fā)發(fā)呆,喝點什么,吃些什么,眼神,卻會更迷茫些。
作者說,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一起相伴雨季,度過年華的人,終究會在某個路口離散,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此時,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只一個人的細水長流。我說,如果時光的齒輪停止轉(zhuǎn)動,她依舊會是一朵開在磐石上的白蓮,靜靜的觀賞著我們這些疲于奔波的人,靜靜守護著她心里,那一處應(yīng)該名為康橋的角落,沒有留給任何一個人涉足,讓其長著漫天的草,下著無聲的雨,這不是無奈,不是懷念,更像是一種寄托,將想要說的話,裝訂在詩里。
今天的人們,會在一生中遇到多少的人和事,又會在多少的努力和現(xiàn)實中明白,人生需要驚濤駭浪,更需要驚濤駭浪后的平靜。
詩人潦倒的一生,今人忙碌的一生,茫然之下,寄托之上,又是多少歲月在悄然婉轉(zhuǎn),成歌成詩。我曾天真的以為,真的有勇氣可以不顧一切,我曾稚嫩的覺得,三尺寬的肩膀可以扛下所有,在冰棱的反射下,透過無邊的黑暗,照耀出萬丈的光芒無懼刺眼。后來,我才知道,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好幾個春天,好幾次花開茶靡。
時間消磨了少年眼角的光,打散了花上,擁擠的蜂蝶,她終究為人妻為人母,過著熱烈后平淡的生活,依舊帶著某一縷褪不去的光華。不知在哪本書上看到過,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看到那些與生活抗爭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選擇屈服或者堅持。
她的存在,本就是一個奇妙的邂逅,宛若一首沒有終點的小詩,在每個會到來的春天,延續(xù)著每只蝴蝶的夢,天上地下,鋪滿了星星點點的美好。這是四月的風(fēng),又似睡夢中,唇間淡淡的輕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傳讀后感7
最后看完了這本書,心里不明白是何許的感覺,只明白美美的,帶有詩一般的韻味,就像林徽因,總是給人以清潔、完美的感覺…
只看林徽因的詩,我們明白她是溫柔的,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她就應(yīng)是身居豪宅,不問世事的大家閨秀,然而進一步了解她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她雖然有著詩意的人生,她卻不喜歡一個人的獨處,煮一壺香茗,約3、5個好友,一齊夜下話談,談人生談理想談事業(yè)談詩詞歌賦或許才投她意,但是對事業(yè)極度熱忱的她卻很少有這樣的時間,只有在香山養(yǎng)病的那4年,才能夠這么愜意的生活,但是病情稍微有些好轉(zhuǎn),她就立即投入到自己喜愛的建筑事業(yè)中去,喜歡一個人,沒有什么原因,只是因為喜歡,就像她喜歡古建筑一樣,沒有其他的原因,無關(guān)風(fēng)月,只是喜歡,故以她的才華,完全能夠在自己喜歡的領(lǐng)域有一番作為,創(chuàng)造一番輝煌!
每個人都是過客,緣起緣滅都是前世今生早就注定的,今生我們擦肩而過,來世或許就會有那一次回眸。不需要刻意的去記住誰,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忘記誰,前世的債今世會來償還,今世未了的情來世能夠再續(xù)。但是誰又能明白,到底有沒有那奈何橋,前世今生,我們在乎的那個人,來世是否還能夠記得或者會忘記!
林徽因在16歲的時候遇到了24歲的徐志摩,她在情竇初開的年紀遇到了風(fēng)華正茂的他,在劍橋之上,兩個生來就帶著詩意的他們怎樣可能不擦出火花,這或許早就注定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時候她都不會讓自己尷尬,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軟弱,所以當她發(fā)現(xiàn)自己擺脫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的陰影的時候,她斷然的選取了離開,沒有告別,就像徐志摩的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徐志摩明白林徽因的離開是為了什么,因為他懂她…之后徐絕情的與張幼儀離了婚,本以為這樣林徽因就能夠理解孑然一身的他,與他相依相守,但是他不明白林徽因是驕傲的,她同大部分女人一樣,在浪漫的感情與安穩(wěn)的生活面前,她最終選取了梁思成給的安穩(wěn)的、真實的生活,即使心里深愛著那浪漫,也只能是藏于心底,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慢慢回味…
也許只有林徽因才有這樣的魅力,才能讓多情的徐志摩掛念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一生,金岳霖守護一生。即使之后徐志摩愛上了陸小曼,他心里也永遠有著林徽因的一席之地;“我苦惱極了,因為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明白怎樣辦才好”林徽因沮喪的說,梁思成第二天告訴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取了老金,我祝愿你們永遠幸福。”他用實際行動寵愛了她一生;金岳霖,我不明白從何說起,終身未娶,只為愛她,他永遠都是她的鄰里好友,他會隨著她的居所的變更而變更,一生守護,無怨無悔。徐志摩是多情的,他不止有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三個女人,還有凌叔華,雖然最愛的只有林徽因和陸小曼;梁思成縱然是寵愛了林徽因一生,但是在她逝世幾年之后,他還是娶了自己的學(xué)生林洙;只有金岳霖是鐘情的,終身未娶,即使在林徽因去世之后,還記得她的生日,靠以前的回憶度過余生。感情的事我們總是說不清楚,沒有誰對誰錯,我們只是羨慕林徽因傳奇的一生,感動金岳霖的癡情。
林徽因是美麗的,是智慧的,縱然是病魔纏身,仍然寫了很多詩詞并為中國的建筑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還參與了國徽的設(shè)計,了解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總會讓我們感慨萬千,深思千萬。她的生命只有51年,對于此刻人來說,這個時間并不長,但是對林徽因來講,51年剛剛好,不長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里做了自己該做的,奉獻了自己該奉獻的,沒有大起大落,亦沒有大喜大悲,給我們留下了完美,留下了溫暖…
或許真的是有緣分這一說,她寫了人間四月天亦在人間四月悄然離去…
林徽因傳讀后感7篇 《林徽因傳》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 林徽因傳讀后感經(jīng)典范文3篇 讀《林徽因傳》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