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傷逝讀后感范文3篇(《傷逝》讀后感),以供參考。
傷逝讀后感范文1
一曲肝腸寸斷,幾多淚水辛酸。一對男女的不幸,整個時代的悲哀。當夢醒路無,人去樓空,逝者已逝,傷者徒傷。誰還在雨中為你們輕嘆?誰還在胡同寂寞徘徊?誰還在紫白的藤花下寄托哀思?《傷逝》捧在手心,思緒游于云端。愛情,這一亙古話題,于濃墨薄紙間被魯迅再次延續(xù)。
美麗的開始,慘淡的結局,是什么將命運如此注定?如一朵嬌紅永萎沙塵,叫人怎能不悵嘆惋惜?讀《傷逝》,心中不會寧靜。史涓生與子君的故事,沒有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化蝶;沒有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徇情;沒有柳夢梅與杜麗娘的團圓。品《傷逝》,一句“人必活著,愛才有所附麗”讓所有高唱愛是一切的人為之一震;一句“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chuàng)造”驚醒那些為愛麻木的癡男怨女;一句“我應該永久奉獻她我的說謊”讓所謂的真愛添上幾許虛偽的色彩。思《傷逝》,它展示的是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追求與物質(zhì)需求的矛盾,同時也留下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疑問:愛到底需要附麗什么?
匈牙利愛國詩人裴多菲曾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可見他主張愛情必需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上,自由是愛情的翅膀,讓兩顆心都能在藍天上飛翔?;赝干c子君的情感歷程,不正暗合此道?同居前的日子,他們是自由的。涓生有一分穩(wěn)定的工作,雖然“局里的生活,如鳥販子手里的禽鳥一般”,但最起碼不用為生計四處奔波,也可以供子君買些小草花和油雞。而子君受西方個性解放思想的熏陶,毅然說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彼梢圆活櫴甯傅膱詻Q反對,自由地與涓生交往。他們的相戀是自由的,盡管外界壓力不小,他們?nèi)杂X得無比幸福。然而同居后,這自由的翅膀卻雙雙折斷了。局里裁員,涓生失去了工作。在生活的壓迫下,在“自覺了我在這里的位置,不過是叭兒狗和油雞之間”的心理下,他能覺得自由嗎?再看子君,她早已陷入了柴米油鹽、喂狗飼雞等生活瑣事中,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再也不能為涓生帶來“窗外的半枯的槐樹的新葉”,還有“掛在鐵似的老干上的一房一房的紫白的藤花”。生活于這對新人而言,像無數(shù)繩索將他們牢牢縛住。
“人必活著,愛才有所附麗”,我想這“活著”應為自由地活著。可是僅附于自由的愛情一定會美麗嗎?
魯迅在1923年于《娜拉走后怎樣》的演講中說:“錢--高雅的說罷就是經(jīng)濟,是最重要的了。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得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膘o思《傷逝》,發(fā)現(xiàn)這段原本純真熱烈的愛情之所以變?yōu)楸瘎?,重大的因素就是涓生被局里裁員了。身陷窘困卻想要重新高飛的他漸漸覺得眼前的女人是個只知道“捶著一個人的衣角”的人,把所有錯誤都歸咎于她。最后竟認為“忍受這生活的壓迫的痛苦,大半倒是為了她,而子君的見識卻淺薄到連這一點也都想不到”。終于還是為了新的生路,涓生絕情地將子君拋棄了??蓱z的子君就這樣帶著破碎的心,一步一步地走向連墓碑也沒有的墳墓。
愛情?自由?金錢?這之間似乎存在某種定律,讓無數(shù)男男女女沉醉、迷茫、哭泣、傷逝……
合上紫色的封面,走出凄慘的故事,涓生的傷、子君的逝都已離我遠去。只留下淡淡的風吹著淡淡的云,還有藍藍的天空靜靜地看著誰又傷了誰,聽著誰又在悲問:愛情到底該附麗什么?
傷逝讀后感范文2
前天晚上在一個多小時的地鐵上看完了魯迅老先生寫的這本《傷逝》。小說很短,留給我們自己去推敲和思考的東西卻很多很多…以至于我用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情開始敲打文字。
也許當你看完這短篇小說之后再一同探討魯迅的筆觸深意會大有不同。
故事很簡單,世界上這樣的悲劇大有所在。上世紀20年代,一對思想一致,為摒棄舊代觀念的年輕人為了理想中的烏托邦奮力生活在一起。由女方子君鏗鏘有力的一句: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 子君與涓生開始了舊時代長父輩反對聲下的同居生活。子君斷絕了親人聯(lián)絡,涓生摒棄了老友陪伴??此茻嵫獎尤莸膼矍榕e動,長期生活的經(jīng)濟問題卻帶來了厭倦,距離,不解,甚至是最后的生死分離??删瓦B最后的生死之距也道不出兩心的距離。這故事的的確確是悲涼的。
也許以魯迅的一貫筆法和文學目的,是以小人物的故事將大環(huán)境下的社會險惡在我們面前展露無遺。的確,20年代封建思想以及生活窘迫讓每個人都麻木不仁,社會的殘酷讓許多理想主義只能是理想,在那個無米之炊的時代,沒有多少個人能不為五斗米折腰,沒有誰能在沒辦法填飽肚子的情況下還吟詩作賦,談論雪萊和后現(xiàn)代主義。所以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背景下,涓生與子君這樣為對方似乎已經(jīng)赴湯蹈火的愛情的結合無疑是悲劇,而他們當初新興的同居生活便是踏上悲劇收場的第一步。
一切都似乎很美好,子君蒼白臉頰吐出有力的一句“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她為了愛情的確是不惜飛蛾撲火,甚至把僅有的金戒指販賣了補貼與涓生的生計。涓生在外謀生,子君從同居開始就失去了自己,或者她從來就沒有真正擁有獨立的自己。他們因為對文學的共鳴走在一起,從前一起談論雪萊泰戈爾,講男女平等,可是她以為抓住了愛情就安于屋檐,自己囿于柴米油鹽中,為油雞、家狗阿隨的胃輾轉(zhuǎn),失去了所有該談論的文學該思考的思考,她將自己完全托付于愛情,全然依賴于這原本就不成熟的愛情港灣。以至于最后涓生心里竟生起這樣的措辭:子君的功業(yè),仿佛就完全建立在這吃飯中。
再看涓生,他心中的自私與不負責在整篇小說中展露無疑。起初為了愛—這盲目的愛,向子君提出同居的想法,后來在愛情生厭中聲討子君囿于柴米油鹽不再浪漫,最后為了自身的逃脫不顧子君而說出了分離的想法,最后還是說出了我不再愛你這一句。他是最后導致子君離開胡同后自殺的劊子手。可他最后的獨白竟是,我要向著新的生路跨進第一步去,我要將真實深深地藏在心的創(chuàng)傷中,默默地前行,用遺忘和說謊做我的向?qū)А?我似乎又看到了悲劇的延伸…
魯迅文學上對這個社會以及人性的揭露永遠都是銳利的,不僅僅是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記得看這部書的書評時有網(wǎng)友留言說,這便是我的愛情。很難想象這么鐵骨錚錚的魯迅竟會傷逝這樣的愛情故事??梢苍S也正是作者本身人生的部分映射。無論在哪個時代,總有身邊的你我他經(jīng)歷過烏托邦式的愛情,而烏托邦最終也是由悲劇結尾。只是過程不同而已。
說簡單一點,就是有飯吃,你才有力氣去談論精神世界,尤其是這看似圣神的愛情。魯迅的筆觸告訴我們,人性總有弱點,總有難看的缺陷。在岌岌可危的經(jīng)濟基礎上,一切以精神為向?qū)У臇|西都會被擊潰。無非是感覺變了,他不浪漫了,她不美了,我們不再有話題聊了。
所以,愛情固然浪漫,心中怦然心動的緣故而瘋狂一次固然值得慶賀??墒亲枇υ酱?,可以說是越不成熟的反抗過后的結果往往是不真實,不成功的。愛很美,但總要回歸到不太好看的日常生活中,在材米油鹽中的成熟才是永恒。
不然就像極了涓生說出口的話:
回憶從前,這才覺得大半年來,只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
傷逝讀后感范文3
她,為了婚姻自主,不顧一切非難,脫離了家庭,喊出了個性追求的最強音。而他,雖不及她的勇敢與熱烈,卻比她更能接受失業(yè)的打擊,看到更廣闊的人生意義。盡管如此,他們的愛情還是以失敗告終。
涓生,子君是魯迅先生唯一的愛情小說《傷逝》中的主人公。故事講述的兩個覺醒的知識分子之間的愛情故事,或者說是他們從相識、相知、相愛到最后愛情破裂,甚至于付出生命代價的情感悲劇。那么,是什么使得這一對有現(xiàn)代意識的男女最終走上了這么一條路呢?究其原因,我覺得可以歸結為“生于浪漫,死于現(xiàn)實”?!?/p>
首先,生于浪漫。這里所謂的浪漫,是指涓生和子君這段感情的開始并沒有在足夠的'經(jīng)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我們不難判斷,在子君和涓生的愛情中,是感性因素占了上風。涓生喜歡與子君在一起,實際上是喜歡他們一起聊人生聊理想時的暢快釋放之感,喜歡子君能夠跟自己一樣,或者說跟自己一道,去挑戰(zhàn)世俗的眼光和束縛,所以涓生對子君所產(chǎn)生的情感中,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依賴。因為作為新知識分子的代表,他需要一種精神上、思想上的理解和支持,而這在子君身上,得到了實現(xiàn)和滿足。所以,子君對于涓生而言,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知音”型的伴侶角色。因此,這種理想的愛情模式可以說是柏拉圖式的愛情?!?/p>
也許涓生的這種“浪漫”并沒有錯,錯就錯在他將這種浪漫過分地強調(diào),把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放在了首位,甚至于鄙夷了現(xiàn)實的生活瑣碎。具體的說,當涓生每次向子君暢談知識分子的責任是,“破屋里便充滿了我的語聲,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伊孛生,談泰戈爾,談雪萊……”。而子君報以的微笑和點頭,更使我產(chǎn)生了“知音”般的精神依賴。至此,涓生已經(jīng)在潛意識里將子君定位在一個較高的精神層次。我認為,在涓生與子君的相處交往中,涓生扮演的是“啟蒙者”或者是“施事者”這么一個角色,相對的,子君則扮演著“被啟蒙者”或者說是“受事者”這樣的角色。就此來說,他們兩個人在他們追求愛情的浪漫旅途中并沒有處在公平的地位,這也許也是這段悲劇戀情的一個有關因素。
這段故事的轉(zhuǎn)折點在于涓生的失業(yè),使他們被逼著接受物質(zhì)缺乏的挑戰(zhàn)?!叭吮厣钪?,愛才有所附麗”。 由于生活的壓迫接踵而來,生計斷絕的困境中,涓生那自如的心情沒有了,隨即自己的自私、虛偽和卑怯的心理便膨脹起來。他們的愛情也就一步一步地走向滅亡。美滿的愛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上的,就像魯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樣》里說的那樣:“夢是好的,否則,錢是要緊的”。
另外涓生自身性格的缺陷也是這段感情化為悲劇的重要原因。在我看來,子君是那樣勤勞,熱愛家庭, 幾乎包攬了一切家務但卻仍換不來涓生的滿意。在為家中的煤煙和散亂的杯碟而皺眉的時候,她又何談抽出時間與涓生聊天散步、交流感情?另外,何以涓生買來花草便是高雅的情趣,而子君在涓生到局辦事后聊以排除寂寞的油雞、阿隨便是庸俗的放棄斗爭的表現(xiàn)?涓生失業(yè)后,子君的那句“ 這有什么,哼, 我們干新的……”本是安慰、鼓舞之辭,涓生卻聽得是“ 浮浮的”,誰又能不說這是涓生自身的怯弱、心虛的表現(xiàn)?如果她換了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是不是又會被涓生視作“ 沒心沒肺”? 涓生翻譯文稿,子君按時叫他吃飯,,卻被涓生厭煩地視作“ 川流不息” 、“ 不能安于工作” 。那么,子君如何做才算得上是得體?若是子君任其終日在案前奮筆疾書而不理不睬到那時她一定又被惱怒地認為“ 冷漠” 與“ 漠不關心”了。涓生時時教育子君,在我看來這是他在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話來為自己的自私與不負責任尋找托辭?! ?/p>
從魯迅的《傷逝》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人的探索,對愛情的思考,因為深刻,所以永恒……
傷逝讀后感范文3篇(《傷逝》讀后感)相關文章:
★ 《傷逝》讀后感領會心得3篇(《傷逝》讀后感領會心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