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莊子故事讀后感3篇 讀莊子故事有感,歡迎參閱。
莊子故事讀后感1
每每讀到莊子的言論,總能使我深思一番,然后醒悟些什么,尤其是對“和”這一方面。
記得曾聽花簇幽聲,與友手談兩奩烏鷺,看玉子音脆。初,我落子咄咄逼人,不加退讓,但隨一來一往間,局勢漸步蒼黃。怪我太貪勝。新局,欲緩速攻彼,而大計未成便造反逼,下場與前局無異,皆是我的子顆顆被動,只要對方愿意,分分鐘都能結(jié)束了此番坐隱。即使敲盤忖度,也無可奈何,依舊茫茫然不知何解。
直至后來閑暇閱了幾卷《莊子》,再拈棋時,才若有所思。
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生陵安陵,長水安水,莫不是安時處順?順于水與齊俱入與汩偕出是謂命成,這又是否講究一個無為之和?以和為量,融入環(huán)境,才能于環(huán)境中縱橫;順從所處之境,與時俱化,無肯專為,也才能不物于物。
于是方知我在棋道一面輸?shù)萌绱藦氐?。一昧的窮追猛打,只是讓自己的格局更為支離破碎,棋心散亂。小體怎敵大體,殘局那堪圓鏡?唯有將自身所有連成一體,貫通一氣,融和其中,才最是無懈可擊。這終是,要講究一個“和”字。步步緊逼,不正如那難成大事的獨善其身者?貪勝謀彼,還不如顧我爭先,逢危保其小棋,還不如棄之轉(zhuǎn)戰(zhàn)大局。而這些,又都不如行和之道。
行于和,安于道,該走則走,該停則停,天地兩寬。
棋道如此,想來世道也應(yīng)如此。天地萬物相生于世,人與自然便好若紋枰間的黑白二子,人若對自然步步緊逼,則終將會被反噬,倘若人不與自然俱化,固守一端放眼小利,則終將會受到自然的控制,被動前行。而若人與自然作和融于一體,相互包合,兩相無事,平和安好。
如此一想,比起輸贏,“和”一字才是最為重要。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二人博弈,若下得和棋也是知音,要知輸贏常在,而知音難求;日月交替,晝夜相生,二者互存,并無虧損。況與天為一,形全精復(fù),豈不美哉;萬物協(xié)調(diào),物我相安,豈不妙哉?
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和”一字,向來不帶強(qiáng)行。
翠葉點馥之春,花木扶疏之夏,落楓雁過之秋,冷雪封天之冬,合乎時宜,順?biāo)匀?山風(fēng)浩蕩,云水清淺,美猶勝畫,也不正是因為有意境悠遠(yuǎn)的和諧?這一切,相交得自然,相處得融洽,不強(qiáng)行,也不僵硬,因此映入眼中,給人的是無端的好看。
莊子一生淡泊,卻從不清湯寡水,《莊子》一書深邃,卻并非華而不實,一讀開闊,二讀頓悟,三讀坦然。書中思想,一如莊周的風(fēng)魂,不摻浮華,逍遙自在,其智無端崖而有根基?!胺簮廴f物,天地一體也”,道我合一的莊子,想必也有“和”之念。
既愛萬物,以與萬物和為念,也才方能物我合一,天地?zé)o窮。
或許有人對此以為不屑,但和平安好,世無征戰(zhàn),相信是人人皆向往的。如此,若人與人以和為本,與社會以和為本,哪還再有不公不義、廝吵爭奪;若人與自然以和為本,與世界以和為本,哪還再有生態(tài)失衡、步入淪亡?萬物無競,流水不爭。和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境界,但也更應(yīng)是一種常態(tài),無和,無寧。
人生如棋,勝敗常有,又何不且以棋道看世,行和之道,并與之俱化,暫擱輸贏,取個不斷進(jìn)步的相安逍遙?
和諧世風(fēng),誰皆愛之。行和,兩安。
莊子故事讀后感2
因為閑著無聊,剛好家里面放有一本《莊子》,遂順手拿起來讀了幾天,平常我是不愛看這些古文書的,但那天我竟真的靜下心來讀了進(jìn)去,并還有所感悟。
在這個物質(zhì)極度豐富的年代,人們所理想的社會本應(yīng)就是此刻這個樣貌,然而這又是個精神境界極度缺乏的年代,所有此刻的大部分都容易極度焦慮。物質(zhì)上的滿足并不等于精神上的富裕?!肚f子》——“貧也,非憊也”。貧窮不代表不快樂,相比物質(zhì)生活的豐足,我們更就應(yīng)重視精神生活的自由。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人們習(xí)慣于高效率,不肯放過一絲一毫的時間,長久下來必將感覺身心疲倦。“世人攘攘皆為過往”,不能說這句話是褒義還是貶義,它只是陳述一個道理,但在莊子看來正是因為名利而有了“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茶然度役而不知其所歸”。這天所提倡的就應(yīng)是物質(zhì)與精神的共同豐滿?!肚f子》中,他渴望“乘天地之正,而御天氣之辨,以游無窮”。我們能夠不用要求這么高,只要學(xué)會靜下來,將混亂的自己,忙碌的自己放松下來,個性是在學(xué)習(xí)和工作當(dāng)中,我們都可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和困難,這些都會使我們感到焦慮和不安,如果能做到這句話里所包含的境界,那樣不僅僅能夠讓處于奔波勞累的身體得到釋放,還能更加有益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莊子》中所著重描述的是“自由”二字,莊子他渴望大自由、大自在、無拘無束,身心不受羈絆。在這個時代雖然不可能像它所說的那樣,但亦能夠要求我們的“自由”。有了“自由”,人們能夠更加全身心的釋放,在工作中或?qū)W習(xí)中皆能夠要求這種“自由”,而這種自由并不是指真正的大自由,這種“自由”是在必須束縛下的自由,很多狀況下,束縛并不是阻礙自由的,恰恰相反,它是為了能讓我們更好地在一方天地中做好自己,得到真正的自由。
在當(dāng)今社會中出現(xiàn)了很多以前沒有出現(xiàn)的病,不管是生理上的還是心理上的都是,這是為什么呢?究其原因還是人們將物資與身心融為一體,將精神摒棄一邊,這是萬萬不可取的,我們就應(yīng)學(xué)會重視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如《莊子》里所所提倡的,理念精神就應(yīng)勝過物資,因為精神世界所帶來的快樂遠(yuǎn)遠(yuǎn)大于物資。
莊子故事讀后感3
漸漸開始不再喜歡那些所謂出名的大家的總結(jié),他們先入為主說了一些想法,看似無懈可擊中堵塞了我們的思路,讓他們?nèi)バ鷩贪?,我自己去看了《莊子》,何為平淡?。莊子是一個相對主義者,按照唯物主義觀點,相對主義者徘徊在唯物和唯心之間,最后墮入唯心主義,莊子貌似正好驗證了這個理論。基本上,他用不永恒否認(rèn)了瞬間,用必定失去否認(rèn)了現(xiàn)在,用最終的虛無否認(rèn)了當(dāng)時的擁有。道家的養(yǎng)生可能不太適合我這種稍微還是有點爭強(qiáng)好勝的人?莊子的觀點值得肯定的地方有:1.不比執(zhí)著,不必癡狂;2.一個人的核心部分不應(yīng)該依賴外部評價;3.凡事都有個自己的解釋安排最后達(dá)到平和。3.強(qiáng)調(diào)了順應(yīng),無為和生死相望,這是一種更大的.作為和紀(jì)念。 我最喜歡莊子的《天道》 《天運》 和《說劍》在《天道》中,莊子說了,圣人心中之所以寧靜,并非寧靜十分好,所以才寧靜,萬物不能擾亂它他的內(nèi)心,所以才寧靜。他的主張其實一直都是這么溫和的,告訴人們有這么回事情,但是不一定是可以辦到的。一個能夠愿意分享自己孤獨的人,一個內(nèi)心已經(jīng)如此淡薄卻仍舊分享了他的學(xué)說和孤獨的人,是值得崇敬的。并不是美好就可以達(dá)到,需要順應(yīng)規(guī)律才能達(dá)到,就和沒人想要不幸福或者,可是我們都能找到理由讓自己無時無刻不幸福。
《天運》中,他明確了道不是通過言語和辯論就可以推行,而個人價值觀決定了他的選擇和感覺,這個已經(jīng)十分透徹了,他知道了運行的規(guī)律,并沒有強(qiáng)求每個人都會有他一樣的價值觀和感覺。最難得是《說劍》,這個文章說明莊子不是不善于揣摩人的心思,他是十分善于了解別人的,但是他幾乎沒有用這些去牟利,之前我十分推崇過《鬼谷子》,他知道人心險惡、社會動蕩依然去用他的智慧周旋并且不吝告知別人周旋的方法是堅強(qiáng)的。而莊子,一個有能力堅強(qiáng)選擇地逃避的人,他是善良的,他未必不可以做到別人能做的,他不是沒有才華,只是,他不想去做,他只是表達(dá)了他這種想法,一個真正按照自己的心去活著的人,是高尚、幸福、寧靜的。喜歡莊子,喜歡他的善良、平靜、不傲慢。莊子的靜是真的靜,雖然他有一個我不喜歡的缺點,就是他太相對論了,忘記了享受此時此刻的快樂。一切都會消逝,但是,依然值得去追求和擁有快樂。
莊子故事讀后感3篇 讀莊子故事有感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