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莎士比亞中哈姆雷特讀后感3篇(哈姆雷特莎士比亞悲劇集讀后感),以供借鑒。
莎士比亞中哈姆雷特讀后感1
《哈姆雷特》,莎士比亞著名的四大悲劇之一。戲劇講述的是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用巧妙的“戲中戲”的方式為他被蓄意謀殺的父王報仇的故事。
故事以清晰的劇本形式展現(xiàn),沒有任何描寫或是客觀議論,只有人物之間的對白,但是卻能感受到從字里行間溢出的莎翁對于貴族王室虛偽、為爭奪權利而不擇手段的諷刺情感。
先撇開這些不說,讓我們來談談哈姆雷特這個角色。哈姆雷特正處青春之時,他本應是一個純真活潑的王子,有愛著彼此的家庭,也有被自己所愛的女孩??墒巧咸靺s逼迫他讓他不得不開始有自己對人世的思考——這些不該在他這個年紀所思考的東西。“生存還是毀滅?”他開始矛盾、糾結,他感到自責、絕望,他變得憤世嫉俗。
整個國家都說“王子殿下為愛而瘋狂”,事實上王子殿下是最冷靜理智的那個,經(jīng)過理想與現(xiàn)實的痛苦掙扎,他看透了世間的陰暗邪惡。自己曾經(jīng)愛著的父王被謀殺,自己最愛的母后竟然就這樣忘記先王,改嫁謀殺先王的叔父。既然自己曾經(jīng)之所愛都已不復存在,他還剩下什么呢?——復仇。唯一的目標使他變得堅定果敢,他不惜犧牲他的戀人,甚至是自己的生命。若把臧克家先生的那句話改一改,便會十分貼切:“有些人虛偽地活著,還不如死了;有些人死了,他那顆堅定、燃燒著為正義復仇之火的心卻仍然活著?!?/p>
我敬佩哈姆雷特,也心疼哈姆雷特。幾近失去一切、被世間罪惡無情鞭撻的他在困境中理性思考,樹立了自己的人生觀。他不要虛偽,不要阿諛奉承,更不要為了自己的私欲而失去理智、背叛那個曾經(jīng)如此愛你的人。
看完書后,我又欣賞了英國幾位不同演員演繹的哈姆雷特,每個哈姆雷特各自展現(xiàn)的側重點都有所不同。
大衛(wèi)·田納特先生展現(xiàn)的是最有少年氣的哈姆雷特,淘氣、天真、好動,又有些叛逆,最貼近原著。
本尼迪克特先生的哈姆雷特是最成熟的哈姆雷特,這個版本讓觀眾看到更多的是哈姆雷特對人生看法的蛻變過程。
而安德魯·斯科特先生演繹的王子是我最喜歡的王子。相比上面兩個版本,他的哈姆雷特或許是年齡最小的,是個幼稚單純的少年。他太愛自己的母親了,即使自己痛恨她所做的一切,他也絕不想傷害她。他愿意向母親哭訴他的痛苦,乞求她不要再做傻事,再耐心地告訴她該做什么,讓一切都回歸正軌。
在這個版本的第三幕第四場中,哈姆雷特在母后的寢宮里再次見到父親的靈魂,母親卻只看到一片虛無。他牽來母親的手,將她的手和父親靈魂的手緊緊握在一起,頭輕輕地靠在兩只手上。積攢了這么久的悲愴終于迸發(fā)出來,他哭了,他從未如此哭過,哭得如此慟容,哭得像個孩子。
結尾處,它有一個原著中沒有的場景,即眾人死后在天堂中相遇的場景。在那里,一家團聚,哈姆雷特再次將父親和母親的手緊緊相握。這一次,他笑了,他從未如此笑過,笑得天真無邪,笑得那么滿足。
看著這笑,我早已淚濕衣襟。
劇中這一哭一笑,讓我看到這個哈姆雷特似乎沒有什么宏大的志向,只有一個簡單到極致的心愿,這也是所有剛剛步入青春的少年內(nèi)心最渴望也是最需要的東西——一個真正完整的家庭。一個真正完整的家庭,沒有虛偽的愛情,夫妻坦誠相待,彼此之間的愛情應是理智的,理智絕不會做情欲的奴隸。這樣的夫妻之愛一定不像年輕情侶之愛那樣熱切,但是這樣的愛是圣潔的。同甘共苦、相互信任、相互扶持卻不過度依靠、能夠獨立,安分守己,不做超出自己原則的事情,這就是理性的愛。它平淡,卻給予家庭里的每個人安全感與生活的希望。
如今為什么有許多青少年感受不到家庭中的愛,實際上就是有相當一部分家庭沒有理性的愛,最終導致原有的情感四分五裂——從某一程度上說,確實跟哈姆雷特是相似的。倘若世上的人們都能擁有哈姆雷特所說的理智,那么世界上能多出多少愛和像他那樣的笑容啊。
這是這個版本的哈姆雷特最與我產(chǎn)生共鳴、最感動到我的地方。哈姆雷特的心燃燒著復仇的火焰,事實上,這是他熱愛家庭與堅守理智的火焰。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狈_書,成就第一千零一個。
莎士比亞中哈姆雷特讀后感2
眾所周知,“以惡報仇”是一個真理,讀完《哈姆雷特》后,我知道這句話更好了。
《哈姆雷特》的作者是威廉·莎士比亞。 這本書講述了王子的復仇故事—哈姆雷特王子的父親被叔叔克勞迪烏斯毒死并登上王位。 在他父親的幽靈告訴哈姆雷特真相之后,哈姆雷特開始報仇,并最終在一場劍術比賽中殺死了克勞迪烏斯。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屢屢應驗,威廉莎士比亞筆下的克勞迪斯為了爭奪王位毒死了自己的兄弟,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到頭來自己反倒被殺?!豆防滋亍防镉幸痪浣?jīng)典的臺詞——“罪惡的行為總有一天會被發(fā)現(xiàn),雖然地上所有的泥土把它們遮掩?!?,這正跟我們說的“惡有惡報”有著相同的意思。
在現(xiàn)代社會上,很多罪犯做下了違反法律的行為,最終還是被送進監(jiān)獄。如果不希望更多的悲劇發(fā)生,我們應該多行善,而不行惡。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漠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苦難,在奮斗中結束一切。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
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有一千種感受。以前并不理解,或者說沒有這種感受,并沒有覺得生命有何意義,但現(xiàn)在,在面對生活中的許多困難后,我開始思考我們?yōu)楹我@么做,也許這么一說讓所有事都充滿了功利性,也許會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不再那么專注。
但我想說的是,每個人的一生,都要面臨困難,都要面臨許多困境??墒窃诓粩嗟乃伎己统砷L之后,我們?nèi)砸闹職庠谶@個薄情的世界,溫柔的活著。
生活帶給我們的除了美好,還有許多困難,但我們不該害怕,不該一成不變,哈姆雷特告訴了我們,在這個世界,改變也許不能讓悲劇變成喜劇,但能讓我們在短暫的生命中爆發(fā)出希望的曙光,去讓更多人,更多迷失自己的人重新拾回對生活的希望,能讓這個世界溫情不減。
莎士比亞中哈姆雷特讀后感3
他的經(jīng)歷非常人能及,也許他本人就是一個奇跡,命運的不公并沒有讓他屈服,而讓他勇敢的站起來,勇敢的面對一切,這是他的責任,他不能逃避只能接受。他想的不光只是為父報仇,而是重新創(chuàng)造人生。
哈姆雷特從德國的威登堡匆匆趕回國內(nèi),本是來參加他父親的葬禮的,但出乎意料的是他未趕上父親的葬禮,卻目睹了母親與叔叔克勞迪斯的婚禮,這使哈姆雷特疑竇在心,并且夜晚在王宮城堡的露臺上與父親的亡魂相見,父親告訴他是他的叔叔所為,于是他決定為父報仇。開始了他艱難的復仇歷程,與克勞迪斯展開了你死我活的較量。最終,向克勞迪斯亮出了復仇之劍。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他提出這個問題正是哲學的基本命題。是茍且偷生逃避一世還是勇敢面對為父報仇,既是最后可能死亡。雖然天性善良的他在生死問題上一度疑惑,使其對未來復仇行動躊躇不決,但最后他依然選擇了后者。這種戰(zhàn)斗精神是值得我們現(xiàn)在學生學習的,學習他與命運抗爭的人生態(tài)度,學習他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
如今的現(xiàn)實中,倘若我們遇到了困難,我們也許開始會和哈姆雷特一樣,會在逃避與面對中猶豫不決。但我們要堅信,逃避不能解決問題,我們要勇敢面對,迎難而上。生活就像一場雨,看似美麗,但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忍受那些寒冷與潮濕,那些無奈與寂寞,并以晴日的幻想度日,當沒有陽光時你自己便是陽光,沒有快樂時你自己便是快樂。面對困難,需要有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需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暮狼?需要有“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不屈精神。擁有這些無論你走到哪里你都是富有的人??嚯y可以磨練我們的意志,可以讓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言棄,逃避是弱者的做法。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我們也應如此。
曾記否,海爾總裁張瑞敏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克服國內(nèi)外層層阻撓,將海爾打造成為國際品牌,響譽海內(nèi)外;曾記否,魯迅棄醫(yī)從文,不顧敵人的死亡威脅,用一篇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喚起國人的愛國意識。這些愛國學者面對困難,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毅然選擇大義,不光是為了自己,更為國家做出了不朽的貢獻。面對風雨,哈姆雷特勇敢的承擔起責任,而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在如今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更應學會承受壓力,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因為有了風雨,我們的人生才多姿多彩,我們的精神才堅韌不拔,我們的快樂才淋漓盡致。
風雨人生,也就是成功人生。經(jīng)歷了風雨,你才會有一份坦然,經(jīng)歷了風雨,你才會有拼搏的喜悅。我們處在花樣的年華,時刻必須記?。菏切埴椌鸵肯杷{天,是水手就要搏擊風浪,是人生就要轟轟烈烈。正如哈姆雷特一樣,為報父仇不惜犧牲一切,他這種勇于面對、不服輸?shù)木裆钌畹卣鸷沉宋?,心靈的某根弦就這樣被輕輕地觸動了,思緒也隨之開始飄飛。
風雨、苦難,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挑戰(zhàn)的勇氣。
莎士比亞中哈姆雷特讀后感3篇(哈姆雷特莎士比亞悲劇集讀后感)相關文章:
★ 哈姆雷特讀后感書籍數(shù)優(yōu)秀作文3篇(《哈姆雷特》讀后感)
★ 哈姆雷特五幕二場讀后感范文3篇(哈姆雷特第四五幕讀后感)
★ 哈姆雷特第一幕優(yōu)秀讀后感3篇(讀哈姆雷特第一幕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