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長恨歌讀后感大學(xué)生范文3篇 關(guān)于長恨歌的讀后感,以供參考。

長恨歌讀后感大學(xué)生范文1
最早一次讀這本書是在高三剛開始的時候,課間無聊看到同桌桌上放著一本《長恨歌》就隨手拿過來翻了翻,越看越趣味就借回家之后讀。今年寒假整理書房,翻到這本書的扉頁赫然寫著老同桌的名字,才想起來這本書一向放在我那里忘了還他。碰巧寒假出行去了一趟上海,現(xiàn)實與文學(xué)最終有了一個相交匯的機(jī)遇,又能夠在讀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點新的東西。
從個人喜好的角度出發(fā),《長恨歌》并不是我喜歡的類型。通篇看過去似乎有些零散的故事情節(jié)、細(xì)膩的筆觸、紛繁復(fù)雜的感情、背景又是一個國際都市幾十年冗長且艱難的變遷。上了大學(xué)之后常常在種.種無形的壓力中迷惘,讀書就更偏愛奔放樸實讀之暢快的烏托邦。而王安憶的這本書與張愛玲的作品讀起來的感受有著太多的相似,書中的爭議和矛盾是一種無聲的嘈雜,除了新年闔家團(tuán)聚得以放松時,還真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時機(jī)去讀這本書了。
回想了一下去上海玩兒的那幾天走在上海街頭看著種.種景物的感受,再看看這本書仔細(xì)地琢磨一下。似乎有那么一點之前我無法理解的東西更清楚了一些。全書的靈魂人物王琦瑤,千千萬萬上海姑娘的代表。從前無法理解她的生活,還是因為自我經(jīng)歷匱乏無法僅憑想象就勾勒出整體的輪廓。親身去走了一趟,感受到了這座城市晝夜無息的繁華,從未休止的變遷,還有從前只是耳聞卻從未得見的排外和冷漠?;蛟S作為一個旅游城市,上海熱情洋溢。一旦妄圖接觸它的本質(zhì),它卻搖身一變成了冷美人。王琦瑤的個性跟這座城市也有那么多的共同點。精致華麗的外表,不那么柔軟親和的內(nèi)心。果然有些東西,經(jīng)歷了便懂了,親身體會之后就不會站在局外盲目的叫囂“我不懂、我不理解、我拒絕認(rèn)同與我差異太大的東西”。
王琦瑤是王安憶創(chuàng)作的具有絕對代表性的一個人物,那段時期里上海任意一個角落里的上海女孩,都有王琦瑤的一面兩面甚至多面。對于全書大段篇幅來寫的她的感情生活,與《傾城之戀》里的白流蘇很相像。稍有不一樣的是流蘇溫婉,王琦瑤放縱。細(xì)心翼翼步步為營如出一轍,最終惶然的結(jié)局也相同。如果沒有一座城市的顛覆來成全,不明白兩人又要如何自處。書中這種疲敝的感情糾葛實在是看不下去,不多贅述。值得補充一句的是此處不多言僅僅是因為我不喜歡。借用一句被高中語文教師講了很多次的話:“一千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再加上寒假看到一句“很多事情只是不一樣,并無對錯”,聯(lián)想到這次讀書的感受,很有觸動。不喜歡的事情不作評述不予爭論,求同存異互相尊重。知人不評人,知理不爭論是最大的禮貌。
寫到那里,這本書本身似乎已經(jīng)不是那么重要。讀書過程中的聯(lián)想和生發(fā)占了主流。寒假閑著的時候天馬行空想了很多事情,有的想明白了有的還模糊著,看的書給思考的過程供給了很大的助推作用,最終也算進(jìn)益了那么一點點吧。
長恨歌讀后感大學(xué)生范文2
王安憶的《長恨歌》和張愛玲的文筆有些相像,都是繁華里的微塵,帶著微涼和綿綿的恨。
四十年的故事都要從上海講起。那里有著形形種.種,聲色各異的弄堂;有旁枝錯節(jié),如蜂般嗡嗡嚶嚶的流言;也有閨閣,滿裝的都是女兒的心思。鴿子從這片混沌不堪的世界里,從波濤連綿的屋頂飛上天空,穿云破霧。
從這一切里浮出的影子,就是王琦瑤。王琦瑤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兒,她就是上海,夜夜歌舞,高興得不知怎樣辦才好,其實大喜總是難免虛張聲勢,再大的熱鬧也是一瞬間。從去片廠,照相,競選“上海小姐”,王琦瑤平步青云,最終理所當(dāng)然的在眾人眼光中當(dāng)了交際花。可一切終究過去,她失去了依靠,成了平安里的一名護(hù)士。又經(jīng)幾番糾纏,最終死于他殺。
“王琦瑤原是白絹,之后就漸漸寫上了字,字又連成了句,成了歷史?!焙蛥桥逭嬖谝积R的日子是沒有字的輕盈自由的日子,李主任則給她留下了濃重的墨跡,雖是華麗,卻終究讓她的一生走上了不歸路。李主任的死,是將王琦瑤這段有關(guān)青春的歷史剪下帶走的,剩下的全是混亂不成章節(jié)。與康明遜雖是真心誠意,但不得不形同陌路,再從薩沙到老克臘,雖是咫尺之間,卻遙如天各一方。
這歷史是苦澀而回味無窮的,她愛過恨過,最終只落了白茫茫一片真干凈。在生命最終的幾秒鐘里,她的思維穿越時空隧道,在怨恨些什么呢?也許自我也無法左右自我的命運,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只是風(fēng)中飄散的柳絮,在時代的風(fēng)中掉落。
王琦瑤是千千萬萬的。天生麗質(zhì)的是愛麗公寓中的王小姐,長得好其實是騙人的,又騙的不是別人,正是自我,以為花好月好,便長聚不散了。等到人事皆非,夢醒了,才明白來不及了。想著過往,滄海巫山的,是曲終人散后沒落的王琦瑤。古往今來,多少紅顏變嘆息。唐時楊貴妃的歌舞再美,最終成了馬嵬坡下的空留恨。六朝如夢,鳥只空啼。
我想我漸漸懂了長恨歌的意思?!吧且灰u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比松臼菍㈠e就錯,臺上的人依依啊啊,百轉(zhuǎn)千回,臺下的人歡呼喝彩,皆是逢場作戲。曲終人散,余聲繞梁,只剩長恨不息。
長恨歌讀后感大學(xué)生范文3
女人是首歌,唱出了時代的旋律,唱出了桑海的變遷,更唱盡了人世間的種.種愛恨情愁??伤齻儏s從來都不是時代的主題,她們只是主題中的背景音樂,千年不變的歷史主題卻不停地切換著時代的背景旋律。女人就猶如歷史的膠片一張張地定格,卻又一張張地塵封,直到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沉淀,僅有回憶還在繼續(xù)著她們的故事。
縱然是妖嬈美艷至極的夏姬也無法主宰那個狼煙四起的年代;或許沉魂西湖水底的游魚永遠(yuǎn)都無法明白為什么那個讓自我沉淀西子湖底的絕世美女卻只能是諸侯爭霸的工具呢?荒涼大漠,漸行漸暗的余暉映不出塞外美人的裊娜多姿,望不盡的漫漫長路,哪里才是這位千年美女的真正歸宿呢?寒宮冷月下那抹柔軟的倩影,不是天上飄逸的彩虹,劃出的是一道道長長的相思之痕,永遠(yuǎn)都無法抹平!
數(shù)不完的故事是讀不盡的紅顏杯具,“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蓖蹒幨沁@些千千萬萬薄命紅顏中的一個,是極普通的一個,卻又是不平凡的一個,她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城市的代言。王安憶展此刻我們面前的不僅僅是一個普通女人的杯具命運,更是千年歷史中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自古紅顏多薄命!
“明年花發(fā)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p>
惜春常怕花開早,真正的王琦瑤只屬于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解放后的天空已經(jīng)不是她所能看懂的神話故事,因為那只是一片人去梁空的虛無。王安憶筆下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那個風(fēng)起云涌的舊上海所演繹的,演繹著王琦瑤的似水流年。
弄堂、流言、閨閣、鴿子、片廠……這一切的開篇場景,氣勢恢弘,這也是王安憶筆法獨特之處?;蛟S這些都是舊上海最平凡的生活碎片,作者重拾這些碎片拼湊起來只為迎接一個人物的出場,一個極富舊上海灘精華的王琦瑤,她是舊上海生活的縮影,是一個時代的寫照。
當(dāng)年的上海灘,光彩四射的霓虹燈偽裝著這座城市的虛榮,也同樣包藏著無比虛榮的心,她們都披著一件極其華麗的外衣,刺痛著旁觀者的眼睛,始終給人一種捉摸不透的感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王安憶的過人之處在于她透過了這層外衣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上海,她看透了這座城市的底蘊,并成功塑造了一個真正的上海女人,有血有肉,有著女人的那種萬種風(fēng)情,她是真正讀懂了一個女人的心,更重要的是她把王琦瑤作為一個上海女人的那種虛榮包裝得近乎完美。上海小姐,滬上淑媛,都市交際花,時代的青春偶像,這些無與倫比的光環(huán)給了她想得到的一切,但也就是這些耀眼的光環(huán)套住了這個青春少女的命運軌跡,她的一切看起來好象都是蔣麗莉,程先生等為她設(shè)計的,可真正主宰命運的是王琦瑤她自我。
最讓人感觸的是愛麗絲公寓,那是上海繁華都市里難得的一片寧靜之地,那里的天空是朦朧,愛麗絲是以往馳騁上海灘的交際花的臨時歸宿。王琦瑤也就這樣糊糊涂涂而又理所當(dāng)然地在愛麗絲公寓的生活,一切都來得那么突然,或許她自我也無法預(yù)見會有這么一步,她也沒有本事預(yù)見,因為此時她的命運是被李主任掌握著,這也是無數(shù)女人的悲哀:自我的命運是別人的!愛麗絲公寓的生活是單調(diào)的、孤獨的、空虛的,在那里王琦瑤唯一能做的就是望盡天涯無歸路的等待,等待那棵她要依靠的樹,她明白只要攀附在這棵樹上就能夠為自我遮風(fēng)擋雨了。在別人看來王琦瑤好象什么都有了,其實她除了擁有那棟空虛的愛麗絲公寓外什么都沒有,李主任都只能是千年大等一回的擁有。真正的那個有血有肉的王琦瑤已經(jīng)死去。愛麗絲看上去是一棟溫情的公寓,其實它是一座女人的墳?zāi)埂?/p>
在那個物欲橫流的年代,金錢、虛榮沖擊著這個時代的底線,幾乎每個人都在這個物欲泛濫的世界里迷失了自我,但其中卻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塢橋的阿二,雖然他只是漫長故事中的一個過場人物,可有可無,可有就是因為他的存在讓我們還有勇氣去尋找那個年代的足跡,至少我們還能在黑暗的夜空中看見一顆發(fā)出亮光的星星,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美,純凈如水的感覺,就像來自大山深處的清泉,沒有污穢,僅有對真、善、美的追求。也許僅有他才能給王琦瑤詮釋“玉容寂寞舊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真諦。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一切的繁華,一切的虛榮,所有的風(fēng)情萬種都已成過眼煙云,沒有昔日的繁華。解放后王琦瑤要應(yīng)對的是一個真實的世界,真實的生活??v然她有不老的容顏可是心是會老的,畢竟這個時代已經(jīng)不屬于她了。依舊喜歡熱鬧的派對,活力的舞會,可是她已經(jīng)不是主角了,無情的歲月已經(jīng)偷偷地把一個有心人變成了旁觀者,無法想象當(dāng)年叱咤風(fēng)云的上海交際花會被冷落在這個城市的角落。
每一天獨守空房,望著那些漆著過時顏色的箱子,里面鎖著自我塵封的記憶,也鎖著她一生中唯一的財富——過往的歲月!而今她只能在那些舊箱子中找到一個女人的虛榮,縱然已成往事,可是又有幾人能讀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感受呢?這是一個女人的命運,也是一群女人的命運。
王琦瑤這一形象成功塑造于王安憶細(xì)膩的筆法和豐富的感情基調(diào),雖然她筆下的上海沒有張愛玲的那種無盡的悲涼。舊上海有許多說不完的故事,可是卻沒有幾個人能真正講好幾件舊上海的故事,但王安憶做到了,她說出了長恨歌的恨,也唱出了長恨歌的歌。
縱觀全篇,太多的光芒也掩蓋不了那些零星的敗筆,我們不要求完美,但每個人都向往完美。人們都說:王安憶最大的成功在于以冷靜的旁觀角度敘述了這份實在的,透之骨髓,揮之不去的蒼涼。其實不然,漫長的故事中我們看不到一句從主人公口中說出的話,所有的對話都是經(jīng)過作者加工后轉(zhuǎn)述給讀者的,這樣就造就了一種思維、意境的絕對化。不管多么先進(jìn)的礦泉水制造技術(shù)也加工不了純正山泉的味道。我想文學(xué)創(chuàng)作亦然如此。王安憶最大的敗筆在于用散文式的思維去駕馭小說的感情建筑。
王安憶還有一失敗之處在于“落花”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構(gòu)思。王琦瑤是被長腳因財而殺死的,這似乎來得有點太戲劇化、太不可思議,給人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作者是想經(jīng)過王琦瑤的死來加強故事的杯具效果,以突出她命運的悲涼,也為了和開篇時片場的一幕相呼應(yīng)??墒菍@樣一部宏篇巨著,這一死或者這一死法卻遠(yuǎn)沒有到達(dá)死該得到的杯具效果就像《紅樓夢》中,林黛玉的死永遠(yuǎn)是一個爭議,或許我們更愿意理解“玉帶林中掛”的結(jié)局而不是積病而亡,這樣才能體現(xiàn)真正的杯具色彩。這天真的一死,把王安憶親手塑造的王琦瑤草率地離去,同時也草率地給自我的著作畫上了一個不太圓滿的句號。
回顧王琦瑤的一生,其間充滿了跌宕起伏,畫滿了杯具色彩,她的命運好象一向被男人左右著,或許有人會認(rèn)為是時代主宰了她的命運,可是真正能主宰她命運的是她自我,只可是她沒有本事讓自我的命運跳出歷史為她們設(shè)計好的軌跡,這是她的悲哀,也是所有女人的悲哀!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稍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銹簾……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長恨歌讀后感大學(xué)生范文3篇 關(guān)于長恨歌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 荊棘鳥大學(xué)生讀后感2022年3篇(讀荊棘鳥有感)
★ 老人與海大學(xué)生讀后感3篇 大學(xué)生老人與海讀后感
★ 大學(xué)生基督山伯爵讀后感3篇 基督山的伯爵 讀后感400
★ 駱駝祥子經(jīng)典讀后感大學(xué)生3篇(駱駝祥子讀后感大學(xué)生)
★ 大學(xué)生詩經(jīng)讀后感范文3篇 國學(xué)詩經(jīng)讀后感
★ 大學(xué)生小王子讀后感3篇(小王子讀后感左右大學(xué)生)
★ 大學(xué)生優(yōu)秀的老人與海讀后感范文3篇 老人與海讀后感大學(xué)優(yōu)秀作文
★ 悲慘世界大學(xué)生讀后感2022年3篇(大學(xué)生悲慘世界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