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寄李白原文10篇 李白的詩原文,以供參考。

寄李白原文1
寄李白
唐代·任華
古來文章有能奔逸氣,聳高格,清人心神,驚人魂魄。
我聞當(dāng)今有李白,大獵賦,鴻猷文;嗤長卿,笑子云。
班張所作瑣細(xì)不入耳,未知卿云得在嗤笑限。登廬山,觀瀑布,海風(fēng)吹不斷,江月照還空,余愛此兩句;
登天臺,望渤海,云垂大鵬飛,山壓巨鰲背,斯言亦好在。至于他作多不拘常律,振擺超騰,既俊且逸?;蜃碇胁偌?,或興來走筆。手下忽然片云飛,眼前劃見孤峰出。而我有時白日忽欲睡,睡覺欻然起攘臂。任生知有君,君也知有任生未?
中間聞道在長安,及余戾止,君已江東訪元丹,邂逅不得見君面。每常把酒,向東望良久。
見說往年在翰林,胸中矛戟何森森。新詩傳在宮人口,佳句不離明主心。身騎天馬多意氣,目送飛鴻對豪貴。
承恩召入凡幾回,待詔歸來仍半醉。權(quán)臣妒盛名,群犬多吠聲。有敕放君卻歸隱淪處,高歌大笑出關(guān)去。
且向東山為外臣,諸侯交迓馳朱輪。白璧一雙買交者,黃金百鎰相知人。平生傲岸其志不可測;數(shù)十年為客,未嘗一日低顏色。八詠樓中坦腹眠,五侯門下無心憶。
繁花越臺上,細(xì)柳吳宮側(cè)。綠水青山知有君,白云明月偏相識,養(yǎng)高兼養(yǎng)閑,可望不可攀。
莊周萬物外,范蠡五湖間。人傳訪道滄海上,丁令王喬每往還。蓬萊徑是曾到來,方丈豈唯方一丈。
伊余每欲乘興往相尋,江湖擁隔勞寸心。
今朝忽遇東飛翼,寄此一章表胸臆。倘能報我一片言,但訪任華有人識。
寄李白原文2
《寄東魯二稚子》
[唐]李白
原文:
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復(fù)茫然。南風(fēng)吹歸心,飛墮酒樓前。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復(fù)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裂素寫遠(yuǎn)意,因之汶陽川。
注釋:
1、東魯,這里指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市)一帶。
2、吳地,泛指金陵一帶。
3、龜陰,龜山(在今山東新泰市)以北地區(qū),山的北面叫陰。龜陰田,李白借用《左傳·定公十年》齊人來歸龜陰田的典故,指自己在東魯?shù)奶锏亍?/p>
4、春事,農(nóng)事。
5、拂青煙,形容桃樹枝葉茂盛。
6、向,近。
7、旋,回。
8、失次第,形容心緒紊亂。
9、裂素,裁紙的意思。
10、之,至。汶陽川,借指汶水。因汶陽在今山東寧陽縣境,靠近汶水。
賞析:
李白寓居金陵時,看到當(dāng)?shù)厣>G蠶肥,遙想到寄居?xùn)|魯?shù)膬号鞔嗽姡源耸惆l(fā)對他們的懷念和憐愛之情。這是一首情深意濃的寄懷詩,詩人以生動意切的筆觸,抒發(fā)了思念兒女的骨肉深情。此詩以景發(fā)端,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清新如畫的江南春色圖。接著即景生情,想到了遠(yuǎn)方的家和兒女,泛起慈父之情。詩人運用華贍的想象,把所要表現(xiàn)的事物形態(tài)和神態(tài)都想象得細(xì)致入微、栩栩如生。綺麗的想象使此詩情景并茂,神韻飛動,感人至深。
寄李白原文3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唐代李白
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
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朱顏謝春輝,白發(fā)見生涯。
所期就金液,飛步登云車。愿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
鑒賞
王屋山在今河南省濟源市西北,自古為道教圣地,號稱“清虛小有洞天”,位居道教十大洞天之首。開元年間,唐玄宗在王屋山為道教上清派宗師司馬承禎敕建陽臺觀,司馬承禎是李白的詩友,可能是應(yīng)他的邀請,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寶三年)的冬天,李白同杜甫一起渡過黃河,去王屋山,他們本想尋訪道士華蓋君,但沒有遇到??赡苁沁@時他們遇到了一個叫孟大融的人,志趣相投,所以李白揮筆給他寫了這首詩。
值得注意的是,李白在勞山(“嶗山”在古代的另一個寫法)時并沒有當(dāng)場吟詩,而是在離開嶗山之后不久,以回憶的筆調(diào)寫的。滑稽的是,唐朝的大部分皇帝都僅僅因為自認(rèn)為是道教創(chuàng)始人李聃的后裔而把道教奉為國教,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更加滑稽的是,李白僅僅因為也姓李而去湊這個“道教至上”的熱鬧。他之所以去嶗山,是因為唐朝另一位老道吳筠的慫恿。吳因為進(jìn)士不第而學(xué)道,在744年遇到李白之前,已經(jīng)去嵩山和茅山修煉過多年。李白到了嶗山,印象更深的是海,而不是山,所以,他先說“東?!保|邊的海,泛指,而不是現(xiàn)如今作為專有名詞的“東?!保缓笳f“勞山”。
飲食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或者說是核心部分。所以很多事物,或者說很多對事物的體驗,都是用飲食來比喻。“餐紫霞”典自顏延年的詩句“本自餐霞人”。這是把紫霞比成了食物。這個比喻在西方人看來,肯定是頗為不雅。但在中國,因為飲食是文化,而且是高雅文化,什么都可以吃,意味著什么都可以文化;所以,李白在嶗山上大張著嘴,做咀嚼紫霞狀,不是什么剎風(fēng)景的舉動,反而增添了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接下來,還是寫吃。李白慣用夸張法,曾經(jīng)有“燕山雪花大如席”這樣的`狂譬,把棗子比成瓜雖然不是那么張狂,但也夠夸大的。有人從現(xiàn)實主義的角度辯護(hù)說,嶗山土肥水富,棗子真有雞蛋般大的。這樣的辯護(hù)不僅沒有必要,而且是對李白創(chuàng)作風(fēng)格的誤解。在我看來,如果是出自李白之口,那么,說“勞山棗子大如雞”,都是可以的。
況且,這個比喻典自有關(guān)安期公的傳說。據(jù)《史記》說,安期公吃的棗子大得像瓜。“安期公”本來是瑯琊郡的一位隱士,在海邊以賣藥為生,老而不死,后來得道成仙,被稱為“千歲翁”。他是傳說中的人物,吃的是傳說中的棗子;一個一千歲的人吃的棗子即使沒有100年的生長期,恐怕也有幾十年吧;幾十年的棗子長得像個雞蛋,就不足為奇了。
秦始皇分天下為36郡,其中之一為瑯琊郡,那時,別說是嶗山,連青島都屬于瑯琊。秦始皇東巡的最后一站就是瑯琊,曾經(jīng)召見過這位比彭祖還壽長200年的安期公,密談了三天三宿。安期公離開時,給秦始皇留言,“千年之后,求我于蓬萊山下。”因此,有一種傳說認(rèn)為,秦始皇派遣徐福等人入海去求的就是這位“千歲翁”。李白到了嶗山,當(dāng)然會聽說或想起這位道教傳說中的神仙,但說他“親見安期公”,是絕對不可能。于是,又有人圓場說,李白所見的是另一個叫“安期公”的人。這樣的解釋累不累???李白自己說“親見”就一定是親眼所見了嗎?未必也。《夢游天姥吟留別》曰:“空中聞天雞?!彪y道天空中真地出現(xiàn)了一只雞,李白真地聽見了它的啼鳴?有人非得窮首皓經(jīng)地去統(tǒng)計“李白斗酒詩三百”是哪三百首詩,或去考證“白發(fā)三千丈”中的“丈”是唐朝的計量單位從而證明“三千丈”是實指,這些都是陋儒的思維?這樣的思維與詩人的思維有天壤之別。
白居易《長恨歌》起篇就是“漢皇重色思傾國”。瞧,“俺嘲諷的不是你李隆基,而是漢朝的某個昏君。你可別找我的麻煩,讓我吃文字官司啊?!边@等于給文字獄打了預(yù)防針。李白所拜謁的皇帝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拜見的時間是
742年,當(dāng)時他已經(jīng)41歲了,所以說是“中年謁漢主”。李白堅信自己是天才,而且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所以,他是抱著很大的抱負(fù)奉召入京的;但到了長安,他發(fā)現(xiàn)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唐玄宗自己此時已沉湎于聲色犬馬,只想讓李白當(dāng)詞臣,給他歌功頌德、粉飾太平,所以只給了一個翰林院的虛職。李白是何等人,哪受得了這等窩囊氣,因此,他感覺頗為“不愜”。他在長安的酒肆、青樓賦閑、荒唐、等待了三年之后,絕望了,也厭倦了。他跟唐玄宗說,自己想還鄉(xiāng)。唐玄宗知道他去意已決,同時知道他未必真想回老家,而是想縱情山水,所以給他寫的手諭是“恩準(zhǔn)賜金還山”??v情山水的人是把山水當(dāng)成家的,所以“還山”就是“歸家”。
眼看自己年紀(jì)大了,仕途不再有望;于是,李白的濟世之志轉(zhuǎn)為出世之思?!侗阕印氛f,人服了金液就可以成仙,就可以騰云駕霧。在上古,就有神仙以云為車的傳說。詩寫到這里,李白已經(jīng)沉醉于自己的想象,連車子都為自己準(zhǔn)備好了,連在天上的工作都為自己找好了——跟仙人們一起掃掃落花而已。多么輕松、愜意、逍遙。
唐玄宗是李白詩歌的“粉絲”(fans),李白離開了長安,但他的詩通過各種渠道及時地傳到皇帝的耳朵里。這首嶗山詩激發(fā)了唐玄宗對嶗山的濃厚興趣,4年之后,他派遣幾名道士前往嶗山采藥,并將嶗山命名為“輔唐山”,簡直把嶗山視若左臂右膀了。上行下效,嶗山因此而出了名。這不能不歸功于李白的詩篇。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寶三年)的冬天,李白同杜甫一起渡過黃河,去王屋山,他們本想尋訪道士華蓋君,但沒有遇到。這時他們見到了一個叫孟大融的人,志趣相投,所以李白揮筆給他寫下了這首詩。
寄李白原文4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杜甫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云滿后塵。
乞歸優(yōu)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fù)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dāng)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注釋】
⑴狂客:指賀知章。賀知章是唐越州永興人,晚年自號四明狂客。謫仙:被貶謫的神仙。賀知章第一次讀李白詩時,如是贊道。
⑵“詩成”句:據(jù)《本事詩》記載,賀知章見了李白的《烏棲曲》,“嘆賞苦吟曰:‘此詩可以泣么神矣。’”說明李白才華超絕,滿朝為之傾倒。
⑶汩(gǔ)沒:埋沒。
⑷承殊渥(wò):受到特別的恩惠。這里指唐玄宗召李白為供奉翰林。
⑸“龍舟”句:指唐玄宗泛白蓮池,在飲宴高興的時候召李白作序?!矮F錦”句:《唐詩紀(jì)事》載:“武后游龍門,命群官賦詩,先成者賜以錦袍。左史東方虬詩成,拜賜。坐未安,之問詩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稱善,乃就奪錦袍衣之?!边@里是說李白在皇家賽詩會上奪魁。
⑹“禰(mí)衡”句:才能像禰衡一樣好。禰衡:東漢時人,少有才辯??兹诜Q贊他“淑質(zhì)貞亮,英才卓躒”?!霸瓚棥本洌杭揖诚裨瓚椧粯迂毨?。原憲:春秋時人,孔子弟子,家里十分貧窮。
⑺“薏苡”句:馬援征交趾載薏苡種還,人謗之,以為明珠大貝。這里指當(dāng)時一些人誣陷李白參與永王李璘謀反。
⑻三危:山名,在今甘肅敦煌縣南,乃帝舜竄三苗之處。
⑼“幾年”句:耽心李白處境危險。鵩(fú)鳥:古代認(rèn)為是不祥之鳥。“獨泣”句:嘆道窮。
⑽楚筵(yán)辭醴(lǐ):漢代穆生仕楚元王劉交為中大夫。穆生不喜歡飲酒,元王置酒,常為穆生設(shè)醴。元王死,子戊嗣位,初常設(shè)醴以待。后忘設(shè)醴。穆生說:“醴酒不設(shè),王之意怠?!彼旆Q病謝去。這里是指李白在永王璘邀請他參加幕府時辭官不受賞之事。李白在《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中說:“半夜水軍來,尋陽滿旌旃。空名適自誤,迫脅上樓船。徒賜五百金,棄之若浮煙。辭官不受賞,翻謫夜郎天。”“梁獄”句:漢代鄒陽事梁孝王,被讒毀下獄。鄒陽在獄中上書梁孝王,力辯自己遭受冤屈。后獲釋,并成為梁孝王的上客。這里是指李白因永王璘事坐系潯陽后力辯己冤。
⑾“老吟”二句:老病秋江,說明李白已遇赦還潯陽。
⑿槎(chá):木筏。
【譯文】
當(dāng)年有位灑脫狂放之人名叫李白,人稱謫仙。
看到他落筆,風(fēng)雨為之感嘆;看到他的詩,鬼神都為之感動哭泣。
從此李白之名震動京師,以前的困頓失意自此一并掃除,并被玄宗召入朝廷任翰林;
他那驚天地、泣鬼神的詩篇必將萬古流傳。
他陪玄宗泛舟,一直到很晚,最后被皇帝賞賜錦袍。
玄宗經(jīng)常召見李白,李白頗受寵信。
后來他因受奸人誣陷而被賜金放還,途中與我相遇。
李白既沒有隱藏自己的遠(yuǎn)大志向,又能在受寵和被放逐的不同境遇中自保。
我與他相遇后,李白非常理解我的灑脫不羈,我也十分欣賞他的坦蕩胸懷。
我們夜里在梁園飲酒起舞,春季則在泗水縱情吟唱。
雖然才華超群卻無用武之地,雖然道德崇高卻無人理解。
雖然才智堪比東漢禰衡,但命運卻如窮困失意的原憲。
李白投靠永王肯定是生活所迫,有人傳說他收了永王的重金,這實屬造謠。
但是他卻因此被流放,長期漂泊。
幾年之間屢遭禍患,心中必然悲傷。
蘇武最終返回漢廷,夏黃公難道會為暴秦做事嗎?
遭受君主冷遇,李白也曾上書為自己辯護(hù)。
如果當(dāng)時事理難明,就讓李白服罪,那么,現(xiàn)在誰又能將此事上報朝廷呢?
晚年時,李白猶自吟詩不輟,希望他早日康復(fù),多作好詩。
不要埋怨皇帝寡恩,而要上書朝廷,了解事情的真相。
【創(chuàng)作背景】
杜甫和李白友情甚篤,他聞聽李白被朝廷放逐的消息后,十分嘆惋,便創(chuàng)作了一些思念、稱頌李白的詩篇,《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便為其中一首。寶應(yīng)元年(762年)七月,杜甫自成都送嚴(yán)武入朝,至綿州(今四川綿陽市),正值劍南兵馬使徐知道作亂。于是轉(zhuǎn)赴梓州(今四川三臺縣)。此時才獲悉李白正在當(dāng)涂養(yǎng)病,于是寫了這首詩寄給他。
【作品賞析】
此詩旨在為李白晚年不幸的遭遇辯護(hù)申冤,并為他不平凡的一生寫照。王嗣奭說:“此詩分明為李白作傳,其生平履歷備矣?!北R世傕認(rèn)為這是“天壤間維持公道,保護(hù)元氣文字”(《杜詩詳注》)。詩歌本身也是一篇“驚風(fēng)雨”,“泣鬼神”的傳世杰作。李白同輩排行第十二,所以稱“李十二白”。
此詩分三大段,一個結(jié)尾。第一段從“昔年有狂客”到“青云滿后塵”,追述李白于公元730年(開元十八年)和742年(天寶元年)兩入長安的經(jīng)歷,對李白的前半生作了高度的概括,同時,對李白詩歌的藝術(shù)成就進(jìn)行了熱情的贊頌。前六句記敘李白初游長安事。唐人孟棨《本事詩·高逸》記載:李白初至長安,賀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fù)請其為文。白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shù)四,號為謫仙?!睍羞€記載,賀知章讀李白的《烏棲曲》后說:“此詩可以泣鬼神矣!”賀知章號“四明狂客”。詩人根據(jù)這些史實,贊揚李白妙筆生花,連風(fēng)雨也為之感到驚嘆,連鬼神也為之感動哭泣。
李白經(jīng)賀知章的宣揚,于是名震京師。汨沒:埋沒。三十年來默默無聞,此后就名滿天下了。此詩一開頭就顯得筆鋒突兀,氣勢不凡。非“狂客之譽”,無以彰“謫仙”之名。而“謫仙”這一美譽出自久負(fù)盛名的大詩人賀知章之口,更增加了它的份量。李白初出茅廬,一鳴驚人,恰如演員登臺亮相,光彩照人,贏得滿堂喝彩。“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這兩句歷來被人們看成是描寫李白的佳句。詩人以高度夸張的手法,盛贊了李白詩歌強大的藝術(shù)魅力。落筆能驚動狂風(fēng)暴雨,說明李白的詩歌氣勢磅礴;詩成能使鬼神哭泣,說明李白的詩歌感人肺腑。詩人用精妙的語言贊美了李白的曠世才華,而“詩仙”李白也確實有資格接受這一贊譽。從這里可以看出杜甫對李白的推崇和欽敬。
后六句敘寫李白二游長安事?!拔牟省倍涫钦f李白因擅長詩賦被玄宗召入京,供奉翰林;他那些無與倫比的詩篇必將流傳千古。以下四句記敘的是李白供奉翰林期間的事。“龍舟”句見唐人范傳正《李公新墓碑》:玄宗“泛白蓮池,公不在宴,皇歡既洽,召公作序。時公已被酒于翰苑中,仍命高將軍扶以登舟?!薄矮F錦”句見李白《溫泉侍從歸逢故人》:“激賞搖天筆,承恩賜御衣。”蔡夢弼《杜詩注》引《李白外傳》云:“白作樂章賜錦袍。”李白常被召入宮中為皇帝草擬文告和樂章,因為身受寵待,一些文士慕名追隨左右。這時李白意得志滿,盛極一時,詩人亦不惜濃墨重彩,加以渲染。詩人通過對李白兩入長安的描寫,用極為洗煉的筆觸就勾勒出一個風(fēng)流倜儻、飄逸豪放的詩人形象。
第二段從“乞歸優(yōu)詔許”到“諸生原憲貧”,追敘李白于公元744年(天寶三年)春被賜金放還后,南北漫游、潦倒落魄的情景,并回憶自己在與李白相識交往中建立起來的親如兄弟的深厚感情?!捌驓w”句,這既是對李白的回護(hù),也是對玄宗的隱諱。李白離京,實際上是遭到張垍、高力士等人的誹謗而被玄宗放逐的。李白離開長安后于這年夏天來到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與杜甫一見如故,情同手足?!拔簇?fù)幽棲志,兼全寵辱身”是說李白既沒有辜負(fù)隱幽之志,又能在受寵被重用和遭讒被逐的不同境遇中善自保全自己。這仍是那種回護(hù)心情的繼續(xù)。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指兩人相遇后,李白很能理解自己的“野逸”,即放達(dá)不羈,自己也很欣賞李白的“天真”即胸懷坦蕩?!白砦琛本渲咐畎椎牧核沃?;“行歌”句指李白回到寓家之處山東兗州。這兩句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是一次跳躍,李白從此開始南北漫游。接著四句,筆鋒一轉(zhuǎn),專寫李白懷才不遇。雖才華橫溢,但宏圖未展;仕途受挫,雖道德高尚卻無人理解。雖如東漢文士禰衡一樣才智卓群,但卻難逃像孔子弟子原憲那樣窮愁潦倒的命運。
這一段,詩人巧妙地運用了多層對比的手法。首先,李白奉詔入京與賜金放還,通過“寵”與“辱”的對比,說明“乞歸”出于被迫,暗諷“優(yōu)詔許”的虛偽性。其次,才高而命蹇,空有禰衡之俊卻難免原憲之貧,詩人通過這一對比控訴了人間的不平。第三,“醉舞”、“行歌”,似乎是一派歡樂氣氛,但緊接著寫李白的遭遇坎坷、窮愁潦倒,這又形成鮮明對比,原來那不過是苦中作樂。
第三段從“稻粱求未足”到“誰將此義陳”,著重記述李白長流夜郎前后的經(jīng)歷,篇幅寄慨最深,為全篇重點。安史之亂起,李白求仕不得,報國無門,于公元756年(至德元年)秋隱居廬山。正值永王李璘奉玄宗詔節(jié)度江陵,率軍東下,路過尋陽。李白心懷“掃胡塵”、“救河南”的愿望入了永王幕,卻不自覺地卷入了肅宗和永王爭權(quán)奪位的矛盾漩渦之中。次年一月,永王敗死。李白入獄,繼而長流夜郎(今貴州正安縣)。
“稻粱”二句,是說李白受聘不過是為生活所迫,有人說他得了永王的重賂,純屬誹謗。詩人極力將李白入永王幕的政治色彩沖淡,力圖在為李白開脫。李白于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冬開始流放,還沒到夜郎,于公元759年(乾元二年)夏歷三月在渝州遇赦,還憩江夏。因取道岳陽,南赴蒼梧避禍。蒼梧指湖南零陵、九疑山一帶,其地與五嶺接壤。“五嶺”二句,因格律關(guān)系,將時序倒置。前一句指避禍蒼梧,后一句指長流夜郎?!叭!保矫诮窀拭C敦煌縣南,乃帝舜竄三苗之處。
“幾年遭鵩鳥”。西漢賈誼謫居長沙,屋中飛來鵩鳥(即鵩鳥),自認(rèn)為交了惡運,憂郁而死。李白當(dāng)時作《放后遇恩不沾》:“獨棄長沙國,三年未許回。何時入宣室,更問賈生才?”自比賈生,詩人因此亦以賈生比之。李白臥病當(dāng)涂以手稿付李陽冰時,作《古風(fēng)·大雅久不作》壓卷,詩中說:“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絕筆于獲麟?!弊员瓤鬃?,自傷道窮。“獨泣向麒麟”,用的就是這句詩意。
以上六句敘寫李白晚年悲慘的遭遇和凄楚的心境。以下六句則是發(fā)議論,抒感慨,極力為李白鳴不平。借蘇武終于歸漢和夏黃公不事暴秦的故事,說明李白不會真心附逆。借穆生辭別楚王劉戊的故事,說明李白能夠自重,永王也并未任用他。梁“獄”句,是說李白曾象鄒陽那樣上書為自己辯護(hù)。“已用”二句,是說如果當(dāng)時因事理難明,李白服了流刑,那么,如今又有誰能夠?qū)⑦@些道理去向朝廷陳述呢?一個反問句,把無人仗義執(zhí)言的感慨表達(dá)得深沉幽怒。
而這一段,因為涉及極為敏感的政治問題和微妙的皇室矛盾,須委婉含蓄,故在十二句中有七句用典。本來,詩不貴用事,以防晦澀板滯。但“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發(fā)明,變態(tài)錯出,則用事雖多,亦何所妨!”(《詩人玉屑》)“薏苡”句,是借題發(fā)揮。“幾年”二句,是以事比人?!疤K武”二句,是以人喻事(“元還漢”是正寫,“不事秦”是反說)?!俺邸本?,以彼事喻此事;“梁獄”句,借前人譬今人。這一連串的用典,準(zhǔn)確貼切。所以后人評曰:“詩家使事難,若子美,所謂不為事使者也?!保ā恫鞂挿蛟娫挕罚┳詈笏木涫墙Y(jié)束語。詩人稱贊李白在垂老之年,仍吟詠不輟,祝愿他早日“病起”,為人間多作好詩。勸李白不要抱怨沒有得到皇帝的恩澤,表示自己要設(shè)法向朝廷探明究竟。這是在無可奈何中的安慰之詞,讓老朋友在困境中感到一點人間的溫暖。
此詩對仗工穩(wěn),辭藻富麗,用典精當(dāng)。在杜甫的一百二十多首五言排律中,此詩無論在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方面,均不失為上乘之作。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寄李白原文5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yuǎn),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fēng)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fēng)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作者】
李白(701-762)當(dāng)然是大家公認(rèn)的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天才詩人之一,大多數(shù)人認(rèn)為他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詞人。他祖籍隴西(今甘肅),一說生于中亞,但少年時即生活在蜀地,壯年漫游天下,學(xué)道學(xué)劍,好酒任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離開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他的詩,想象力“欲上青天攬明月”,氣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確無人能及。北宋初年,人們發(fā)現(xiàn)《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秦娥夢斷秦樓月”兩詞,又尊他為詞的始祖。有人懷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訟紛紜。其實,李白的樂府詩,當(dāng)時已被之管弦,就是詞的濫觴了。至于歷來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這兩首詞,格調(diào)高絕,氣象闊大,如果不屬于李白,又算作誰的作品為好呢?
注釋:
盧虛舟:范陽人,唐肅宗時曾任殿中侍御史。楚狂人:指陸接輿,系楚國狂人,曾狂歌而過孔丘,勸他不要做官。二峰:指香爐峰和雙劍峰。
綠玉杖:神仙所用之杖。
南斗:即斗宿星。
屏風(fēng)九疊:形容山峰重疊,狀如屏風(fēng)。
青黛:青黑色。
九道:古代地志說,長江流到潯陽境內(nèi),分為九派。
謝公:指劉宋謝靈運。
琴心三疊:道家修煉的術(shù)語,意思是使心神寧靜。
玉京:道家說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賞析】:
這首詩作于詩人流放夜郎遇赦回來的次年,從漢口來到江西。詩中既寫了廬山的秀麗雄奇,更主要表現(xiàn)了詩人狂放不羈的性格。那時詩人已經(jīng)歷盡磨難,始終不愿向折磨他的現(xiàn)實低頭,求仙學(xué)道的心更加迫切了。
全詩想象豐富,境界開闊,給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拔逶缹は刹晦o遠(yuǎn)”,可借以作事業(yè)追求者。
寄李白原文6
[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注釋:
1、王昌齡,字少伯,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開元進(jìn)士,曾任汜水尉、校書郎、江寧令,后貶為龍標(biāo)尉,世稱“王江寧”、“王龍標(biāo)”。左遷,貶官降職。龍標(biāo),唐代縣名,今湖南懷化市。
2、聞道,聽說。龍標(biāo),指王昌齡。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沅溪、辰溪,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龍標(biāo)靠近貴州,在唐代是比較荒僻的地方,所以詩中提到“過五溪”,為王昌齡的處境擔(dān)心。
3、夜郎,唐代縣名,在今貴州桐梓縣境內(nèi)。這里泛指湖南西部和貴州一帶地區(qū)。
賞析:
天寶四載(745),王昌齡被貶龍標(biāo)(今湖南懷化市)尉,李白聽聞好友遭讒被貶,寫了這首詩。詩中用比興的手法,對王昌齡的遭遇表示了深刻的關(guān)注和同情。此詩首句寫景,兼明時令,取“楊花”與“子規(guī)”二象,隱喻著漂泊、傷離兩重含義,蘊味深濃。二句直言其事,點明題旨。后二句寄情于景,王昌齡此一去天涯路遠(yuǎn),再難相見,只有托付情思與明月,聊慰其孤寂。這首詩感情真摯、意境高遠(yuǎn)、胸襟開闊,給人以奮發(fā)昂揚之感,表現(xiàn)出詩人飄逸豪放的情懷。
寄李白原文7
寄遠(yuǎn)十一首
唐代李白
三鳥別王母,銜書來見過。腸斷若剪弦,其如愁思何。
遙知玉窗里,纖手弄云和。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蘿。
寫水山井中,同泉豈殊波。秦心與楚恨,皎皎為誰多。
青樓何所在,乃在碧云中。寶鏡掛秋水,羅衣輕春風(fēng)。
新妝坐落日,悵望金屏空。念此送短書,愿因雙飛鴻。
本作一行書,殷勤道相憶。一行復(fù)一行,滿紙情何極。
瑤臺有黃鶴,為報青樓人。朱顏凋落盡,白發(fā)一何新。
自知未應(yīng)還,離居經(jīng)三春。桃李今若為,當(dāng)窗發(fā)光彩。
莫使香風(fēng)飄,留與紅芳待。
玉箸落春鏡,坐愁湖陽水。聞與陰麗華,風(fēng)煙接鄰里。
青春已復(fù)過,白日忽相催。但恐荷花晚,令人意已摧。
相思不惜夢,日夜向陽臺。
遠(yuǎn)憶巫山陽,花明綠江暖。躊躇未得往,淚向南云滿。
春風(fēng)復(fù)無情,吹我夢魂斷。不見眼中人,天長音信短。
陽臺隔楚水,春草生黃河。相思無日夜,浩蕩若流波。
流波向海去,欲見終無因。遙將一點淚,遠(yuǎn)寄如花人。
妾在舂陵東,君居漢江島。一日望花光,往來成白道。
一為云雨別,此地生秋草。秋草秋蛾飛,相思愁落暉。
何由一相見,滅燭解羅衣。
憶昨東園桃李紅碧枝,與君此時初別離。金瓶落井無消息,令人行嘆復(fù)坐思。坐思行嘆成楚越,春風(fēng)玉顏畏銷歇。
碧窗紛紛下落花,青樓寂寂空明月。兩不見,但相思。
空留錦字表心素,至今緘愁不忍窺。
長短春草綠,緣階如有情。卷施心獨苦,抽卻死還生。
睹物知妾意,希君種后庭。閑時當(dāng)采掇,念此莫相輕。
魯縞如玉霜,筆題月氏書。寄書白鸚鵡,西海慰離居。
行數(shù)雖不多,字字有委曲。天末如見之,開緘淚相續(xù)。
淚盡恨轉(zhuǎn)深,千里同此心。相思千萬里,一書值千金。
愛君芙蓉嬋娟之艷色,色可餐兮難再得。
憐君冰玉清迥之明心,情不極兮意已深。
朝共瑯玕之綺食,夜同鴛鴦之錦衾。恩情婉孌忽為別,使人莫錯亂愁心。亂愁心,涕如雪。寒燈厭夢魂欲絕,覺來相思生白發(fā)。盈盈漢水若可越,可惜凌波步羅襪。
美人美人兮歸去來,莫作朝云暮雨兮飛陽臺。
鑒賞
《寄遠(yuǎn)》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組詩作品,組詩數(shù)量一本作十一首,一本作十二首。作品表達(dá)的主要是作者遠(yuǎn)行時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其抒發(fā)的思念之情既執(zhí)著又苦澀,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和強烈的感染力。
《寄遠(yuǎn)》系列作品非一時所作。這一組詩或直述或借景物、人事寫兩地相忍之苦,表情達(dá)意深切細(xì)膩,寫景狀物也傳神動人。安旗《李白全集編年注釋》以為是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前后,李白旅居洛陽、南陽等地寄內(nèi)或自代內(nèi)贈。其時,李白妻為許氏,居于安陸。
組詩抒發(fā)的執(zhí)著的相思之情,是樸素而強烈的。以情感人,是作品的生命?!懊廊巳缁ǜ粼贫恕保ɡ畎住堕L相思》)。情感的付出難以得到相應(yīng)的回報,那么,這相思之作便表現(xiàn)出濃厚的悲劇色彩。但恰恰是詩中那種于難以逾越的阻隔面前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又使這悲苦之情獲得了崇高的審美價值,是它在經(jīng)驗與感受的契合過程中,蕩起欣賞者久久不能平靜的情感漣漪,這才是詩的根本魅力。
寄李白原文8
南流夜郎寄內(nèi)
唐代李白
夜郎天外怨離居,明月樓中音信疏。
北雁春歸看欲盡,南來不得豫章書。
譯文
身在夜郎的我因離居而怨恨愁悶,明月樓中音信稀疏。
北飛的大雁就要歸盡了,仍然沒有收到你的書信。
注釋
豫章:郡名,即洪州,天寶元年改為豫章郡,在今江西南昌。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為肅宗乾元二年(759)春,李白流放夜郎途中寄給居住在豫章的妻子宗氏所作。李白一生很少顧家顧妻子的詩,而流放夜郎途中,卻寫出了滿懷深情的寄內(nèi)詩??梢娏鞣攀录畎變?nèi)心造成的刺激之大之重之深。
賞析
李白《南流夜郎寄內(nèi)》詩道:“夜郎天外怨離居,明月樓中音信疏。北雁春歸看欲盡,南來不得豫章書?!边@是李白在盼望安陸妻子許氏的來信。“離居”和盼“豫章書”,都足以說明李白已經(jīng)不是在途中流走了,已經(jīng)有了一個固定的地址了。這首詩的標(biāo)題中的“南流夜郎”和詩句中的“夜郎天外”說明這個固定的地點,只能是夜郎。首句中的“怨”字,揭示了詩人內(nèi)心的悲憤不平。次句言自己身在天外,妻子音信杳疏。最后寫北飛的大雁都沒有了,仍沒有等到妻子的書信。
可知宗氏在白上流途后仍然留在江西,宗璟又何能不陪姊而隨李白?“南流”,更可知其不是溯江西去而是向南。時正是在乾元二年春天,按《大唐詔令集》卷八四《以春令減降囚徒制》:“其天下見禁囚徒死罪從流,流罪以下全免”之下有注曰“乾元二年二月”可知,李白正是依此詔免流,時正在洞庭舟中,還沒有得聞詔令。
寄李白原文9
寄當(dāng)涂趙少府炎
唐代 李白
晚登高樓望,木落雙江清。寒山饒積翠,秀色連州城。
目送楚云盡,心悲胡雁聲。相思不可見,回首故人情。
譯文
夜晚登上高樓四處了望,雙江清麗,葉落紛紛。
山色清寒,積翠聚秀,秀色連通州城。
極目遠(yuǎn)望,楚云消失在天的盡頭,天上傳來胡雁聲聲,讓人心悲。
相思卻難以相見,再回首,故人情深。
賞析
《寄當(dāng)涂趙少府炎》是唐代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為天寶十四載(755)作。
李白與當(dāng)涂縣尉趙炎過從甚密,集中寄酬之作凡四篇。此詩描寫登樓所見秋天景色,抒寫憂傷情懷?!澳克统茢?,心悲胡雁聲”,正是憂慮國事的表露。尾聯(lián)則抒對友人思念之情。此詩通過眼前景物的描寫,表達(dá)了作者對友人當(dāng)涂少府趙炎的思念之情。
趙炎:排行四,約天寶十四載(755)、至德元載(756)在當(dāng)涂縣(今屬安徽省)縣尉任。李白《當(dāng)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送當(dāng)涂趙少府赴長蘆》、《寄當(dāng)涂趙少府炎》詩,均作于天寶十四載。“少府”即縣尉尊稱。又《贈友人三首》第二首敦煌寫本《唐詩選》題作《贈趙四》,趙四即當(dāng)涂尉趙炎,作于至德元載。又《春于姑熟送趙四流炎方序》云:“趙少公以黃綬作尉,泥蟠當(dāng)涂?!笨芍摆w四”即當(dāng)涂尉趙炎。
當(dāng)涂:縣名,即今安徽當(dāng)涂縣,古稱姑熟。李白有《當(dāng)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獻(xiàn)從叔當(dāng)涂宰陽冰》、《寄當(dāng)涂趙少府炎》、《送當(dāng)涂趙少府赴長蘆》、《陪族叔當(dāng)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fēng)亭》、《當(dāng)涂李宰君畫贊》。
寄李白原文10
古詩《流夜郎永華寺寄潯陽群官》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朝別凌煙樓,賢豪滿行舟。暝投永華寺,賓散予獨醉。
愿結(jié)九江流,添成萬行淚。寫意寄廬岳,何當(dāng)來此地。
天命有所懸,安得苦愁思。
作品賞析
【韻譯】:
清晨離別尋陽凌煙樓,賢豪們擠滿我的行舟。
黃昏來永華寺投宿,賓客散去,我獨醉在船。
我想把九江的流水,化為我的萬行淚。
寫封信給廬岳的朋友,你們問我為什么來這里?
一切都是天命所定,不必苦想愁思。
更始帝劉玄(?—25)字圣公,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縣西南)人,西漢皇族后裔。公元23年,劉玄被綠林軍立為皇帝,年號更始,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更始帝。更始元年,新朝滅亡,劉玄入主長安,成為了天下之主。兩年后的更始三年,更始政權(quán)在赤眉軍和劉秀大軍的兩路夾擊之下,土崩瓦解,劉玄向赤眉軍出降,獻(xiàn)出傳國玉璽,更始政權(quán)滅亡。不久,劉玄亦被赤眉軍所殺,后劉秀大將鄧禹遵劉秀之意將劉玄葬在了長安附近的霸陵。劉玄才智平庸,性格懦弱。他一朝為帝,便沉湎于宮廷生活,即位后將政事都委托于自己的岳父趙萌,放任其專權(quán)。
人物簡介
劉玄原為西漢皇族,后投入綠林軍中。在新朝末年的大亂中,他成為綠林軍的將領(lǐng)之一。新莽地皇三年,綠林軍與舂陵軍所組成的聯(lián)軍為擴大聲勢,開始建立政權(quán)。劉玄被綠林軍的主要將領(lǐng)擁立為漢帝,建元更始,劉玄就是歷史上的更始帝,廟號漢延宗,史稱這一政權(quán)為玄漢。更始帝的確立,使本已脆弱的聯(lián)軍內(nèi)部發(fā)生了更大的裂隙,以至于后來劉秀之兄劉縯被殺。更始三年,赤眉軍攻入長安,劉玄出降,被封為長沙王,其后不久,即被赤眉軍殺害。
生平事跡
劉玄(?─公元25年),字圣公,漢朝長沙定王劉發(fā)六世孫。其世系如下:劉發(fā)生舂陵節(jié)侯劉買,劉買生舂陵戴侯劉雄渠,劉雄渠生蒼梧太守劉利,劉利生劉子張,劉子張娶平林人何氏,生劉玄。他是劉秀的族兄。
劉玄本是劉氏皇室中一個平庸的成員,毫無雄才大略和帝王資質(zhì),只因是西漢皇族,才被當(dāng)時的歷史潮流卷入到反新起義的隊伍中來。劉玄年輕時也有些俠義好友的習(xí)氣,他的弟弟被別人殺害,他廣宴朋友,要為弟報仇,并把地方治安官也請來陪酒。不料他的朋友酒醉犯法,劉玄大仇未報,卻先惹了禍。為了避禍,劉玄被迫從舂陵逃到平林(今湖北隨縣東北)。
寄李白原文10篇 李白的詩原文相關(guān)文章:
★ 《史記·蕭相國世家》閱讀答案與翻譯2篇(蕭相國世家原文及翻譯閱讀答案)
★ 風(fēng)原文翻譯及賞析12篇 終風(fēng)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