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名言警句(王陽明二十句經(jīng)典語錄)該怎么寫呢?在寫的時候都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是范文網(wǎng)會員投稿的關(guān)于王陽明名言警句(王陽明二十句經(jīng)典語錄)的最新文章,供大家參考。

>王陽明名言警句1
1、靜處體悟,事上磨煉。
2、人須在事上磨煉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
3、常快活便是功夫。
4、君子誨人不倦,而師道必嚴(yán)。
5、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
6、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則知道,知天。
7、良知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xué)而能,是故謂之良知。(《大學(xué)問》)
8、良知之外,更無知,致知之外,更無學(xué)。
9、心無外物,物以心生。
10、問君何事日憧憧?煩惱場中錯用功。莫道圣門無口訣,良知二字是參同。(《詠良知四首示諸生》)
11、盡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12、山中莫道無供給,明月清風(fēng)不用錢。
13、天理即人欲。
14、天理即仁心。
15、所以為圣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xué),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圣人。
16、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17、勿忘勿助必有事焉。
18、何為第一等事?當(dāng)讀書做圣人耳。
19、汝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
20、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
21、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22、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
23、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
24、若己為君子,而使人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惻怛之心。
25、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貴不足以累其心。
26、一有謀計之心,則雖正誼明道,亦功利耳。
27、夫精藏則太和流,神守則天光發(fā),累釋則怡愉而靜,機忘則心純而一。四者,道之證也。
28、茍無尊崇篤信之心,則必有輕忽慢易之意。
29、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則流息,根不植則木枯,命不續(xù)則人死,志不立則氣昏。
30、地靈則人杰,人之無良,亦足以為山川之羞!
>王陽明名言警句2
1、夫美質(zhì)難得而易壞,至道難聞而易失,盛年難遇而易過,習(xí)俗難革而易流。
2、人雖至愚,責(zé)人則明;雖有聰明,責(zé)己則昏。
3、人之善惡,由于一念之間。
4、一念改過,當(dāng)時即得本心。
5、致知二字,乃是孔門正法眼藏,異此而學(xué),即謂之異端;離此而說,即謂之邪說;迷此而行,即謂之冥行。
6、功蓋天下而莫之嫉,善利萬物而莫與爭。
7、體,即良知之體,用,即良知之用,寧復(fù)有超然于體用之外者乎?
8、能戒慎恐懼者,是良知也。
9、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際。
10、隨物而格,是致知之功。
11、格物致知,滅除輕傲。
12、圣人氣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
13、以言語謗人,其謗淺;是以身謗也,其謗深矣。
14、外面是非毀譽,亦好資之以為警切砥礪之地。
15、眼前路徑須放開闊,才好容人來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無展足之地矣。
16、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7、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只是一“傲”字,便結(jié)果了這一生。
18、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與理而為一者也。
19、良知良能,愚夫愚婦與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婦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20、凡謀其力之所不及而強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為致良知。
21、記誦之廣,適以長其敖也;知識之多,適以行其惡也;聞見之博,適以肆其辨也;辭章之富,適以飾其偽也。
22、良知不由見聞而有,而見聞莫非良知之用。
23、良知之外,別無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義。
24、思是良知之發(fā)用。若是良知發(fā)用之思,則所思莫非天理矣。
25、君子之酬酢萬變,當(dāng)行則行,當(dāng)止則止,當(dāng)生則生,當(dāng)死則死,斟酌調(diào)停,無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26、蓋良知之在人心,亙?nèi)f古塞宇宙而無不同。
27、不欺則良知無所偽而誠,誠則明矣;自信則良知無所惑而明,明則誠矣。
28、至誠則“無知而無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29、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萬物,是非之心,不慮而知,不學(xué)而能,所謂良知也。
30、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猶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猶有喪心者矣,吾安得而非喪心乎?
>王陽明名言警句3
1、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yǎng)其心。
3、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4、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5、“格物”即“慎獨”,即“戒懼”。
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7、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8、你看滿大街都是圣人,滿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9、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10、誠字有以工夫說者。誠是心之本體,求復(fù)其本位,便是思誠的工夫。
11、無私心就是道。
12、惟天下之至誠,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3、謙虛其心,宏大其量。
14、千圣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1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閑話,管閑事。
16、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17、動亦定,靜亦定。
18、攻吾之短者是吾師。
19、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fā)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0、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邊尋。(《詠良知四首示諸生》)
21、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22、凡學(xué)之不勤,必其志未篤也。
23、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
24、處朋友,務(wù)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25、故立志者,為學(xué)之心也;為學(xué)者,立志之事也。
26、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難,則其失之必易;其積之不久,則其發(fā)之必不宏。
27、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jīng);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經(jīng),五經(jīng)亦史。
2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9、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fēng)。(《泛?!罚?/p>
30、一念開明,反身而誠。
>王陽明名言警句4
1、至誠之心,是心之本體?!洞髮W(xué)》倡導(dǎo)的誠意,也是此意,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唯有至誠之心,方可無敵于天下,方可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方可做到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邊云卷云舒!
2、蘇東坡和蘇小妹的故事,是一個很好的證實,眾所周知,道士蘇東坡有不少的和尚朋友,佛印便是其中一位。
3、煩惱大多來自于心中的私欲。稻盛和夫曾經(jīng)建立第二電電(KDII)的時候,經(jīng)過半年的心理問話,到底是出于私欲還是大公無私,最終認(rèn)為自己是“動機至善,私心了無” ,才決定涉足電信行業(yè),以至于又一個世界500強企業(yè)的誕生。
4、一次,蘇東坡和佛印在林中打坐。過了很久,佛印對蘇東坡說:“觀君坐姿,酷似佛祖。”蘇東坡大喜,他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拖在地上,便對佛印說:“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糞。”佛印聽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說道:“我看你卻像一尊佛”。
5、唯物主義者認(rèn)為萬事萬物皆有規(guī)律,常從各自經(jīng)歷的事上追求自然規(guī)律。其實不然,朱熹學(xué)說就是提倡大家格物致知,凡事從事上去尋求。殊不知朱熹晚年時幡然悔悟,覺得之前的.做法是顛倒了,學(xué)習(xí)萬物其實最終還是從內(nèi)心去尋求,內(nèi)心自有真理在,心中有道,主宰萬物。
6、知行合一,很多人有所誤解,覺得知道了就去執(zhí)行就知行合一了。假如良知被私欲遮蔽,覺得自己的認(rèn)知是正確的,就去執(zhí)行,那是絕對錯誤的。舉個例子,有些人認(rèn)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心中埋藏著復(fù)仇心理,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江湖恩怨終究是解決不了的。知是行之始,知是至善,是心之本體。如果你真的認(rèn)知到了,自然就會去執(zhí)行,執(zhí)行就是知道的真是體現(xiàn)。他們是同步進行,這才是所謂的知行合一,大部分人誤解此種深意!
7、如果心中有佛看到所有人皆是佛,心中有牛糞看到所人有人都是牛糞。人生在世都是有一定價值的,看到別人的短處,會給自己增加負(fù)能量;看到別人優(yōu)點,能給自己增加正能量,長此以往,心境必然有所提升!
8、朋友相處,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需要有包容之心,人無完人,皆有缺點。如果一味追求完美,那就是執(zhí)著了,世上本沒有完美之物。雍正皇帝,曾經(jīng)命令年羹堯去江夏殺害仁伯安找到《百官行述》,結(jié)果年羹堯殺害江夏鎮(zhèn)七百余人,沒留一個活口。當(dāng)時雍正知道之后,很是生氣。鄔先生勸說:水至清則無魚,此人殺伐決斷,以后定有大用。得饒人處且饒人,雍正當(dāng)時承擔(dān)下責(zé)任,完美處理此事,收買了人心。
9、蘇東坡心想不禁暗暗得意?;丶液螅堰@件事告訴了蘇小妹。蘇小妹聽了哥哥的話,說道:“哥哥,你又輸了。佛家有經(jīng)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見。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糞,是因為你心中只有牛糞呀!”
10、此心不動,是說看到萬事萬物也不動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的隨心而動,不過分執(zhí)著,不局限條條框框,追求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隨機而動,不過分追求成功,失之不悲,得之淡然!
11、王陽明一生倡導(dǎo)去除私欲方可光復(fù)此心。人之煩惱大部分來自心中私欲,貪財好色追名逐利是人之弱點。如果不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只會給此心蒙上厚厚灰塵。
王陽明名言警句(王陽明二十句經(jīng)典語錄)相關(guān)文章:
相關(guān)熱詞搜索:王陽明二十句經(jīng)典語錄 王陽明得失之心名言名句 王陽明的代表名句是那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