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端午日作文共18篇 關于端午的作文,以供參考。

端午日作文共1
學習內容
十一端午日
學習目標
1、理清課文思路,培養(yǎng)概括能力,分析賽龍船的精彩的場面描寫。
2、學習文中準確生動、簡練明快的語言;學習本文詳略得當?shù)倪x材方法。
3、關注民俗文化,感受節(jié)日給人們帶來的愉悅,激勵爭先、合作的意識。
學習重難點
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及虛實結合的方法寫好一個場面。
導學過程
感悟
一、導學:
1、端午節(jié)介紹
2、檢查預習情況
(1)給下列生字注音。
蘸酒峒()泅()水
數(shù)(〕前擂()鼓鸛()
吶()喊戍()軍槳()手
泥漿()翹()
(2)解釋詞語。
①莫不:
②蘸:
③伶俐:
④翹:
⑤朱紅:
3、《端午日》選自,作者,現(xiàn)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說,散文集。
二、自學:
1、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全文緊扣“端午日”這個文題,是圍繞什么事件展開的?
2、文章用了那些描寫方法來描寫賽龍舟的場面?找出描寫漿手、帶頭的、鼓手、鑼手賽船時動作和外貌的詞。
外貌:
動作:
漿手:
帶頭的:
鼓手、鑼手:
3、這些詞語對表現(xiàn)賽龍船的場面有什么作用?
作者還從什么方面突出了賽龍船的緊張與激烈的?
4、對于競賽勝利者的獎品,人們主要看重的是什么?從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追鴨子的情節(jié)能否去掉?請你用150———200個字具體描述追鴨子的場景。
6、課文中作者描寫湘西民風純樸,人們不講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請從文中找出有關內容加以概括。(不少于三點)
三、交流:
四、展示:
五、反饋:
根據(jù)內容,選擇恰當?shù)脑~語填寫在橫線上。(10分)
1、劃船的事各人在數(shù)天以前就早有了準備,分組分幫,各自選出了若干身體________,手腳________的小伙子,在潭中練習進退。
A、強壯粗大B、結實伶俐
C、健康伶俐D、結實粗大
2、擂鼓打鑼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劃動便________嘭嘭鐺鐺地把鑼鼓很________的敲打起來,為劃槳水手調理下槳節(jié)拍。
A、立即純粹B、即刻單純
C、即刻單調D、頓時純粹
3、填空。
(1)雖然《端午日》不是專門的寫民俗的文章,但我們從中也可了解到當?shù)囟宋绻?jié)的民俗。當?shù)氐亩宋绻?jié)的民俗大體主要有以下三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下列一段話中加粗動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槳手每人持一支短槳,隨了鼓聲緩促為節(jié)拍,把船向前劃去。帶頭的坐在船頭上,頭上纏裹著紅布包頭,手上拿兩支小令旗,左右揮動,指揮船只的進退。擂鼓打鑼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劃動便即刻嘭嘭鐺鐺把鑼鼓很單純的敲打起來,為劃槳水手調理下槳節(jié)拍。
A、參加龍舟競賽的每一個人,分工明確。
B、龍舟競賽都在鑼鼓聲下協(xié)調展開,場面甚為壯觀。使人如同身歷其境。
C、十幾個槳手在鑼鼓聲的指揮下,一起運作,整齊劃一,從中可以看出大家的“合作努力”。
D、龍舟競賽使人感受到當時競賽場面的熱烈,當?shù)厝罕娀顒拥募妬y無序。
端午日作文共2
——沈從文
描寫(正面) 熱烈 歡騰
龍舟競賽 詳寫 緊張 激烈
聯(lián)想(側面) 團結合作 奮力拼搏
競追鴨子 (想象) 略寫
端午日作文共3
《端午日》這篇課文是蘇教版七年級第三單元的文章,屬于“民俗風情” 專題。全文緊扣“端午日”這個主題,按時間順序寫了爭看劃船——竟追鴨子——結束賽事的思路展開,表現(xiàn)了茶山同人同慶端午的風俗,表現(xiàn)了奮發(fā)向上,合作爭先的民族精神。教學的重點放在“爭先劃船”的品讀和領悟上,既做到了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又不忘讓學生局部咀嚼品味,教學成效顯。教學中還注意引導學生充分挖掘利用與教材相關的資源,如讓學生在課外了解當?shù)囟宋顼L俗,把課內與課外、課堂與生活溝通起來,使課堂呈現(xiàn)開放狀態(tài),對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語文學習是大有裨益的。
不足之處:對場面描寫這個難點突破上稍欠深入,使得學生們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流于倉促,對這幾種描寫方法的認知不夠扎實。在隨后的對“追鴨競賽”的場景描寫中,有的學生就沒有能夠有意識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練習。
端午日作文共4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為大家說課的課題是沈從文的《端午日》這篇課文,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端午日》是蘇教版七年級教科書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一單元編者以民俗風情為主題分別編入了《端午日》等四篇課文,它介紹的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午節(jié)。這是一篇新編入的課文,較之傳統(tǒng)教材有更多讓師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
2、根據(jù)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
① 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xiāng)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② 通過課文,分析作者描繪賽龍船的精彩場面,以及生動精煉的語言。 ③ 分析課文的詳寫與略寫,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④ 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我把這篇課文放到了第三單元的開頭,作為這一單元的開篇一課,所以我將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解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感受鄉(xiāng)土文化的獨特魅力,以及分析賽龍船的精彩場面描寫上,主要是為學習這一單元的其他文章開一個好頭。
3、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對賽龍舟精彩場面描寫的賞析。
4、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學習文章描寫賽龍船場面時的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手法。
二.說教法
在授課過程中,通過探究練習讓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在文中找出自己的理解和答案,讓學生學會自學。初一學生由于受年齡的限制,觀察力比較膚淺,缺少精確性、概括性,因此在授課中分析賽龍舟場面時,要避免學生盲目地去找去分析。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多對學生進行點撥和引導。
另外我還采用了合作學習的教法,即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教師提出的
問題進行討論學習,并作出相應的規(guī)定,如在討論的過程中,四人為一組,每人都要發(fā)表各自的看法,經大家討論后形成系統(tǒng)、統(tǒng)一的結果。教師提問時,派出其中一人作為代表發(fā)言。
三.說學法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我從這一目的出發(fā),設置的學生的學習方法也主要就是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比如通過自我閱讀、思考、探究以及小組內積極探討交流的方式,已達到上述目的。
四: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共分為導入新課、正文引入、細節(jié)品讀、歸納總結、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這六個環(huán)節(jié)。 具體細節(jié)如下:
1、導入新課
先由一首描寫端午節(jié)的詩歌來引出端午節(jié),再讓學生回憶本地區(qū)過端午節(jié)的各種習俗,最后,指出本課將要學習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入到新課程的學習中。這一過程計劃用時3—4分鐘。
2、正文引入
(1)預習檢查:① 檢查學生對于作者的了解程度,教師做相應的補充和評價。
② 檢查學生對文中部分字詞的掌握情況,如一些字詞的讀音、
寫法、意思等。
(2)誦讀感知: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并在閱讀中思考以下問題:
①茶峒人的端午節(jié)有哪些風俗? ②其中最吸引的是什么?說說理由。
(3)交流討論:在閱讀的基礎之上討論上述問題。這一過程計劃用時8分鐘。
3、細節(jié)品讀
在精讀課文階段,重點是細致的分析賽龍船的場面,其次是分析觀看龍舟競賽的人潮和競追鴨子的賽事。在具體指導學生賞析這一段時,我采用多媒體和課文內容相結合的方法,來打開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在圖片欣賞中、課文分析中真切地感受到賽龍舟場面的激烈。結合文中語句,指導他們試用事物的具體特征去分析場面。
虛實結合是本文的一個難點,我采用逐層深入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首先是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作者想象的句子,然后讓學生假想如果身在現(xiàn)場
會有怎樣的想象,最后結合這個激烈的場面展開想象。
正面?zhèn)让婷鑼懸彩潜疚牡囊粋€難點,我仍然采用了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到文中自主找描寫觀眾的文字,并適時指出這種描寫就是側面描寫。
對于捉鴨子的場面我采取簡略處理的方法,由圖片再到文中語句。這一過程計劃是25分鐘。
4、歸納總結
在總結部分,我設計了這樣一段話:“以上,我們一齊隨著沈從文先生去茶峒參觀了他們的.端午日風情。感受到了那里節(jié)日歡騰熱鬧的氣氛。同時,我們也增長了不少知識,我們明白了團結協(xié)作、奮力拼搏對于我們一個集體的重要性,真是不虛此行!
5、拓展延伸
這部分我安排了這樣一個活動(前提是時間充裕):端午節(jié)是中國三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此外還包括——春節(jié)和中秋節(jié),請你從這兩個節(jié)日的眾多風俗中選擇一種,來談一談它所蘊涵的文化或民族精神。(例如求福保平安、辭舊迎新、對幸福美好未來的向往、企盼豐收等;渴望人人平安、家家團圓幸福等)
6、作業(yè)部分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
剛過去的中秋節(jié),肯定給大家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象吧。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有什么樣的風俗呀?請你們試著回憶一下中秋節(jié)那一天,特別是那個夜晚,你和你的家人是怎么渡過的。請把你回憶到的事情用文字寫下來,盡量抓住重點,并進行較為細致的描寫,可適當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把中秋節(jié)的氛圍給突現(xiàn)出來。
這一作業(yè)設置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學生能夠學有所用,能夠在學完本課之后主動去探求中國其他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內涵,以達到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xiāng)土文化的獨特魅力的目的。
五.板書設計
端午日作文共5
教學目的:
1.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xiāng)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2.理清思路,培養(yǎng)概括能力。
3.學習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實寫虛寫相結合描寫場面的方法。
教學重點:研讀文本了解民俗,學習場面描寫
教學難點: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實寫與虛寫相結合描寫場面
教學方法:談話法
教學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剛過去的中秋節(jié)還有印象嗎?還記得有哪些習俗嗎?
2.五月初五你知道是什么傳統(tǒng)節(jié)日嗎?你知首端午日的來歷嗎?我們這兒端午節(jié)有哪些風俗?
3.不同的`地區(qū),風俗不同,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端午日》,去領略湘西地區(qū)端午節(jié)的民俗風情。(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相信大家在課前對課文都進行了充分的預習,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成一組習題。
1.你能準確讀出下列詞語嗎?
蘸zhàn酒茶峒dòng 伶俐línglì 規(guī)律lǜ 槳jiǎng手 擂léi鼓 調tiáo理 吶nà喊 鸛guàn 戍shù軍 泅qiú水干燥zào
2.聽寫下列詞語
擂鼓 干燥 吶喊 泅水 戍軍
3.文學常識
本文作者沈從文,現(xiàn)代作家,等湘西鳳凰人,他的代表作有小說《邊城》《長河》,散文集《湘行散記》
4.簡答
讀了課文你知道了湘西茶峒地區(qū)端午日的風俗?
穿新衣、畫王字、吃魚肉、賽龍舟、追鴨子。(滲透詳略得當)
三、研讀課文
(一)作者在文中介紹的眾多風俗中,在閱讀課文后給你印像最深的是哪個?你說說你的理由嗎?
(二)研讀重點段落
1.展示賽龍舟的圖片
2.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你看到的這個場面。
3.作者是如何來展現(xiàn)場面的了,我們來看,指名讀文中寫賽龍舟場面的句子。
引導作者寫時觀察了哪些人(參加比賽的人),在寫比賽的人(正面描寫)時作者重點從哪些角度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動作和外)。
4.作者除了寫了參加比賽的人還寫了什么人?觀看的人(側面描寫,烘托比賽的激烈)
5.“便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梁紅玉老鸛河水戰(zhàn)時擂鼓的種種情形。”這句話寫得是當時的情景嗎?是什么?是虛寫是由激烈的賽龍舟場面引起的聯(lián)想,烘托比賽的激烈。
四、學寫場面
1.作者描寫的賽龍舟的場面給你留下深刻印像了嗎?突出場面的主體,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適當展開聯(lián)想,你也可以寫得很精彩。我們來試一試。
看圖片寫學生拔河比賽的場面。
2.學生寫作,教師巡視輔導
3..交流,學生點評,進行對比賞析,加深學生對寫法的理解。
五、課堂小結
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你這節(jié)課的收獲嗎?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知道了……
六、作業(yè)設計
1.整理課堂筆記
2.預習《本命年的回想》
3.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略)
端午日作文共6
教學目標:
1、通過想象,補充細節(jié),體會湘西人民過端午的快樂心情。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感悟端午節(jié)的文化內涵,自然產生熱愛祖國文化遺產的感情。
課前準備:
如條件許可,布置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等條件查閱沈從文簡歷,端午節(jié)及其他感興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相關詩文等資料,并分類制成讀書卡片。(或教師課前簡介有關材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今年起有三大傳統(tǒng)節(jié)日新增為法定假日,你知道是哪三個嗎?(學生作答。)既然傳統(tǒng)節(jié)日要放假了,那就讓我們好好享受一下自己的節(jié)日吧。今天,在座的同學就有這樣的機會了,因為你們將作為游客代表前往神秘的湘西,和茶峒軍民一起過個端午節(jié),去體驗他們過端午節(jié)的快樂心情。然后想請你談一談當年沈從文先生筆下湘西端午過節(jié)的習俗哪些值得推廣,并說出你的理由。所以游玩時要做個有心人哦。湘西我們第一次去,人生地不熟,請個導游怎么樣?
下面讓我們請出特邀導游沈從文,請他先作個自我介紹。(出示“沈從文檔案”。要求:學生根據(jù)“檔案”內容以第一人稱介紹身份、籍貫、主要經歷、作品特點、及代表作品。)
教師評價:沈導就是湘西人,還是大作家,相信這一路我們跟著他好好看,好好聽,收獲肯定不會小。
各位小游客,跟上導游,出發(fā)!
二、 讓我先去看一看
湘西民俗風情游
第一站――走進尋常百姓家。
請大家閱讀課文第1―4句,然后用這樣的句式來表達自己的閱讀收獲:走進尋常百姓家,我看見,我猜想。(前一條橫線上摘錄課文有關詞句,后一條表達你大膽而合理的猜想。)教師可以第一句示范一下。
第二站――來到河街看賽船。
請同學們閱讀第一節(jié)從“河街有熟人的“到結束,然后可以用這樣的句式來表達你在龍舟賽上的所見所聞所感:龍舟競賽的真!你瞧(聽)。(前一句表達你的感受,后面摘錄文中語句說出你的依據(jù)。)當然也可以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教師可以先示范一下。
剛才同學們從各個角度說出了龍舟競賽給你的感受,現(xiàn)在請用一句話概括龍舟競賽的特征:可用這樣的句式來表達:在河街,我看到了一場的龍舟賽。
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再次感受龍舟競賽激烈的氣氛、熱鬧的場面。(建議找龍舟競賽進入高潮時的語句來讀,如需要教師可先作示范。)
過渡:播放龍舟競賽錄象。
剛才,我們既飽了眼福:欣賞了龍舟賽激烈熱鬧的種種情形,又飽了耳福:聽到了一曲激情的《賽龍舟》,這次來湘西真可謂不虛此行。不過,我們不忙著回去,因為聽沈導說下面還有一項有獎參與活動等著我們呢,不知各位小游客可有興趣?
第三站――自由下水捉鴨子。
下面讓我們重新聚焦水面,齊讀第二節(jié),看看第三站安排我們做什么?
同學們,現(xiàn)在30只綠頭長頸大雄鴨已放在水面,設想你就是一位善于泅水的游客,此刻誘惑擋不住,你一下子跳入水中,隨后的情形會是怎樣呢?請展開想象,并把你想象的情形描述給大家聽聽。
交流想象結果,點評。
三、讓我也來說一說
暢所欲言談一談:哪些活動要推廣
此刻,天色已晚,船和船的競賽,人和鴨子的競賽已經完事,水面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讓我們也靜下心來盤點一下,看看整個游程中所見到的,參與的活動哪些有必要恢復或推廣,請發(fā)表你的意見。發(fā)表意見要做到有理有據(jù),所以老師建議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有關內容,把關鍵詞句劃出來,然后以:依我看,
要推廣,因為形式作答。(前一條填活動名稱,后一條填活填活動價值、意義)
開動腦筋想一想:我還有何金點子。
其實,端午節(jié)的民俗還有許多,課文沒有提到,假如湘西要推出“端午民俗風情游”活動,根據(jù)你對端午習俗的了解,根據(jù)你今天對湘西地理環(huán)境的觀察,你覺得端午節(jié)還可以舉行哪些有意義的活動,使大家過節(jié)更有情趣,請獻上你的金點子。(四人小組合作商議,討論時既要積極動腦,又要注意傾聽,集中大家的智慧,然后選代表在全班交流,請同學評定它的“含金量”。)
(如時間較緊,可以說:如果能對端午節(jié)作更全面的了解,對湘西風貌作更細致的觀察,相信你還能獻上含金量更高的點子,老師會給你時間和機會。)
四、課堂小結:
今天由著名鄉(xiāng)土作家當導游,有你們這群可愛的小游客作玩伴,又聽你們獻出了這么多金點子,老師一整天都很開心,你們呢,都有哪些收獲?(學生反思學習所得。)這樣看來,這些年我們盲目崇尚“洋節(jié)”,將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過得轟轟烈烈,實在大可不必,而讓自己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過得冷冷清清也實在損失不小。你看,一旦我們好好去關注自己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好好來過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不是發(fā)現(xiàn)它們真的是魅力無限,樂趣無窮嗎?
最后化用但丁的話送給大家:走自己的路,過自己的節(jié),找自己的樂,讓洋人羨慕去吧!
課后學習:(任選一題)
1、你覺得在清明節(jié)開展哪些活動最有意義?請說出你的理由。
2、20xx年,韓國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端午節(jié)為他們的文化遺產,結果一舉成功。對此,你是怎么看的?請寫下你的感想。
端午日作文共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xiāng)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2、欣賞賽龍船場面的精彩描寫,讓學生掌握詳寫與略寫相結合、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3、讓學生體會賽龍船表現(xiàn)的奮力爭先、團結合作的精神。
【重點難點】
1、精彩的賽龍舟場面描寫。
2、詳寫與略寫相結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由我國的三大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端午、中秋)導入,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談談端午的由來和風俗。引入沈從文筆下的具有湘西風情的端午。
教師板書:端午日沈從文
2、簡介作者:沈從文(1902――1988),中國作家。原名岳煥,湖南鳳凰人。苗族。創(chuàng)作中影響較大原是鄉(xiāng)土小說,主要表現(xiàn)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富有人情美和風俗美。代表作有《邊城》《長河》,散文集《湘行散記》等。
3、掃除字詞障礙。 茶峒 裹著()蘸酒() 翹起() 泅水()干燥()老鸛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以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帶著下列問題讀課文
1、找出文中描寫的幾個場面,并明確寫作順序。 明確:河邊看劃船,河上賽龍舟,勝利者領賞,下水追趕、捕捉鴨子等幾個場面,是按照時間順序安排的。
2、文章寫了端午的哪些風俗?
明確:穿新衣、畫王字、吃魚吃肉、看劃船、趕鴨子等。
三、精講點撥,凸顯重點
1、多媒體出示賽龍舟的圖片,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賽龍舟的場面。(仔細觀察,盡量具體地描述,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
2、全班朗讀課文中賽龍舟的場面部分,欣賞作者精彩的場面描寫。 明確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龍舟賽的精彩場面的,并在文中劃出相關的描寫詞語。 學生板書: 槳手:持劃 帶頭的:纏裹拿揮動指揮動作描寫外貌描寫 鑼鼓手:敲打調理
3、思考:外貌描寫與動作描寫的作用? 明確:活畫出了槳手、帶頭的、鑼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現(xiàn)出比賽場面的緊張、激烈,突出了奮力爭先的拼搏精神。 教師板書:團結合作奮力爭先
4、再讀課文,請同學們找一下,除了直接描寫船手們,作者還從什么方面突出這龍舟賽的緊張與激烈? 明確:(1)“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說故事上梁紅玉老鸛河水戰(zhàn)時擂鼓的種種情形?!?(2)看比賽的人們:“莫不倒鎖了門,全家出城到河邊看劃船。” (3)“軍官,稅官以及當?shù)赜猩矸莸娜耍辉诙愱P前看熱鬧” 這在描寫角度上屬于側面描寫。作者就是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突出了龍舟競賽的激烈程度和熱烈氛圍。
四、互動探究,交流展示
1、小組討論:文章詳寫了哪些內容?略寫了哪些內容?作者這樣詳略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詳寫了賽龍舟的場面,略寫的是趕鴨子的場面。并按時間順序安排,文路清晰,漸次展開,既突現(xiàn)了重點場景,又給人留下整體印象。
2、如果你們當時也在趕鴨子邊上的話,請想象一下人們競追鴨子的細節(jié)。可以寫一個人怎么樣抓住鴨子的,或者可以寫一群人怎么樣抓住鴨子的。想一下,河面上抓鴨子,一般會采用些什么方法?并用100字左右描述出來。 提示:窮追猛打迂回包抄合力擒抓守株待兔…… 要求三至五分鐘內完成,然后交流:抽兩三個同學朗讀一下自己的“作品”
五、遷移應用
剛剛過去的中秋節(jié),肯定給大家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象吧。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有什么樣的風俗呀?請大家回憶一下中秋節(jié)那一天,特別是那個夜晚,你和你的家人是怎么渡過的。請把你回憶到的事情用文字寫下來,盡量能抓住重點,進行較為細致的描寫,適當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把中秋節(jié)的氛圍給突現(xiàn)出來。
六、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齊隨著沈從文去茶峒參觀了他們的端午日風情。感受到了那里節(jié)日歡騰熱鬧的氣氛。同時,也增長了不少知識,真是不虛此行!作者抓住湘西端午日中龍舟競賽的重點,為我們詳細描述了龍舟競賽的精彩場面,并通過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突出了龍舟比賽的熱烈與歡騰,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一同和茶峒人歡笑、嬉戲,共同度過這個充滿了喜慶的節(jié)日。
端午日作文共8
11、端午日
11
、端午日
沈從文
教學理念:
這節(jié)課的設計,我主要遵循了我校提出的“四自五步法”,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積極創(chuàng)設了劃龍舟的情境,讓學生進行實踐,從而使學生有直接的體會,寓學于樂,學生更容易掌握。
教材分析:
《端行日》這篇課文是蘇教版七年級第五單元的文章,屬于“民俗風情” 專題。了解斑斕多彩的民間習俗和傳統(tǒng)節(jié)日,對作者如何表現(xiàn)這一節(jié)日進行分析、學習是本課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文章情節(jié)描寫具體、而且熱鬧,可以使我們了解到湘西一帶過端午的氣氛。本課我們就以學習場面描寫為主。
學情分析:
學生已初讀過課文,對本文所記敘的幾件事學生已有所了解,但對于作者是如何利用自己的筆描寫本文所體現(xiàn)出民族特色的,這就為本課教學找到了比較有利的切入口,學生學起來也比較容易。
教學目標:
1、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欣賞賽龍舟的精彩場面。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有詳有略的描寫場面。
3、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想像的能力,感悟“團結就是力量”這一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準確、簡煉的語言。
2、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3、收集本地的`民風民俗,感受家鄉(xiāng)人們過端午的氣氛。
教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一些節(jié)日也越來越重視了,那同學們喜歡過哪些節(jié)日?
生: 春節(jié),圣誕節(jié),重陽節(jié),端午節(jié),愚人節(jié),母親節(jié)……
師: 其實剛才同學們提到的有好幾個是洋節(jié),對洋節(jié)也有所偏愛,反而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慢慢在被人們遺忘,今天我們要一起跟隨沈從文先生走進湘西,去看看那里的端午節(jié)是怎么過的?
(板書:――走進湘西?? 端午日?? 沈從文)
二、授新課:
(一)、釋題
1、端午節(jié)是每年的農歷幾月初幾?你們知道它的由來嗎?
端午節(jié)是每年的五月初五。
端午節(jié)是為了悼念投汩羅江自沉的戰(zhàn)國愛國詩人屈原。
2、? 我們家鄉(xiāng)有哪些相關習俗?
吃咸鴨蛋、吃粽子……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寫作思路:
1、分幾個學生朗讀,找找湘西一帶人們是怎么過端午日這一天的?
①??? 端午日……看熱鬧
②??? 劃船的事……才拖下水去。
③??? 每只船……種種情形。
④??? 凡是……500響鞭炮。
⑤??? 賽船過后……方能完事。
請五位同學朗讀。
端午日作文共9
一、課前讓學生搜集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然后讓學生自由談談他們家怎么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以此導入本課學習。(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暢所欲言,激發(fā)學習的樂趣。)
二、展示四幅圖,讓學生從圖片中感受端午節(jié)的習俗。(視覺上的刺激效應,讓學生融入課堂學習。)
三、通過注解了解作者。
四、齊讀學習目標。
五、讀準字音,讓學生站起來讀字音,(加強雙基教學),然后再齊讀全文,如發(fā)現(xiàn)讀得不準確的字音仍需糾正。
六、開心過端午環(huán)節(jié)
設計四個問題讓學生思考:
1、用三個字的短語:“動詞+名詞”的格式概括端午節(jié)那天,茶峒人的民俗風情。
2、這些民俗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3、這幾種民俗中,作者介紹時是否平均用墨?為什么這么安排?為什么?請小組討論。
4、我們想一下,賽龍舟靠什么才能取得勝利?
(這四個問題圍繞“民俗風情”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梳理文本,初步達到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七、交流讀書心得時間(品讀文本中優(yōu)美的詞語或句子,并說理由,讓學生自主感受文字的魅力。)
八、放飛思緒(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目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滲透的精神與現(xiàn)代的結合)
問題:請同學們細心發(fā)掘身邊的大事、小事,看看哪些事也體現(xiàn)了團結合作的精神。
端午日作文共10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端午日》是蘇教版七年級教科書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一單元編者以民俗風情為主題分別編入了《端午日》等四篇課文,它介紹的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午節(jié)。這是一篇新編入的課文,較之傳統(tǒng)教材有更多讓師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
2、根據(jù)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
① 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xiāng)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② 通過課文,分析作者描繪賽龍船的精彩場面,以及生動精煉的語言。
③ 分析課文的詳寫與略寫,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④ 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我把這篇課文放到了第三單元的開頭,作為這一單元的開篇一課,所以我將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解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感受鄉(xiāng)土文化的獨特魅力,以及分析賽龍船的精彩場面描寫上,主要是為學習這一單元的其他文章開一個好頭。
3、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對賽龍舟精彩場面描寫的賞析。
4、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學習文章描寫賽龍船場面時的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手法。
二、說教法
在授課過程中,通過探究練習讓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在文中找出自己的理解和答案,讓學生學會自學。初一學生由于受年齡的限制,觀察力比較膚淺,缺少精確性、概括性,因此在授課中分析賽龍舟場面時,要避免學生盲目地去找去分析。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多對學生進行點撥和引導。
另外我還采用了合作學習的教法,即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學習,并作出相應的規(guī)定,如在討論的過程中,四人為一組,每人都要發(fā)表各自的看法,經大家討論后形成系統(tǒng)、統(tǒng)一的`結果。教師提問時,派出其中一人作為代表發(fā)言。
三、說學法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我從這一目的出發(fā),設置的學生的學習方法也主要就是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比如通過自我閱讀、思考、探究以及小組內積極探討交流的方式,已達到上述目的。
四: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共分為導入新課、正文引入、細節(jié)品讀、歸納總結、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這六個環(huán)節(jié)。 具體細節(jié)如下:
1、導入新課
先由一首描寫端午節(jié)的詩歌來引出端午節(jié),再讓學生回憶本地區(qū)過端午節(jié)的各種習俗,最后,指出本課將要學習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入到新課程的學習中。這一過程計劃用時3—4分鐘。
2、正文引入
(1)預習檢查:
① 檢查學生對于作者的了解程度,教師做相應的補充和評價。
② 檢查學生對文中部分字詞的掌握情況,如一些字詞的讀音、寫法、意思等。
(2)誦讀感知: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并在閱讀中思考以下問題:
①茶峒人的端午節(jié)有哪些風俗?
②其中最吸引的是什么?說說理由。
(3)交流討論:在閱讀的基礎之上討論上述問題。這一過程計劃用時8分鐘。
3、細節(jié)品讀
在精讀課文階段,重點是細致的分析賽龍船的場面,其次是分析觀看龍舟競賽的人潮和競追鴨子的賽事。在具體指導學生賞析這一段時,我采用多媒體和課文內容相結合的方法,來打開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在圖片欣賞中、課文分析中真切地感受到賽龍舟場面的激烈。結合文中語句,指導他們試用事物的具體特征去分析場面。
虛實結合是本文的一個難點,我采用逐層深入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首先是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作者想象的句子,然后讓學生假想如果身在現(xiàn)場會有怎樣的想象,最后結合這個激烈的場面展開想象。
正面?zhèn)让婷鑼懸彩潜疚牡囊粋€難點,我仍然采用了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到文中自主找描寫觀眾的文字,并適時指出這種描寫就是側面描寫。
對于捉鴨子的場面我采取簡略處理的方法,由圖片再到文中語句。這一過程計劃是25分鐘。
4、歸納總結
在總結部分,我設計了這樣一段話:“以上,我們一齊隨著沈從文先生去茶峒參觀了他們的端午日風情。感受到了那里節(jié)日歡騰熱鬧的氣氛。同時,我們也增長了不少知識,我們明白了團結協(xié)作、奮力拼搏對于我們一個集體的重要性,真是不虛此行!
5、拓展延伸
這部分我安排了這樣一個活動(前提是時間充裕):端午節(jié)是中國三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此外還包括——春節(jié)和中秋節(jié),請你從這兩個節(jié)日的眾多風俗中選擇一種,來談一談它所蘊涵的文化或民族精神。(例如求福保平安、辭舊迎新、對幸福美好未來的向往、企盼豐收等;渴望人人平安、家家團圓幸福等)
6、作業(yè)部分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
剛過去的中秋節(jié),肯定給大家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象吧。家鄉(xiāng)的中秋節(jié)有什么樣的風俗呀?請你們試著回憶一下中秋節(jié)那一天,特別是那個夜晚,你和你的家人是怎么渡過的。請把你回憶到的事情用文字寫下來,盡量抓住重點,并進行較為細致的描寫,可適當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把中秋節(jié)的氛圍給突現(xiàn)出來。
這一作業(yè)設置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學生能夠學有所用,能夠在學完本課之后主動去探求中國其他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內涵,以達到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xiāng)土文化的獨特魅力的目的。
五、板書設計
端午日
——沈從文
描寫(正面) 熱烈 歡騰
龍舟競賽 詳寫 緊張 激烈
聯(lián)想(側面) 團結合作 奮力拼搏
競追鴨子 (想象) 略寫
端午日作文共11
導入新課,學生在說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時說出了五一節(jié)、國慶節(jié)、圣誕節(jié)等,我及時予以了糾正。令我比較欣喜的是我們班的嚴春同學竟然知道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情人節(jié),而且強調了是七夕,讓我不得不仰視這個孩子,這個孩子視野看來比較開闊,在后來的搶答中也得到了體現(xiàn)。
在授課過程中,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感受賽龍舟的熱烈場面上,通過課件的展示,圖片上的人物動作與課文內容相結合,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場面描寫的內涵。
同時,在課文拓展這一塊,我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自己選定賽龍舟中的一個角色(帶頭的,鑼手,鼓手,漿手,群眾……),用一段話有針對性的向大家介紹自己在競賽中所在的位置,所做的事及所起的作用。這一類的活動學生很有積極性,主動舉手踴躍發(fā)言,我也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但在向學生傳授虛實結合、正面?zhèn)让婷鑼懴嘟Y合兩種表現(xiàn)手法時,我感到力不從心,在教學中也將這一塊講得倉促了些,學生的理解可能還不是很到位。同時,由于第一次使用了多媒體,在課件的制作上也不是太完善。
端午日作文共12
一、說教材
1、《端午日》是蘇教版七年級教科書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一單元編者以民俗風情為主題分別編入了《端午日》等四篇課文,它介紹的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午節(jié),是一篇新增加的課文,較之傳統(tǒng)教材有更多讓師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有:
①、聯(lián)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②、欣賞作品展現(xiàn)的優(yōu)美畫面和語言風格,體會作者的美好情思。
③、調查家鄉(xiāng)的風俗民情,感受鄉(xiāng)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已經學過了魯迅先生的《社戲》,同學們已經初步表現(xiàn)出對地方風俗的濃厚興趣。加上端午節(jié)是同學比較熟悉的節(jié)日,所以這一節(jié)課的任務是讓同學們對風俗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并學會對人物的多角度描寫。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①、對賽龍舟精彩場面描寫的賞析。
②傳統(tǒng)節(jié)日體現(xiàn)的價值。
教學難點是:正面、側面描寫相結合,虛實相結合。
二、說:程序
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共分了導入新課、初讀課文、精讀課文、小結拓展延伸、 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六個環(huán)節(jié)。
1、導入
由提問傳統(tǒng)節(jié)日而引出端午節(jié),接著多媒體介紹屈原的傳說并讓學生結合當?shù)貋碚f出一些端午節(jié)的的風俗習慣,用多媒體動畫為學生拓寬知識面介紹端午節(jié)這一天我們當?shù)赜心男╋L俗習慣,再以“同學們想知道湖南的老百姓是怎樣過端午節(jié)的嗎?”一句來引導揭題,板書課題“端午日”--沈從文并展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這一過程計劃是5-8分鐘
2、在初讀課文階段,我設計了探究目標:
(1)自由學習過程: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詞。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解決自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2)同學們在文中感受到哪些湘西的風俗習慣?
(3)劃出你最欣賞的語段或詞語。
并以些為綱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用第三個問題導入下面評析“賽龍舟”“捉鴨子”的場面。這一過程計劃是8分鐘
2、精讀課文
在精讀課文階段,重點是介紹賽龍船場面。在具體指導學生賞析這一段時,我采用多媒體和課文內容相結合的方法,來打開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在美輪美奐的古詩欣賞中、龍舟視頻中真切地感受到賽龍舟場面的激烈。結合文中語句,指導他們試從視覺、聽覺兩個角度去分析場面。對賽龍舟場面的賞析,我以分析槳手的風采為突破口,針對文中描寫槳手的文字并非很多再加上學生對賽龍舟并沒有感性的認識的情況,我制作了一個槳手風采的圖片展示,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自由討論從多角度來描繪槳手。
虛實結合是本文的一個難點,我采用逐層深入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首先是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作者想象的句子,然后讓學生假想如果身在現(xiàn)場會有怎樣的想象,最后結合多媒體上兩幅在江中疾馳的龍舟展開想象,
正面?zhèn)让婷鑼懸彩潜疚牡囊粋€難點,我仍然采用了圖文相結合的方法,多媒體打出三幅觀眾人山人海的圖片,然后讓學生到文中找描寫觀眾的文字,教者指出這種描寫就是側面描寫。
對于捉鴨子的場面我采取簡略處理的方法,由圖片再到文中語句。這一過程計劃是20分鐘
3、小結并升華
在小結部分,我設計了這樣一段話:“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許多 我們熟悉的和不熟悉的風俗習慣。其實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有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和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完美地相結合,就構成了神州大地上的一道道亮麗的風景。在剛剛結束的奧運會上,來自世界各國的人民就親身領略到了東方文明的美麗和神奇”
接著讓學生們欣賞雅典奧運會上中國文藝演出剪輯的2分鐘短片。
在最后的對文章的主題升華部分我設計了這樣一段話:“ 同學們, 在雅典,世界人民親身感受到了東方文明的魅力,世界為之驚嘆,為之喝彩。開放的中國在了解世界,而世界人民也在了解開放的中國。同學們!一個沒有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悲的;一個喪失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怕的;只有使自己的文明不斷進步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同學們讓我們?yōu)榘阎腥A民族推向世界而努力學習吧!”
這一過程計劃是5分鐘
4、作業(yè)部分我設計了這樣兩道題目:
1、假如你來組織一次“賽龍舟”活動,將如何策劃呢?(如賽前準備、人員安排、預期效果、獎勵形式、注意事項等等)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感觸?試用文字表述。(不少于200字)
5、板書設計:
端午日
--沈從文
湘西的民俗
……
槳手:持、劃(動作)
正面描寫:鼓手、鑼手:敲打、調理(動作) 激烈緊張
賽龍舟帶頭人:拿、揮動、指揮(動作)頭上纏裹著紅布包頭(外貌)
(詳寫)側面描寫:觀眾
追鴨子:熱鬧、有趣
(略寫)
---→把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推向世界!
三、多媒體介紹
1、課前我根據(jù)課文的內容以及該年齡段的學生的興趣以及愛好設計制作適用面較廣、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的課件以便在教學中使用。如賽龍舟的視頻,雅典奧運會文藝演出的二分鐘剪輯,風俗習慣的flash動畫,槳手風采的圖片展示。
3、教學設計著重培養(yǎng)學生圖片、視頻、音樂的欣賞,口語表達等。
四:說:教法和學法
在授課過程中我從教改理念貫穿和對學生未來的關注出發(fā),通過探究練習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讓學生學會自學。初一學生由于受年齡的限制,觀察力比較膚淺,缺少精確性、概括性,因此在授課中分析賽龍舟場面是教者在意引導他們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來分析,這樣就能夠避免學生盲目地去找去分析。
另外我還采用了自讀討論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讀”“想”“劃”“議”“結”的學習法,并作出規(guī)定:在“議”的過程中,四人為一組,每人都要議,在“結”的過程中,指令其中一個人任記錄,把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教師提問時,其中一人作代表發(fā)言。
端午日作文共13
【設計理念】
《新課標》中有關課程目標是: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會,初步領會作品的內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的主要功能為剛踏進初中的七年級學生打開一個多姿多彩的語文世界。所以,在《端午日》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合作探究與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內涵,感受鄉(xiāng)土文化的獨特魅力,欣賞品味精彩的場面描寫。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讓學生了解湘西端午的習俗;感受賽龍舟的精彩場面;學習作者正側面相結合的描寫手法。
2、過程與方法:多媒體教學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賽龍舟精彩場面的描寫。
2、教學難點:賽龍舟精彩場面的描寫。
【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視頻等多媒體素材。
【課時安排】
一課時(40分鐘)。
【課型】
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
1、導入:播放賽龍舟視頻,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劉顯國老師說過:“開講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一步”。
2、介紹作者
二、整體感知全文,篩選關鍵信息,思考以下問題。
檢查預習:
1、檢查基本功
蘸酒、茶峒、老灌河、泅水、戍軍。
2、湘西端午節(jié)有什么風俗?哪些詳寫,哪些略寫?
穿新衣、畫王字、吃魚吃肉、賽龍舟、追鴨子。
詳寫:賽龍舟。略寫:穿新衣、畫王字、吃魚吃肉、追鴨子。
三、精讀感悟共賞析
精讀龍舟賽句子,讓學生“讀其所喜,品其所愛”,重視誦讀能力,品味作者正側面相結合的寫作手法。
合作探究:
1、“莫不穿了新衣”“莫不倒鎖了門”“莫不在關稅前看熱鬧”文章開篇一連用了三個“莫不”,有什么作用?
表現(xiàn)了全茶峒人都去觀看比賽的熱鬧場面,也表明了賽龍舟是全茶峒人的慶祝活動。
2、在文中找出龍舟賽前準備的句子,它有什么作用?
作用:突出了茶峒人對端午節(jié)的重視,體現(xiàn)了節(jié)日的.隆重氣氛。
3、找出描寫賽龍舟場面的句子,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賽龍舟的精彩場面的?提示:哪些人?外貌、動作、觀眾。
(1)帶頭的:“帶頭的坐在船頭上,頭上纏裹著紅布包頭”。
(2)劃槳的:槳手每人持一支短槳,隨了鼓聲緩促為節(jié)拍,把船向前劃去。
(3)擂鼓的:擂鼓打鑼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劃動便即刻嘭嘭鐺鐺把鑼鼓很單純的敲打起來,為劃槳水手調理下槳節(jié)拍。
外貌描寫和動作描寫。
外貌描寫:帶頭的坐在船頭上,頭上纏裹著紅布包頭”。
動作描寫:持、劃、纏裹、拿、揮動、指揮、敲打、調理。
除了直接描寫,課文還從什么方面突出龍舟賽的緊張激烈。
鼓聲如雷鳴兩岸人吶喊助威――聯(lián)想―――梁紅玉老鸛河水戰(zhàn)時擂鼓的種種情形。
通過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突出了龍舟賽的緊張和激烈氣氛,體現(xiàn)了湘西人民團結合作奮力拼搏的精神。
龍舟賽之后又寫了追鴨子活動,活動的目的是什么,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與民同樂,作用:增加節(jié)日的娛樂氣氛。
四、課堂總結
五、眼下,越來越多的人熱衷過洋節(jié)日,比如:圣誕節(jié)、愚人節(jié),請你談談對這一現(xiàn)象的看法。
端午日作文共14
城中的茂軍長官為了與民同樂,增加這個節(jié)日項目的愉快期間,便派兵士把30只綠頭長頸大雄鴨,頸脖上系了紅布條子,放入河中,讓那些懂得水性的人,自由下水追趕鴨子。
鴨子剛被放入水中,一個青年小伙子便“撲通”一聲跳入水在中,嚇得水面上的鴨子四處亂飛。雞毛,啊,不,是鴨毛滿天飛。鄰家的老大爺,雖已年近五旬,但仍童心未泯。只見他縱身一躍,便進入水中,又是一陣鴨毛滿天飛。不久,人們也一個個跳入水中,四處追趕瘋狂的鴨子。
張三不愧是從小就在漁家長大的,只見他深藏水底,如果普通人不細看的話,還以為是塊大石頭呢。幾只鴨子毫無防備地游了過來,張三瞅準時機,雙腿猛得向下一蹬,雙臂呈平行狀,輕而易舉地抓住了一只鴨子。鄰家的老大爺,雖然年事已高,但手腳仍極其靈敏。只見他迅速游向了一只鴨子。他做了一個“泰山壓頂”,卻沒捉住鴨子,反倒驚嚇到了它。鴨子驚恐地拍打著雙翅,并大聲向四周的同伴發(fā)出“危險”的信號。一只正在向此處游來的鴨子收到信號,立馬調頭。正欲逃跑之際,被老大爺一個“回馬抓”,抓了個正著。眾人發(fā)出陣陣喝彩……
為了給大家助興,茂軍長官當即決定把鴨子作為獎品,獎勵給那些抓住鴨子的人。眾人歡呼成一片。
端午日作文共15
端午日
教學目的:
一、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xiāng)土文化的獨特魅力,讓學生明白“力量從團結中來”這一道理。
二、培養(yǎng)學生及聯(lián)想、想像的能力,學習虛實相生的場面描寫方法。
教學重點:
一、傳統(tǒng)節(jié)日體現(xiàn)的價值。
二、精彩的龍舟競渡場面描寫。
教學難點:
正面描寫、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及虛實相生的寫法。
教時安排:一教時
教具準備:投影儀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有誰能說出我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嗎?(春節(jié)、端午、中秋)(學生回答后)剛才有同學說到了端午節(jié),有同學能說出端午的由來嗎?(為了紀念屈原)(學生回答)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湘西的端午民俗。板書課題:
端午日 沈從文
二、簡介作者:
關于作者:沈從文(1902-1988),現(xiàn)代著名作家。一生共著有短篇小說二百余篇,中長篇小說十余部,近三百萬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說《邊城》,短篇小說《蕭蕭》、《丈夫》。另有小說、散文三十余部及長篇小說《長河》等。
三、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出示:投影1)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蘸zhàn 峒dòng 鸛uàn 泅水qiú
2.解釋下列詞語
伶俐:聰明,靈活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吊腳樓:(見課文注釋)
四、研習課文
1.學生迅速瀏覽課文后,說說我們這一帶的端午日有一些什么習俗?本文介紹了湘西地區(qū)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風情?課文介紹的湘西端午習俗有哪幾種在我們家鄉(xiāng)沒有?
(我們這一帶的端午習俗有:吃粽子、吃咸鴨蛋、吃魚吃肉、系五彩線、戴小鈴鐺、插艾蒲等等;課文寫到的湘西端午習俗有:穿新衣、畫王字、吃魚吃肉、賽龍舟、追趕鴨子。)
2.分析追趕鴨子的場面。學生讀第二節(jié)思考下列問題:(出示:投影2)
(1)追趕鴨子活動設置的目的是什么?(城中的戍軍長官為了與民同樂,增加這個節(jié)日的愉快)
(2)參與追趕鴨子活動的人員有哪些?(盡善于泅水的軍民人等)
(3)追趕鴨子的場面如何?(自由下水追趕鴨子……同時各處有追趕鴨子的人)
3.分析賽龍舟的場面。學生帶著下列問題看書、討論。(出示:投影3)
(1)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渲染節(jié)日賽龍舟的氣氛的?
共三個場面:河邊看劃船(習俗、人數(shù)、劃船的起止地點),龍舟競賽(賽前準備、賽手配置分工、競賽過程),競賽結束(領賞、慶賀)
(2)課文“劃船的事……為劃槳水手調理下槳節(jié)拍”從哪些方面來寫賽龍舟的場面?(賽前準備、賽手配置分工、競賽過程)
(3)賽龍舟的場面描寫中,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如果你身臨其境,親眼目堵了這一精彩場面,你會產生哪些聯(lián)想,可能會怎么去做?
“便使人想起……種種情形”一句是虛寫,其余是實寫。
吶喊助威?跳上船去取而代之?做槳手、鼓手、鑼手、帶頭的?怎樣奮力向前沖?等等
(4)賽龍舟后,得勝隊有哪些獎勵?(一匹紅布、一塊小銀牌,放500響鞭炮表示慶賀)
(5)找出描寫龍舟競賽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說說這些語言描寫的作用。
主要是外貌和動作方面。
作用:準確而生動地表現(xiàn)了槳手、帶頭的、鼓手、鑼手的特征和賽船時的熱烈氣氛。
五、拓展訓練
假如讓你來組織一次“賽龍舟”活動,你將如何組織?(出示:投影4)
(如賽前準備、人員安排、預期效果、獎勵形式、注意事項等等)
六、小結(出示:投影5)
1.本文的.寫作思路和順序是什么?
思路:爭看劃船――追趕鴨子――結束賽事 順序:時間順序
2.讀了本文后,你有何感受,從中能明白什么道理?學生思考后回答。
作者憑著對湘西端午民俗的細致觀察和深切感受,描寫了龍舟競賽和追趕鴨子的歡快場面,展現(xiàn)了茶峒人同慶端午的淳樸民風,表現(xiàn)了奮發(fā)向上、合作爭先的民族精神。(加點部分板書)
七、課后實踐
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以“中秋日”為題,寫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最新《端午日》教案設計]
端午日作文共16
《端午日》獲獎
《端午日》.教案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
--江蘇大豐沈灶中學 陳繼軍
該.教案是本人獲大豐市東南片優(yōu)質課評比第一名.教案
(一)教學理念:
把研究性學習和語文教學相結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方法主要是采用引導、自學討論法。
(二)、教學目的:
1、通過課文,了解湘西地區(qū)端午日的風俗習慣,感受鄉(xiāng)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2、讓學生感受賽龍舟場面描寫的的精彩以及作者生動精煉的語言。
3、讓學生感受槳手的風采,明白“力量從團結中來”這一道理。
(三)、教學重點:
1、精彩的場面描寫。 2、傳統(tǒng)節(jié)日體現(xiàn)的價值。
(四)、教學難點:
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及虛實結合的方法寫好一個場面。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送走中秋節(jié),很快又將迎來春節(jié),大家還知道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
師:談到端午節(jié)我們就不能不想到一位偉大的詩人,誰呀?(生:屈原)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多媒體圖及傳說介紹),我們知道了,端午節(jié)源自屈原投江的傳說 ,人們用端午節(jié)來表達對偉大的愛國詩人的敬重和懷念。
師:我們今天到湖南去了解那兒的老百姓是怎樣過端午節(jié)的,(多媒體展示課題)請大家把課文打到102頁。問:作者是誰? (生(齊):沈從文。)
師:哪一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沈從文?
師:我補充一點:北大校長季羨林回憶沈從文先生時說:湘西那一片有點神秘而又美麗的土地,正是通過沈先生的筆而大白天下。
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具體感受沈
從 文筆下的湘西美景(多媒體展示教學目標)
二、新授
板塊一:自學并疏通字詞。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多媒體展示探究目標)
(1)自由學習過程: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詞。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解決自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2)同學們在文中感受到哪些湘西的風俗習慣?
(3)劃出你最欣賞的語段或詞語。
檢查學習情況: (多媒體)給加點字注音并區(qū)別字音字形字義。
蘸(zhàn)酒??? 峒(dòng)?????? 泅(qiú)水 數(shù)??????? 〔shù〕天前
擂(léi)鼓??????? 鸛(guàn)? 吶(nà)喊??? shù(戍)軍? 一律(lǜ)
jiǎng(槳)手 泥jiāng〔 槳 〕
板塊二:分析課文
一:介紹風俗。
1、同學們在這篇課文中了解到湘西的人們在端午這天有哪些風俗習慣?〔生:用雄黃蘸酒在額頭上畫個王字、穿新衣、吃魚吃肉;劃龍船競賽;追趕放下水的鴨子〕作者是以什么為順序來介紹這些風俗習慣的。……請一位同學從文中找出這些詞語(上午11點鐘左右;把飯吃過后;賽船過后;天晚。)
2、其中哪些風俗習慣是詳寫?哪些風俗習慣是略寫?
二:介紹賽龍船。
1、師:請哪位同學把你最欣賞的語段介紹給大家……你為什么欣賞這一段?(這些文字寫出了賽龍舟場面的激烈。)
① 其實對于賽龍舟的場面,古人就有許多優(yōu)美的詩句來描繪,下面我們欣賞一首詩。(多媒體字)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龍舟迅疾如流矢,萬人喝彩青潭邊。告訴老師你最喜歡哪一句。這兩句詩從哪兩個角度寫出了賽龍舟場面的激烈。(從龍舟的迅疾;從觀眾的喝彩)
② 我們文中也有描寫賽龍舟場面很激烈的句子。請找出來。(槳手每人持一支短槳,隨了鼓聲緩促為節(jié)拍,把船向前劃去;擂鼓打鑼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劃動便即刻嘭嘭鐺鐺鐺把鑼鼓很單純的敲打起來,為劃槳水手調理下槳節(jié)拍;每當兩船競賽到激烈時,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
③ 我們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來分析,有哪些聲音(鑼鼓聲;吶喊助威聲……)視覺上描繪了哪幾種色彩?(紅、黃)
(展示多媒體)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一段影片,待會我也請一位同學從這兩個角度來描述一下賽龍舟的激烈場面。
引導學生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來描繪。
(1)聲音:鑼鼓聲,人聲、歌聲、鞭炮聲、加油聲,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特點:喧鬧、有節(jié)奏、嘹亮、粗獷、
(2)視覺:色彩:紅色的旗幟、龍身有的黃色的、有的紅色的、江水渾黃色,槳手的服飾統(tǒng)一色彩。水花四濺
2、師:展示一張圖片,從影片中大家能夠看出一條龍船上有很多人,同學們知道他們各有什么樣的`分工嗎?(生:有漿手、站頭人、鼓手、鑼手、)多媒體展示文字
(1)我們來欣賞一下幾幅槳手的圖片,文中是怎樣描繪槳手的……(齊讀)我要請同學相互討論一下來,可用詞語來描繪他們的風采。要從多角度:動作、外貌、神態(tài)、 心理、精神狀態(tài)……(生:奮勇爭先、團結協(xié)作、勇往直前、奮力拼搏、拼搏爭先、乘風破浪、咬著牙、有力的臂膀、專注的神情、目視前方、……)你對文中描寫 槳手的句子,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詞?(持、劃這對槳手的動作的描寫)再請哪位同學讀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2)展示帶頭人的圖片,他在船中的作用是什么?(帶頭的坐在船頭上,頭上纏裹著紅布包頭,手上合兩支小令旗,左右揮動,指揮船只的進退)哪些詞能夠體現(xiàn)這 一點?(手上合兩支小令旗,左右揮動,指揮船只的進退? )文中還有對他的外貌描寫,請哪位同學找出來? (頭上纏裹著紅布包頭)展示文字多媒體(齊讀)
(3)展示鑼鼓手的圖片:文中對鑼鼓手的作用是怎樣介紹的,……(齊讀)你認為除了調整節(jié)拍以外,鑼鼓手們還有哪些作用。(鼓點除了能夠使槳手們合拍以外,還能夠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多媒體展示文字。
(4)師:.總結 同學們剛才的回答?
己芎茫??鞘且桓穌?迨遣豢苫蛉鋇摹M??竅嗷ヌ致垡幌攏?惶趿?垡?肴〉米詈蟮氖だ?D閎銜?Ω鎂弒改男┨跫??拼搏是取得勝利的前提,更重要的是要和全隊合拍,要講究配合,要團結協(xié)作)
引申:小而言之一個班級一個家庭;大而言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想取得成績、團結是必不可少的。對嗎?
3、師:在喧鬧的鑼鼓聲、嘹亮而粗獷的號子聲中作者想到了什么?(梁紅玉擊鼓)如果是你,你會想到
端午日作文共17
語文課應該實現(xiàn)方法的落實掌握。本課中,我著重以《端午日》的場景描寫為例子,系統(tǒng)地總結了文中所體現(xiàn)的各種描寫方法。遺憾的是,我在講授這個環(huán)節(jié)時沒有進行強化總結,這使得學生們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流于倉促和浮泛,對這幾種描寫方法的認知不夠扎實。在隨后的對“追鴨競賽”的場景描寫中,有的學生就沒有能夠有意識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練習。
語文課必須重視語文特有的感悟體驗。在本課中,我在強化方法的指導的同時,弱化了對朗讀的要求。我想,語文課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導,更要有朗讀感悟,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輔相成的。上課時當把二者有機結合,以理解促進朗讀,用朗讀體現(xiàn)理解。
再次回望開公開課的前前后后,感受最深的是那種無形的壓力,然而也深知這些壓力正是成長的契機。我想,也只有在不斷的歷練與反思中才能不斷地成長吧。
端午日作文共18
《端午日》 3
教學目標:(1)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xiāng)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2)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以及聯(lián)想、想像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團結的精神
重??? 點:(1)龍舟賽的精彩場面描寫
(2)聯(lián)想的作用
教具安排:(1)龍舟賽的相關圖片? (2)投影片? (3)朗讀磁帶
教??? 時:一教時
一、課前導入:
同學們:能不能告訴我,一年之中你最喜歡過的是哪一個節(jié)日?能說說喜歡的理由嗎?(老師鼓勵暢所欲言,并提示啟發(fā):春節(jié)、兒童節(jié)以外,還有哪些節(jié)日?目標導向:端午節(jié))
有同學說到了端午節(jié),那它是農歷的幾月初幾?
(五月初五)
我們這里的端午節(jié)是怎么過的呀?請知道的自告奮勇站起來告訴你的同學。
(包粽子,吃咸鴨蛋、掛艾葉菖蒲,用雄黃涂在小孩的額頭及手足心)
知道端午節(jié)的由來嗎?知道包粽子的用意嗎?
(紀念屈原)
【歸納】:對,屈原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的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楚國滅亡后,他滿懷悲憤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體被蛟龍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龍舟爭相競撈,并鳴鑼擂鼓驅趕蛟龍。經過漫長的歲月,這些也便成了一種習俗被流傳下來了。
剛才我提到了龍舟賽,大家看到過嗎?我們這里有這個習俗嗎?
(有)
【歸納】:我們這里在水鄉(xiāng)河面寬闊的地方有這項活動。
那么請看到過龍舟競賽場面的同學請舉手,包括當現(xiàn)場觀看過的,也可以包括在電視電影里看到過的。
能不能用一些詞語來概括一下你看時或看后的感受。
(熱烈、緊張、刺激,人山人海,人聲鼎沸,鑼鼓喧天)
【歸納】:好的。如果沒有看到過的,請跟我一起來看看龍舟賽的精彩畫面。
展示圖片:(網上下載的圖片:搜狐體育頻道圖片庫。連貫播放)
老師從旁解釋:龍舟,龍頭龍尾身狹長。船手一般有8-20個,持槳坐在兩側,船頭有鼓手。比賽時船手隨鑼鼓聲的節(jié)奏,合力劃槳,沖向終點??矗用嫔鲜驱堉垡黄绯鏊札垼謧兡銧幬亿s,奮力拼搏,鼓手們則指揮若定,兩岸的觀眾更是吶喊助威,蔚為壯觀。
【歸納】看過之后,我們確實能感受到龍舟賽的熱鬧與歡騰、緊張激烈。
二、正文引入:
好了,光談我們這里的端午節(jié)和龍舟賽了,忘了正事啦。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跟著現(xiàn)代作家沈從文到湘西去了解一下他們那里的端午日風俗是怎么樣的?同時也領略一下那里的茶峒人是怎么過他們的端午日的。(板書:端午日
沈從文)
先請同學們一起靜下心來,走進茶峒人的端午日,感受一下那里的`節(jié)日氣氛。在聽朗讀時思考一下: (投影片1)
茶峒人的端午節(jié)有哪些風俗?
與我們家鄉(xiāng)的風俗是否相同或相近?
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說說理由?
(播放課文朗誦磁帶)
檢查預習情況,正音辨形:(投影片2)
茶峒?? 擂鼓?? 吶喊??? 調理
不拘?? 泅水?? 戍軍??? 蘸酒
請位同學來讀一遍,適當糾正。
好的,接下來請同學先相互討論一下剛才的問題(投影片1)
然后起來來告訴其他同學。
第一問:茶峒人的端午節(jié)有哪些風俗?
(歸納:①穿新衣。②用雄黃蘸酒畫王字。③吃魚吃肉。④賽龍舟。)
第二問:相近的是有用雄黃涂在額頭,但他們寫“王”字,還有就是賽龍舟啦。
第三問: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歸納:龍舟競賽,競追鴨子)?????????????????????? (板書)
理由呢?
(要求簡潔表達就行,老師歸納:熱鬧,有趣等,并適當板書)
三、精品細節(jié):
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品味一下作者筆下龍舟賽的場面??纯此菑哪男┙嵌葋砻鑼戇@一場面的。到底好在何處,會如此吸引你們的?
先請一位同學來讀一段文字:
端午日作文共18篇 關于端午的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