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交友之道主持詞3篇 交友之道主持詞內(nèi)容,供大家品鑒。

交友之道主持詞1
交友之道——讀《論語 交友篇》心得
在《論語》中,談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友直就是說要為人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決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寬容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還有一種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恒久。所以有一個寬容的好朋友,他會給我們內(nèi)心增加一種自省的力量。友多聞,就是見多識廣,學識淵博的朋友,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作出選擇。
知道了三種好朋友,同時,還有三種壞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這是三種什么人呢?《論語》告訴我們,第一種壞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情況,當你還需要理智判斷的時候,你的朋友卻先自盲目下定了結論,這種暴躁的朋友往往因為盲目的激情影響你的判斷,讓你做出可能永遠無法挽回的后果。第二種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種相反,是說那種脾氣特別優(yōu)柔寡斷的朋友。要知道,現(xiàn)在的生活節(jié)奏很快,競爭激烈,很多時候,機遇在我們面前只是一晃而過,你必須果斷地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擾了你的思維,使你猶豫不決,這種朋友總是讓你錯失良機。第三種,也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種不擇手段來牟取個人利益的小人。他們往往會打扮出來一副善良的面孔,來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發(fā)現(xiàn)被他利用,而這時往往你已經(jīng)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其實,交什么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的態(tài)度?!墩撜Z》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它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交友之道主持詞2
交友之道
俗話說,在這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多一人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冤家多一堵墻。說明交朋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前一段時間看書,有位名人還把朋友、事業(yè)、愛情、健康并稱為人生的四大支柱??梢姡笥言谌说囊簧兴幍牡匚皇呛蔚鹊闹匾?。
人生在世,不可能沒有朋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但是,朋友分三六九等,有真善美和假惡丑之別。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選好友、交好友,是擺在每個官兵面前的現(xiàn)實課題。
交友之道重在察友。這是交友的前提。如果交友之前缺乏對人的考察認識,不分青紅皂白,亂交一氣,勢必會影響交友的質(zhì)量。在察友方面,古人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辦法和借鑒。《莊子﹒列御寇》中這樣寫道:“君子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卒然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jié);醉之以酒,而觀其則;雜之以處,而觀其色;九證至,不肖人得矣?!边@九條,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似乎有些生澀和繁瑣,但是,它卻是識別人的“試金石”。用這九條去觀察、去分析,不好的人一下子就被考察、區(qū)別出來了,當然賢者也自然被分辨出來。我們交朋友,首先要在察友上下功夫,只有把人認準了、看清了,才能交出真朋友,交出好朋友。
交友之道貴在取友。朋友是人一生的財富。關于取友,古人看得很重,認為取友即是取優(yōu),故不可等閑視之,更不可草率取之。明代蘇浚在《雞鳴偶記》中曾把朋友分為四類,即畏友、密友、昵友、賊友。“道義相砥,過失相規(guī),畏友也;緩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飴,游戲征逐,昵友也;利則相攘,患則相傾,賊友也?!彼抉R遷在《史記﹒汲鄭列傳》中也說:“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賊,交情乃見。”這“六個一”,全在人生的并節(jié)點,道出了取友的最佳點。因此,取友就要取那些或道同相助,或品德相親,或學問或相成,或氣節(jié)相感,或然諾相信,或才技相和,或詩文相尚的畏友、密友,千萬不能與昵友為伍,更不能與賊友相交。
交友之道成在處友。與朋友相處,既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因此,交友的關鍵在處友,交友的成敗也在處友。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都是有不足與缺點的,朋友亦然。越是親近的人,越是接觸多的人,越容易發(fā)現(xiàn)其不足與缺點。因此,我們在與朋友相處過程中,一定要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要抱著“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膽B(tài)度,多看朋友的優(yōu)點,多學朋友的長處,并把朋友的優(yōu)點和長處吸收為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與此同時,我們還要記住老子的那句話:“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就是說,在與朋友相處的過程中,一定要敦厚、忠厚、淳厚,樸實、篤實、老實,千萬不能搞虛虛假假、華而不實的那一套。只有這樣,才能交出“平居可與共道德,緩急可與共患難”的長久朋友。愛因斯坦有句名言: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嚴正的朋友。與朋友相交,交得一種理想,處的是一段情感,圖的是一份愉悅。真正的朋友,是生活中的一盞明燈,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力量。
交友之道主持詞3
10 交友之道
教學目的1 疏通課文,積累有關的文言文基礎知識(練習二)
2準確理解課文涉及的交友之道,評析其中“恭”“敬”“兄弟”等概念(練習一)3 繼續(xù)訓練文言文斷句和翻譯的能力(練習三 練習四)一、導入
不管處于什么時代,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朋友對每個人的成長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有句古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益友可以與我們一起進步一起克服困難,損友會把我們推向深淵。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那么,在與朋友的交往當中我們要遵循什么樣的原則呢?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孔子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二 朗讀課文,疏通解讀課文
(一)朗讀(《學而八》)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p>
(《學而八》)譯文: 孔子說:“君子如果不莊重,那么就不能樹立威信(形作動),學習知識就不牢固。以忠心誠實為根本。不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這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應該理解為要有選擇地交往,善于發(fā)現(xiàn)朋友的長處)。有了錯誤,就不要害怕改正。”
問題
1、孔子在這里談論什么樣的朋友值得交往,什么樣的快樂是真正的快樂??鬃犹岢隽司討斁邆涫裁雌返拢€要遵循什么交往原則?
1、君子必須莊重,要講求忠信。
2、要有選擇地交往,善于發(fā)現(xiàn)朋友的長處。
3、犯了錯要不怕改正。(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注重文化素質(zhì)精神境界,而不是富貴。)
(二)、朗讀(《顏淵》五)原文: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日:“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顏淵》五)譯文: 司馬牛難過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沒有。(省略句)”子夏說:“我聽說過這樣的話:死生聽從命運,富貴全由天安排。君子對工作嚴肅認真不出差錯(遞進),對待別人謙恭有禮,那么,四海之內(nèi)(天下普通的人)就都是你的兄弟了(判斷句)——君子何必擔心沒有兄弟呢?”
問題
2、子夏在勸慰司馬牛,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怕沒有兄弟的。子夏提出了交朋友的哪兩條重要原則?
1、敬而無失:自己做事要嚴肅認真,不出差錯
2、與人恭而有禮:對人要謙虛平和,恭敬符合禮儀。
子夏告勉司馬牛,只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就可以走遍天下,到處為家。這無疑是把對兄弟的敬愛之心,推及每一個人。這句話蘊含了博大的人類之愛,展現(xiàn)了寬宏包容的胸懷。因而為后人所認同,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三)朗讀 (《季氏》四)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p>
(《季氏》四)譯文: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誠信的人交朋友,同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這是有好處的。同逢迎諂媚的人交朋友,同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這都是有害的。
孔子教導學生應當有選擇地結交朋友,并說明了益友、損友對自己的影響。和益友交往能使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得到提高,知識學問得到增長。和損友交往自己也會滋長這些壞的品質(zhì)。希望學生能夠鑒別,擇善而交。
(四)朗讀(《季氏》五)原文:
孔子日:“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晏樂,損矣?!?/p>
(《季氏》五)譯文: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樂趣,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樂趣。(有益的朋友)以有節(jié)制的禮樂為快樂,以說別人的好處為快樂,以有很多有賢能的朋友為樂。這是有好處的。(有害的朋友)以驕傲放縱為樂,以放縱游蕩為樂,以安逸聲色為樂,這是有害的?!?/p>
這里孔子講了對個人愛好的選擇,個人的愛好可以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情趣和修養(yǎng),要謹慎地選擇自己的愛好。
問題
3、孔子認為對人有益的愛好有哪些?
1、要有節(jié)制。
2、喜歡講別人的好處和優(yōu)點
3、喜歡和賢人在一起
問題
4、孔子認為對人有害的愛好有哪些?
1、喜歡驕傲放縱。(這會使人形成傲慢無禮,狂妄乖戾的性格)
2、喜歡游蕩閑逛(這種愛好會使人游手好閑,虛度生命)
3、安逸聲色。(會使人沉淪其中,追求享受,致使道德淪喪)
(五)朗讀(《子張》三)原文:
子夏之門人問交于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日:‘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p>
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張》三)譯文: 子夏的門客向子張問交友之道。子張說:“子夏怎么說呢?”
門人回答說:“子夏說,跟可以交往的人在一起,拒絕不可交往的人。” 子張說:“和我聽說的不一樣(倒裝句),君子尊重賢德的人包容普通的人,(并列)贊美好人而同情平庸的人。我非常好嗎?對什么人不能容納呢?我如果不賢德,別人也將拒絕我,我又怎么去拒絕其他人呢?”
問題5:子夏與子張兩人他們是同學關系,他們都是孔子的學生。那么,子夏與子張交友的原則有什么不同,又與他們的老師孔子的有何異同?
子夏的交友原則在此文中表達是不明確的,他說的“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什么是“可”什么是“不可”沒有明確的說明,不過從交友考察對象上,他與孔子一樣,都是看重對方的(就如孔子說的“見不善如探湯”,“無友不如己者”)因此,他主張謹慎地選擇朋友,對不可以交往的人要堅決拒絕他。而子張搞政治,必須結交不同的人。所以他把要求自己作為重點,認為自己道德修養(yǎng)境界才是交友的最高原則,這在內(nèi)容上又與孔子相同,都把仁義道德作為原則。(遵循孔子的“泛愛眾,而親仁”的觀念,)主張廣交朋友,包容他人。
雖然都遵循孔子的原則,但是不同的是孔子有個對交友還有一個“如己”(要比自己好)的條件,而子張卻沒有,在這點上,他似乎比老師還更寬容,境界更高。是一種繼承和發(fā)展。
三、朗讀全文,熟讀,課后題。
交友之道主持詞3篇 交友之道主持詞內(nèi)容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