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食堂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制度7篇(學校食堂發(fā)生食品安全事故時,要采取哪些應急處置措施),供大家品鑒。

食堂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制度1
第一章 總則
一、 目的
當突然發(fā)生嚴重影響食品安全的緊急情況時,及時做出準備和響應,最大限度地減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
二、 適用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在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的整個過程中突發(fā)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準備和響應。
三、 職責
1、食品安全管理小組總體負責對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準備和響應;
2、各職能部門及生產車間負責應急準備和響應的具體實施。
第二章 管理規(guī)定
一、 成立應急組織
1、應急組織是應急處置的執(zhí)行機構,是應急處置的組織基礎。食品安全管理小組行使應急組織的職責。
2、總經理負責召開應急工作會議,協調應急準備和響應工作,并對重大問題做出決策。
3、各組織成員負責協調相關方具體實施應急響應措施,跟蹤應急響應措施的實施情況,及時向總指揮報告。所有組織成員應保證通訊暢通,以便緊急情況發(fā)生時及時溝通信息,迅速組織采取應急響應措施。
二、 監(jiān)測、預警及報告
1、公司應加強對食品質 品質量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強對原輔材料的檢測分析,加強對生產設備的維護管理,加強對生產過程的監(jiān)測,加強對員工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識的培訓。
2、公司應定期檢查各項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隱患。
3、當突發(fā)事件已經危害或潛在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生命安全時,公司應當立即向當地相關行政部門報告。公司或者個人不得對食品安全事故隱瞞、謊報、緩報,不得毀滅有關證據。
4、在后續(xù)的事故處置過程中應及時將事故的發(fā)展與變化、處置進程、事故原因等向當地相關行政部門報告。
4.5必要時,對消費者做好信息發(fā)布工作,并對可能產生的危害加以解釋、說明。
三、 充分識別緊急情況
在產品的生產、銷售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緊急情況有:
1、因設備故障使生產無法正常進行;
2、突發(fā)的停電、停汽、停水等情況導致生產資源供應不上;
3、原輔料檢測結果顯示受到嚴重污染,會對消費者健康造成傷害;
4、政府部門監(jiān)督檢查顯示公司產品安全指標不合格;
5、國家產品標準或者進口國產品標準中安全指標發(fā)生變化,導致公司產品檢測不合格;
6、由權威部門發(fā)布的食品安全預警表明公司產品可能存在嚴重安全危害;
7、公司從事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流失;
8、有人為的惡意行為導致公司產品不安全,或者對公司產品、聲譽惡意造謠,造成惡劣社會影響;
9、其他嚴重影響食品安全的緊急情況。
四、 全面落實應急處置措施
1、當有信息顯示公司突然發(fā)生導致或者有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緊急情況時,應立即報告總經理??偨浝響⒓凑匍_應急小組會議,會議首先應組織調查突發(fā)事件的真實性、嚴重性。
2、當確定突發(fā)事件導致或者有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時,公司應當立即予以處置,防止事故擴大。應對不同的緊急情況做出相應的應急處置:
3、突發(fā)的設備故障或突然停電,停水使生產無法正常生產時,如果停產時間超過工藝規(guī)定時間,應對生產的產品進行隔離,并確定數量,做好標識然后,出處理.如果檢測結果不符合標準,則按照《符號品管理制度》執(zhí)行.
4、原料檢測結果顯示受到污染,會對消費者健康照成傷害時應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評估受影響的程度和范圍,并確定處置方式.若已經出廠的銷售的產品則按照《食品管理召回制度》執(zhí)行
5、政府部門監(jiān)督檢查顯示公司產品安全指標不合格,或國家產品標準中安全指標發(fā)生變化,公司產品檢測不合格時,應正確不合格的產品范圍,采取銷毀,召回等措施防止危害發(fā)生.若已經出廠銷售的產品則按《食品召回管理制度》執(zhí)行
6、有人為的惡意行為導致公司產品不安全,或者對公司產品,聲譽惡意造謠,照成惡劣社會影響.應急組織應在最短的時間內安排相關人員對外進行澄清,盡量減少對公司的聲譽的損害。
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管理檔案
公司應整理保持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記錄,并建立安全事故管理檔案。
食堂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制度2
一、目的
及時控制、消除緊急情況和事故對產品安全危害可能造成的影響,確保消費者的健康與安全。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產品緊急情況和安全事故發(fā)生時,及時作出響應,防止和解決可能伴隨的產品安全影響。
三、職責權限
1、廠長負責重大事故處理的決策。
2、食品安全小組負責識別事故和緊急情況,對情況作出響應并防止和解決可能伴隨的產品安全影響。
3、各部門負責按本程序要求實施應急情況的處理。
4、工作程序
?。?)應急狀況識別:食品安全小組負責對需要應急準備和響應的可能影響食品安全的潛在事故和緊急情況識別,同時識別出這些情況會給食品帶來何種危害,并根據企業(yè)、社會和環(huán)境的變化不斷進行完善。
應考慮的應急狀況包括:
1、突然停水:清潔工序的質量無法保證和食品制作無法繼續(xù)進行。
2、火災發(fā)生:影響加工或服務的環(huán)境衛(wèi)生不符合要求。
3、傳染病流行:食物和員工有可能成為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4、地震、洪水等天災:影響加工或服務資源的完整性,從而影響食品危害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5、突然停電:由電力支持的正在運作的設施設備停止工作,可能導致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變質。
6、食物中毒:本廠服務的人群中出現食物中毒情況,可能不是孤立的事件,采用本廠服務的所有人都面臨著風險
7、有害物泄漏:摻雜食品,增加食品中的安全危害。
8、食品供應鏈的突變:供方的質量事故或供應的中斷、 運輸貯存和分銷等合作伙伴的突然改變等會導致公司食品危害的變化。
9、人為破壞:外來人員或內部員工對廠不滿,實施報復行為(如投毒、縱火等)。
(2)制定應急預案
食品安全小組應針對識別出的可能影響食品安全的潛在事故和緊急情況預先制定應對措施。可考慮的應對措施包括:
1、突然停水:停止產品的作業(yè),隔離未完成制作的原料或中間品,直至恢復,正常供水。恢復正常供水后對現場和設備、工器具重新清洗消毒,對水質要重新評價,合格后才進行正常生產。
2、火災發(fā)生:立即停止一切作業(yè),按消防管理要求控制火情,必要時報警處理;火撲滅后應清理現場,對現場和設備、工器具重新清洗消毒,確定設施、設備和工器具滿足了管理體系的要求后才能恢復生產。災后應確?;馂脑蛞呀浲耆?。
3、傳染病流行:在本體系要求的基礎上,按當地疾病防控機構指引應對。
4、地震、洪水等天災:天災發(fā)生時應遵守有關防災措施。災后應在確定設施、設備和工器具滿足了管理體系要求后才能恢復生產,并重新考慮是否要進行食品安全體系的再設計。
5、突然停電:停電將影響恒溫庫設備運轉,在停電期間,恒溫庫應加強通風、換氣。停電還將影響一些加工設備的運作,受影響的原料或中間品應隔離存放,直至恢復正常供電。電力恢復后,應對受影響的設施、設備重新清洗消毒并試運行確保其正常。
6、食物中毒:立即報告有關主管部門和醫(yī)療機構,組織對中毒者的搶救同時按《產品撤回控制程序》要求控制危害的擴散。與有關部門一起分析中毒原因,若是廠提供的食品導致中毒,應進一步尋找出中毒來源的原料和采購、供應商情況,以徹底消除中毒源。重新對質量衛(wèi)生管理體系進行內部審核以及評審,以確定是否有必要修改。
7、有害物泄漏:先保證食品及其原料、輔料、包裝材料與有害物的隔離,預防摻雜和污染。根據有害物的性質和泄漏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
8、食品鏈的緊急變化:針對這些變化引起的食品安全危害重新進行分析和評估,必要時進行食品安全體系的更新。
9、人為破壞:加強內部人員管理,按報復行為性質報110、120、119等。
?。?)響應的保障
1、食品安全小組應與當地政府(食品和衛(wèi)生管理部門)、疾控中心、消防機關、搶險救災中心、醫(yī)院等機構,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和搶險救災途徑。
2、各部門負責人應根據突發(fā)事件與本部門有關的項目,有計劃地對崗位責任人進行應急措施教育和模擬訓練,并作好相關記錄。
3、食品安全小組組長認為可行并有必要時,可組織訓練或演習。
4、應定期檢查應急預案規(guī)定的設施設備如消防設施、備用電源、應急照明等,以保證其處于良好的待命狀態(tài)。
5、保持應急預案所需的標識,包括對應急設施設備及其使用的標識、應急電話的標識等。
(4)應急響應
基本思想:如發(fā)生事故與緊急情況時,應本著“安全第一”的思想行動:
1、當自身面臨危險時,應避開危險到安全的地方
2、迅速將危險或事故情況通知周圍人員;
3、當發(fā)生事故或緊急情況時,應立即實施應急預案。
緊急狀況的發(fā)現人應立即將情況報告發(fā)生狀況的部門,并根據緊急狀況的嚴重程序決定是否打110、119、120報警。
在應急現場的最高職級的主管應在事情發(fā)生的第一時間根據本程序要求采取具體行動,包括:
1、控制事態(tài),尋找原因并給予消除。
2、進行必要的人員和物資的疏散。
3、報告其上級主管及直接報告廠長。在上級的授權下進行外部溝通。
4、靠自身力量不足以控制事態(tài)時,應急指揮者應撥打110或119、120、122報警救災。報警時必須講明事故地點,聯絡電話及災難詳細情況,并派專人到路口接警,以爭取搶險時間。當緊急狀況有可能危害食品安全影響時,管理者代表要迅速通知顧客,報告事故與緊急情況的內容及采取的應急措施。必要時與上級部門進行溝通。廠長決定進一步的響應行動,包括善后和求助等。
?。?)報告與完善
1、應急處理完畢后,發(fā)生部門負責人應在三天內《應急報告書》,向管理者代表報告。
2、食品安全小組組長對《應急報告書》進行審查和確認,并按《糾正預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發(fā)出《糾正和預防措施要求單》,要求有關部門對事故原因進行分析,針對原因采取糾正或預防措施。
3、事故處理完畢后,食品安全小組應定期對本程序進行評審和更新。
食堂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制度3
一、工作原則
為及時處理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保障廣大師生員工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文件的規(guī)定,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制度。
二、適用范圍
校內餐飲服務單位在經營過程中發(fā)生食源性疾患,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可能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危害的適用本制度。
三、宣傳與預警
?。ㄒ唬┘訌娦麄?/p>
廣泛深入開展預防食品安全事故宣傳,結合學習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廣播、黑板報、宣傳畫、專題會議、專題培訓等各種形式,普及有關的衛(wèi)生知識,提高食物從業(yè)人員和廣大師生員工的衛(wèi)生管理水平,減少食品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ǘ╊A警
1、加強日常監(jiān)管:
加強對重點品種、重點場所,尤其是餐飲消費環(huán)節(jié)的高風險食品(冷、生食品)的日常監(jiān)管,通過監(jiān)管及時作出預警。
2、建立舉報制度: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學校學生食品管理部門舉報餐飲服務環(huán)節(jié)的食品安全事故和隱患。
3、應急準備和預防:
及時對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進行分析,按照應急制度的程序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措施。接到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后,應密切關注事態(tài)發(fā)展,并按照制度做好應急準備和預防工作;事態(tài)嚴重時及時上報,做好應急準備工作。做好可能引發(f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分析、預警工作。
四、事故報告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成立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具體分工見附件):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應急處理領導小組負責對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的統(tǒng)一領導和指揮。主要職責是組織、協調和實施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向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藥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局通報有關信息。
(二)報告制度
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接報24小時值守制度,各工作人員在日常監(jiān)督管理中發(fā)現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疑似食品安全事故的報告,應做好記錄,包括發(fā)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時間、中毒人數、可疑食物、聯系電話等有關內容,并立即向上級報告。監(jiān)督人員赴現場核實情況,將核實情況及時向分管領導報告,經初步核實為餐飲服務環(huán)節(jié)食品安全事故的,應當立即向上級報告,并及時通知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現場采樣和流行病學調查。
五、應急處置
1、查封扣押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
2、查封扣押可疑的污染或中毒食品、飲水及其有關工具、設備和場所以及對可能受污染的區(qū)域采取控制措施。
3、查清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原料來源及相關證明材料。
4、對查封扣押的食品及原料進行檢驗,根據檢驗結果,屬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監(jiān)督銷毀;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
食堂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制度4
一、食堂應當保持內外環(huán)境整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蒼蠅和其它有害昆蟲及其孳生條件。
二、食堂的布局應當合理,應有獨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間、食品加工操作間、食品出售場所及用餐場所。
三、食堂加工操作間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1、設有獨立的粗加工間、原料庫、更衣室、操作間。
2、操作間有瓷磚或其它防水、防潮、可清洗材料制成的墻裙、排氣扇、紗門紗窗、密閉的廢物桶,下水道出口處有防鼠金屬隔柵。
3、地面應由防水、防滑、無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與排水;
4、配備有足夠的照明、通風、排煙裝置和有效的防蠅、防塵、防鼠、污水排放和符合衛(wèi)生要求的存放廢棄物的設施和設備。
5、原料庫有防鼠、防蟲、防霉、防潮措施,原料離地離墻10cm存放,保持空氣流通。
四、食堂應當使用耐磨損、易清洗無毒材料制造或建成的餐飲具專用洗刷、消毒池等清洗設施設備。采用化學消毒的,必須具備2個以上的水池,并不得與蔬菜、肉類清洗的設施混用。要做到四分開:餐具洗清分開,原料葷蔬清洗池分開,切配用具生熟、葷蔬分開,貯存生熟、成品半成品分開,并有明顯的文字標識。
五、餐飲具使用前必須洗凈、消毒,符合國家有關衛(wèi)生標準。未經消毒的餐飲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復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飲具。消毒后的餐飲具必須貯存在餐飲具專用保潔柜內備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飲具應分開存放,并在餐飲具貯存柜上有明顯標記。餐飲具保潔柜應當定期清洗、保持潔凈。
六、餐飲具所使用的洗滌及存放場所(櫥柜)有明顯的標記。
七、食堂用餐場所應設置供用餐者洗手、洗餐具的自來水裝置。
八、學校食堂必須取得由食品藥品監(jiān)管部門核發(fā)的餐飲服務許可證,未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的學校不得開辦食堂;食堂從業(yè)人員要持有健康證及培訓合格證方可上崗,并積極配合、主動接受當地衛(wèi)生行政部門的衛(wèi)生監(jiān)督。
食堂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制度5
1、建立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學校食品安全管理機構,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度,明確各崗位、環(huán)節(jié)從業(yè)人員責任。定期開展食品衛(wèi)生自查,督辦解決存在問題,有相應的自查自糾整改措施,記錄齊全。
2、持有效的衛(wèi)生許可證,并懸掛在食堂的醒目位置,亮證經營。
3、在餐廳醒目位置公示安全責任人姓名、職責、安全責任制度、食堂《餐飲許可證》、從業(yè)人員《健康證》復印件、食品安全相關知識、食物操作流程規(guī)范、食品安全警示標語等。
4、建立健全衛(wèi)生管理、從業(yè)人員準入及崗位責任制度,并統(tǒng)一設計、制作,張貼在相對應的各功能用房內。
5、學校食堂的選址應選擇地勢干燥、有給排水條件和電力供應的地區(qū),應距離糞坑、污水池、垃圾場(站)、旱廁等污染源25m以上,并應設置在粉塵、有害氣體、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擴散性污染源的影響范圍之外,應符合規(guī)劃、環(huán)保和消防的有關要求。
6、學校食堂的場所設置、布局、分隔、面積要符合:
?。?)食品處理區(qū)均應設置在室內,有專用的粗加工、切配、烹調、消毒、保潔、備餐、原料庫、餐廳等基本功能用房,條件允許的應設置成專間,布局應符合生進熟出的單一流向,并應防止在存放、操作中產生交叉污染。非食品處理區(qū)應設置后勤辦公室、廁所、更衣室、非食品庫房等。
?。?)食品處理區(qū)的面積應與就餐場所面積、供應的最大就餐人數相適應,一般供餐人數在100人以下的食品處理區(qū)面積不小于30m2,100人以上每增加1人增加0.3m2,其中切配、烹調場所占食品處理區(qū)面積一半以上。
7、設置食品衛(wèi)生安全知識宣傳欄,每月更新一次宣傳內容,宣傳資料齊全,存檔、記錄齊全。
8、配備專(兼)職食品安全專干,定期檢查食品安全并有記錄可查。按年度建立食堂規(guī)范化管理檔案資料。
9、每月組織開展一次食堂從業(yè)人員衛(wèi)生安全知識學習,每學期進行一次測試,學習材料、學習記錄、試卷和考核積分表齊全。
食堂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制度6
一、學校食堂
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的衛(wèi)生管理工作,必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wèi)生法》、《學校衛(wèi)生工作條例》和《學生集體用餐衛(wèi)生監(jiān)督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進行。學校食堂必須在取得《食品衛(wèi)生許可證》,100%食堂從業(yè)人員取得“健康合格證”后方可開業(yè);食堂采購要有相對固定的食品采購單位,采購時要索證索票100%(“票”是指進貨憑證,“證”是指供貨營業(yè)執(zhí)照、衛(wèi)生許可證、食品合格檢驗證),及相關的檢驗合格和化驗單;蔬菜殘留農藥檢測、記錄率100%;飯?zhí)檬澄锪魳勇?00%。
二、學校小賣部
小賣部主要是銷售飲料、零食等直接入口的食品,是學校食品衛(wèi)生安全隱患的一個重點部位。學校要加強對小賣部承包者的資質審查和日常管理,確保校內小賣部依法經營,學校小賣部持證率100%(營業(yè)執(zhí)照、衛(wèi)生許可證),并要建立食品進貨臺帳(臺帳到工商分局購買)制度。證照不齊全或者發(fā)現違法經營或超范圍經營的,要立即整頓,甚至停辦。
三、學校飲用水(包括自備水及二次供水設施)
保障飲水安全,首先要從源頭抓起,有二次供水設施的學校,要向供應商索證索票,建立定期的檢測制度,發(fā)現水質有問題的,要立即停止向師生供水。購買飲用水的學校要建立臺帳制度,向有資質的供應商購買飲用水,并且要100%索證索票。
四、學校食品安全責任追究
要明確校長作為學校主要負責人,是學校食品衛(wèi)生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其他領導、教師在自己負責的工作崗位上承擔相應的安全責任。若管理缺位,導致學校發(fā)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要嚴格按照《學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責任追究暫行規(guī)定》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行政責任。
另外,在發(fā)生了食物中毒事故以后,要嚴格按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及時上報,不得隱瞞、緩報、謊報。
食堂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制度7
1、目的:
當突然發(fā)生嚴重影響食品安全的緊急情況時,及時做出準備和響應,最大限度地減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
2、適用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在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的整個過程中突發(fā)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準備和響應。
3、職責:
食品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總體負責對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準備和響應;各職能部門及生產車間負責應急準備和響應的具體實施。
4、監(jiān)測、預警及報告
4.1公司應加強對食品質量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強對原輔材料的檢測分析,加強對生產設備的`維護管理,加強對生產過程的監(jiān)測,加強對員工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識的培訓。
4.2公司應定期檢查各項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隱患。
4.3當突發(fā)事件已經危害或潛在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生命安全時,公司應當立即向當地相關行政部門報告。公司或者個人不得對食品安全事故隱瞞、謊報、緩報,不得毀滅有關證據。
4.4在后續(xù)的事故處置過程中應及時將事故的發(fā)展與變化、處置進程、事故原因等向當地相關行政部門報告。
4.5必要時,對消費者做好信息發(fā)布工作,并對可能產生的危害加以解釋、說明。
5、全面落實應急處置措施
5.1當有信息顯示本廠突然發(fā)生導致或者有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緊急情況時,應立即報告廠長。廠長應立即召開應急小組會議,會議首先應組織調查突發(fā)事件的真實性、嚴重性。
5.2當確定突發(fā)事件導致或者有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時,應當按照本廠《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立即予以處置,防止事故擴大。
6、發(fā)生食品安全事故時,應認真填寫《食品安全事故處理記錄》,并歸檔保存。
食堂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制度7篇(學校食堂發(fā)生食品安全事故時,要采取哪些應急處置措施)相關文章:
★ 幼兒園食品安全進貨查驗制度3篇 幼兒園食品安全進貨查驗制度內容
★ 食品安全規(guī)章制度3篇(保證食品安全制度規(guī)章)
★ 幼兒園食品安全崗位職責制度6篇 幼兒園食品安全崗位職責制度內容
★ 最新食品安全管理制度3篇 食品安全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
★ 食堂后勤的規(guī)章制度3篇 關于食堂的規(guī)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