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生活中應該都會要寫工作總結吧?一份好的工作總結是對自己工作內容的復盤,有利于在今后工作中查缺補漏。你知道如何寫好工作總結嗎?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活動工作總結[范文模版]3篇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以供借鑒。
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活動工作總結[范文模版]1
小學品德與社會情景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綜合課程,它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三大基本特征。由于品德與社會課是一門綜合課程,低年級強調活動型,而高年級更注重綜合性?;诖?,本學科的課型不是固定不變的,有活動型、實踐體驗型和綜合學習型三種基本課堂形式。我校經過反復地實踐探索,根據(jù)不同課型研究了品德與社會學科“五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模式,即“情景設置,興趣導入——自主合作、交流信息——精講點撥、知識整合——結合實際,有效拓展——課堂小結、總結升華?!?/p>
一、情景設置,興趣導入
這是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是每種課型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找準新舊知識的結合點,自然地把學生引入學習新知的環(huán)境中,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新課即將開始時,教師要向學生出示學習目標或交待學習任務,使學生心中有數(shù),帶著明確的目標有目的地自主學習。
展示目標的方法靈活多樣,常用的方式有:小黑板張掛、口頭表述或出示投影片和播放多媒體課件。一節(jié)課采用何種方式,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目標的表述要站到學生的角度去設計,切不可照搬教參教案上的教學目標,更要忌空、大、虛。
二、自主合作、交流信息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圍繞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整體感悟的過程。這個過程在不同的課型中處理方法也大不一樣。
活動型教學:首先讓學生結合課文文字與生動的插圖,自主理解課文內容。與此同時,使學生頭腦中建立文本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行組織,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自主設計模擬表演的方案,并在小組內討論表演的方法與步驟,分配角色,進行表演。
實踐體驗型教學:讓學生走出課堂,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品德與社會課是要把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社會即課堂,課堂即社會,樹立大課堂觀、大社會觀。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專門的時間,提供足夠的條件,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體驗社會生活,感受我們生活的區(qū)域和環(huán)境。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通信的種類和發(fā)展》一課時,我們要讓學生親自到郵局寄一封信,或寄一張匯款單,讓學生體驗通信的快速發(fā)展以及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方便。也就是說,凡是能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親自去實踐體驗的內容,就要放開手,制定周密計劃,親自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去銀行、保險公司,辦理一次存款、取款業(yè)務,填寫一份存款單、保險單,或成立“社會志愿者服務小分隊”,參與社區(qū)服務。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體驗參與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
綜合學習型教學:高年級教材中涉及到許多有關歷史、地理、社會常識和法律常識的內容,對于這類型教學內容,要實現(xiàn)多種學科的整合,組織開展綜合性學習。這樣,根據(jù)課文內容搜集相關的知識信息便成了首要任務。一般的課文內容,放在前一周進行;對于需要長時間搜集、整理的內容,則放在前幾周甚至前幾個月進行。收集社會信息的途徑有多種,閱讀報紙、雜志、課文;聽廣播、講座;看電視、文藝節(jié)目;參觀、訪問、調查、上網等等。然后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組織小組合作、交流討論。這個階段在出示教學目標后進行。這一階段分為兩個步驟進行,首先是小組內部的資料交流梳理,然后是班級內的也就是小組之間、小組和老師之間的交流互動。小組內部討論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小組內部的資料要研究透徹,以便在接下來的匯報交流中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小組之間進行匯報交流,達到資源共享。教師深入小組合作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且會引導、提升事例深度,讓學生了解其深意,通過匯報交流,將大家掌握的知識都說出來和大家共享,以此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三、精講點撥、知識整合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圍繞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和重要的理論(概念、觀點、原理)進行精講點撥的過程,也是對學生在感知教材的過程中搜集到的零碎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和深化理解的過程,是學生形成學科能力的重要前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把握住以下幾點:一是講在學生不會之處,二要對學生自行得出的結論要加以補充和更正,三要注重對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四要發(fā)揮生生之間的雙向互動。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的單項講述只不過幾分鐘的時間。
四、結合實際,有效拓展
品德與社會課的課堂訓練是多種多樣、而且貫穿整個課堂。此處所講的訓練是指在幫助學生解決難題、歸納整理信息之后,教師要針對本課所學內容設計靈活多樣的訓練習題,一方面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練習,一方面對學生的目標達成進行檢測,具體操作如下:
1.課堂訓練累計時間在20分鐘左右,鞏固練習(或目標檢測)占用5分鐘即可,確保學生能在實踐中把剛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2.訓練的內容重在應用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做”,不搞死記硬背;
3.訓練的形式像競賽、像考試那樣讓學生獨立地、快節(jié)奏地完成,教師不做輔導,學生不得抄襲。這樣的課堂作業(yè)猶如“實彈演習”,好比戰(zhàn)場上的高強度的綜合訓練,它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如拓寬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磨練學生的意志,增強競爭意識、獨立意識,培養(yǎng)雷厲風行的作風、嚴謹?shù)膽B(tài)度等等)減輕學生課外過重負擔必不可少的。它能夠檢測課堂教學的效果,及時反饋準確的信息,便于教師課外有針對性的輔導,布置課外閱讀、預習等少量的延伸、拓寬性的作業(yè),讓學生進一步靈活運用,舉一反三。
五、課堂小結、總結升華
這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環(huán),是對一堂課學生參與教學情況的評價,也是對本節(jié)課知識、能力、方法的總結和概括。一個好的課堂小結,可以起到強化雙基、深化升華之效。此環(huán)節(jié)的操作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1、讓學生自我總結,談談學習本節(jié)課的收獲、感悟或還存在的疑惑。
2、回顧學習目標,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的各項要求。
3、深化問題,設置懸念,為下一節(jié)課的教學作好鋪墊。
4、布置實踐性作業(yè),加深對課上所學知識理解的同時,讓學生親近社會,融入社會生活,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活動工作總結[范文模版]2
品德與社會學科課堂教學模式
教師:孫燕紅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綜合課程,它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三大基本特征?;诖?,本學科的課型不是固定不變的,有活動型、實踐體驗型和綜合學習型三種基本課堂形式。下面的“五步教學法”課堂教學模式適用于這三種課型。
一、設景導標
這是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是每種課型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找準新舊知識的結合點,自然地把學生引入學習新知的環(huán)境中。新課即將開始時,教師要向學生出示學習目標或交待學習任務,使學生心中有數(shù),帶著明確的目標有目的地自主學習。
展示目標的方法靈活多樣,常用的方式有:小黑板張掛、口頭表述或;利用多媒體課件。一節(jié)課采用何種方式,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目標的表述要站到學生的角度去設計,切不可照搬教參教案上的教學目標,更要忌空、大、虛。
二、合作探究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圍繞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整體感悟的過程。
這一階段分為兩個步驟進行,首先是自己學習,在小組內部交流梳理,然后是班級內的也就是小組之間、小組和老師之間的交流互動。小組內部討論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小組內部的資料要研究透徹,以便在接下來的匯報交流中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小組之間進行匯報交流,達到資源共享。
三、精講點撥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圍繞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和重要的理論進行精講點撥的過程,也是對學生在感知教材的過程中搜集到的零碎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和深化理解的過程,是學生形成學科能力的重要前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把握住以下幾點:一是講在學生不會之處,二要對學生自行得出的結論要加以補充和更正,三要注重對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四要發(fā)揮生生之間的雙向互動。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的單項講述只不過幾分鐘的時間。
四、鞏固提高 品德與社會課的課堂訓練是多種多樣、而且貫穿整個課堂。此處所講的訓練是指在幫助學生解決難題、歸納整理信息之后,教師要針對本課所學內容設計靈活多樣的訓練習題,一方面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練習,一方面對學生的目標達成進行檢測,具體操作如下:
五、總結升華
這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環(huán),是對一堂課學生參與教學情況的評價,也是對本節(jié)課知識、能力、方法的總結和概括。一個好的課堂小結,可以起到強化雙基、深化升華之效。此環(huán)節(jié)的操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
1、讓學生自我總結,談談學習本節(jié)課的收獲、感悟或還存在的疑惑。
2、深化問題,設置懸念,為下一節(jié)課的教學作好鋪墊。
3、布置實踐性作業(yè),加深對課上所學知識理解的同時,讓學生親近社會,融入社會生活,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活動工作總結[范文模版]3
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課堂教學模式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綜合課程,它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三大基本特征?;诖?,本學科的課型不是固定不變的,有活動型、實踐體驗型和綜合學習型三種基本課堂形式。下面“五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模式適用于這三種課型。即“情景設置、目標內化——自主合作、信息搜索——精講點撥、知識整合——當堂訓練、鞏固雙基——課堂小結、總結升華?!?/p>
一、情景設置、目標內化
這是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是每種課型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找準新舊知識的結合點,自然地把學生引入學習新知的環(huán)境中,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新課即將開始時,教師要向學生出示學習目標或交待學習任務,使學生心中有數(shù),帶著明確的目標有目的地自主學習。
展示目標的方法靈活多樣,常用的方式有:小黑板張掛、口頭表述或出示投影片和播放多媒體課件。一節(jié)課采用何種方式,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目標的表述要站到學生的角度去設計,切不可照搬教參教案上的教學目標,更要忌空、大、虛。
二、自主合作、信息搜索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圍繞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整體感悟的過程。這個過程在不同的課型中處理方法也大不一樣。
活動型教學:首先讓學生結合課文文字與生動的插圖,自主理解課文內容。與此同時,使學生頭腦中建立文本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行組織,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自主設計模擬表演的方案,并在小組內討論表演的方法與步驟,分配角色,進行表演。
實踐體驗型教學:讓學生走出課堂,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品德與社會課是要把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社會即課堂,課堂即社會,樹立大課堂觀、大社會觀。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專門的時間,提供足夠的條件,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體驗社會生活,感受我們生活的區(qū)域和環(huán)境。如在教學《通信的種類和發(fā)展》一課時,我們要讓學生親自到郵局寄一封信,或寄一張匯款單,或在網上練習E-mail。讓學生體驗通信的快速發(fā)展以及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方便。也就是說,凡是能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親自去實踐體驗的內容,就要放開手,制定周密計劃,親自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去銀行、保險公司,辦理一次存款、取款業(yè)務,填寫一份存款單、保險單,或成立“社會志愿者服務小分隊”,參與社區(qū)服務。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體驗參與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
綜合學習型教學:高年級教材中涉及到許多有關歷史、地理、社會常識和法律常識的內容,對于這類型教學內容,要實現(xiàn)多種學科的整合,組織開展綜合性學習。這樣,根據(jù)課文內容搜集相關的知識信息便成了首要任務。一般的課文內容,放在前一周進行;對于需要長時間搜集、整理的內容,則放在前幾周甚至前幾個月進行。收集社會信息的途徑有多種,閱讀報紙、雜志、課文;聽廣播、講座;看電視、文藝節(jié)目;參觀、訪問、調查、上網等等。然后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組織小組合作、交流討論。這個階段在出示教學目標后進行。這一階段分為兩個步驟進行,首先是小組內部的資料交流梳理,然后是班級內的也就是小組之間、小組和老師之間的交流互動。小組內部討論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小組內部的資料要研究透徹,以便在接下來的匯報交流中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小組之間進行匯報交流,達到資源共享。
三、精講點撥、知識整合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圍繞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和重要的理論(概念、觀點、原理)進行精講點撥的過程,也是對學生在感知教材的過程中搜集到的零碎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和深化理解的過程,是學生形成學科能力的重要前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把握住以下幾點:一是講在學生不會之處,二要對學生自行得出的結論要加以補充和更正,三要注重對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四要發(fā)揮生生之間的雙向互動。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的單項講述只不過幾分鐘的時間。
四、當堂訓練、鞏固雙基
品德與社會課的課堂訓練是多種多樣、而且貫穿整個課堂。此處所講的訓練是指在幫助學生解決難題、歸納整理信息之后,教師要針對本課所學內容設計靈活多樣的訓練習題,一方面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練習,一方面對學生的目標達成進行檢測,具體操作如下: 1.課堂訓練累計時間在20分鐘左右,鞏固練習(或目標檢測)占用5分鐘即可,確保學生能在實踐中把剛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2.訓練的內容重在應用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做”,不搞死記硬背;
3.訓練的形式像競賽、像考試那樣讓學生獨立地、快節(jié)奏地完成,教師不做輔導,學生不得抄襲。這樣的課堂作業(yè)猶如“實彈演習”,好比戰(zhàn)場上的高強度的綜合訓練,它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如拓寬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磨練學生的意志,增強競爭意識、獨立意識,培養(yǎng)雷厲風行的作風、嚴謹?shù)膽B(tài)度等等)減輕學生課外過重負擔必不可少的。它能夠檢測課堂教學的效果,及時反饋準確的信息,便于教師課外有針對性的輔導,布置課外閱讀、預習等少量的延伸、拓寬性的作業(yè),讓學生進一步靈活運用,舉一反三。
五、課堂小結、總結升華
這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環(huán),是對一堂課學生參與教學情況的評價,也是對本節(jié)課知識、能力、方法的總結和概括。一個好的課堂小結,可以起到強化雙基、深化升華之效。此環(huán)節(jié)的操作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1、讓學生自我總結,談談學習本節(jié)課的收獲、感悟或還存在的疑惑。
2、回扣學習目標,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的各項要求。
3、深化問題,設置懸念,為下一節(jié)課的教學作好鋪墊。
4、布置實踐性作業(yè),加深對課上所學知識理解的同時,讓學生親近社會,融入社會生活,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活動工作總結[范文模版]3篇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 小學數(shù)學教師教學工作總結3篇(小學數(shù)學老師教育教學總結)
★ 馬山小學鄉(xiāng)村少年宮建設工作總結3篇(小學鄉(xiāng)村少年宮美術工作總結)
★ 2022經典小學開展我們的節(jié)日活動方案3篇 小學我們的節(jié)日主題活動方案
★ 小學實驗室工作總結范文 [小學實驗室工作總結]16篇 實驗室年度工作總結優(yōu)秀范文
★ 小學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方案3篇 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讀書活動方案
★ 小學英語教師工作總結簡短5篇(小學英語教師工作總結 簡短)
★ 永安小學年秋季學期少先隊工作總結3篇 小學少先隊年度總結
★ 社區(qū)安全生產活動工作總結范文大全3篇 社區(qū)安全生產工作開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