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初中女學耐久跑教學心得體會3篇(耐久跑教學后記),歡迎參閱。
初中女學耐久跑教學心得體會1
有關詩學與初中詩歌教學的心得體會
千年的文化史,中國更是一個詩歌的王國,歷史積淀出無數的優(yōu)秀古典詩歌,這是先人給我們留下巨大財富,更是文化的瑰寶。
古人說詩言志,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都是在詩人被現實生活激發(fā)起沸騰的感情時寫就的,作品“飽和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現”(何其芳語)?!墩Z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彼栽诠旁娫~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有良好的氛圍和積極的情感活動。
一、用聯想和感悟把詩學活。
詩人往往運用寄物于情的寫法,用有形表現無形,使人感到具體生動。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新課標上說:“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chuàng)意地建構文本意義?!币粋€具有強烈生活意識,善于體驗、感悟的學生,在閱讀文本的時候,他必然會建構屬于自己的文本意義。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運用聯想,感悟詩人在描寫自然景物的同時是否含蘊涵著意義。比如,在學習《天凈沙·秋思》時,文章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不過是極常見的普通景色,但在“斷腸人”眼中,老樹、昏鴉等都帶上了悲涼的氣氛。一番聯想后,學生會覺得詩歌中別有情趣。在教學《次北固山下》(王灣)可以讓學生想象一下“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看到這樣的景象,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這樣使學生運用再造想象領會詩人的感情。又如,在教學《錢塘湖春行》(白居易)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先談談自己家鄉(xiāng)的春天,再聯系詩歌中“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比較體驗初春美不勝收的景象?;蛘撸梢宰寣W生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詩人筆下的景象,這樣詩歌就可以很好地和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把詩歌學“活”。
二、用合作探究質疑求真
古詩詞作品中出現的詞教材沒有給出注釋,這就留下了給學生下注的空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出注釋的過程也正是研讀領悟的過程。此過程也是一個抽絲剝繭,層層推理的過程,在學生給出注釋的同時也增強了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例如《破陣子》這首詞中的“夢回吹角連營”一句中的“夢回”一詞教材并沒有給出任何的注釋,初讀時有學生理解為“夢里回到”,也有學生理解為“夢中回來”即“夢醒”。教師隨即組織學生分組研讀討論,學生依據自己的認識,查閱手頭相關的資料,展開討論,質疑求真。
另有一些古詩詞中的某些詞存在著多種解釋的可能性,也有人給出過新解,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讓印發(fā)相關資料讓學生質疑求真。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張繼的《楓橋夜泊》時就采用了這種方法。他先發(fā)下把“烏啼”、“江楓”、“愁眠”解釋為“烏啼橋”、“江村橋”、“愁眠山”的新解和對新解的質疑,然后圍繞對這三個詞的正確理解上出了一堂生動的古詩詞鑒賞課。學生面對除課本注釋之外的兩種解釋一下子感到天地寬闊了許多,思維開闊了許多,對古詩詞的認識也有了一個提升和飛躍。通過對詩的理解、對資料的充分利用、與同學的充分交流,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新解是牽強附會,如果那樣理解,詩意將湯然無存。在古詩詞學習中質疑求真,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還使學生從切身的體會認識到不盡信書本,敢于質疑,勇于探究的可貴意義。
三、以詩教詩
以詩教詩,以詩學詩,對提高學生詩歌鑒賞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教學張志和的《漁歌子》時另外投影展示柳宗元的《江雪》讓學生進行兩者的比照。筆者同時下發(fā)了一些相關的背景資料作為知識的鋪墊,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展開討論。學生比校順利地辨出兩者的相同之處:寫的都是漁夫獨釣,兩個“漁夫”都對現實不滿。但是學生一下子很難看出兩者在主題或思想上的不同之處。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詩中景物和用詞的理解分析,尋找兩詩中的不同之處。最終學生能理解到這一程度:《漁歌子》是逃避現實,是向大自然尋求精神寄托;《江雪》則是以無言的憤怒,冷峻蔑視社會現實,孤高以倔強。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詩中難得一見的喜詩。學生僅以此詩是難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喜悅的強烈的,更難僅憑此詩窺一斑而見全豹,了解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上課時可印發(fā)杜甫的其他一些詩作比照學習,如《石豪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無家別》、《春望》等詩都能反映杜甫對安史之亂給人民造成的苦難的極大悲憤。多年的愁苦,多年的悲憤,一旦得以釋放,作者心中的喜悅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要想更好地理解《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中所表現出來的“喜欲狂”的心態(tài),對其他一些杜詩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四、以詩改文
詩歌是想象的果實,沒有想象就沒有詩歌。別林斯基說:“在詩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動力量,創(chuàng)作過程只有通過想象才能完成?!惫旁娫~的創(chuàng)作講究意境,講究留白,而意境和留白都屬于想象的產物。如果詩歌中沒有留有想象空間,詩歌就顯得直白而毫無生氣;如果鑒賞詩歌沒有主觀再聯想,就絕難進入詩歌的意境。詩歌鑒賞過程中,學生的想象由詩內到詩外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巧妙地啟發(fā)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再現詩歌的藝術形象,則是古詩詞教學藝術中的重要問題。教師要善于帶領學生發(fā)現詩中“不確定的點”,而且使“不確定的點”與“明確化”的想象相結合,觸發(fā)學生想象的靈感。清人李漁說:“和盤托出,不若使人想象于無窮?!币蚨處熤v解作品中時應有節(jié)制,語言要有分寸,不能絕對化,貴在有啟發(fā)。教師一個重要和任務就是要誘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描繪出屬于自己想象中的畫面,并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荷爾德林說:“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也就是說,每個人(包括學生)都是詩人,都擁有詩情、詩意、詩心、詩性。人們會以詩意之心體悟自然萬物,產生了涌涌不斷的情感。所以我始終認為:詩歌教學只要本著“把主動權還給學生”的原則,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悟”,自己去“寫”,是能夠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是能夠讓學生逐步走進絢麗的詩歌審美殿堂的。
初中女學耐久跑教學心得體會2
耐久跑是指中、長距離的跑。它是初中體育教學大綱中的主要田徑教材之一,具有很高的鍛煉價值。練習耐久跑能夠提高學生的內臟器官功能,發(fā)展耐力素質,提高健康水平,鍛煉頑強的意志,培養(yǎng)吃苦耐勞和勇于克服困難的優(yōu)良品質。但是,由于耐久跑練習時間長,體能消耗大,如果再加上教師教法簡單,練習方式單一,學生就容易產生害怕與厭倦相互交織的復雜心理,嚴重影響耐久跑的教學效果。
那么如何進行耐久跑教學呢?筆者認為對這個問題應該全面分析,綜合考慮,既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理論知識的教育,又要在實踐課中想盡辦法提高教學效果,并且重視放松與恢復和進行醫(yī)務監(jiān)督等。
1在耐久跑教學中要加強思想教育和理論知識的灌輸
思想教育工作是耐久跑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學校體育具有豐富的思想品德教學因素,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根據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結合耐久跑教學的特點,進行思想品德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在耐久跑教學中,必須要讓學生明白,只有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難,樹立信心,堅持到底,才能完成聯系任務,才能達到預定的要求。
理論知識有利于耐久跑實踐。在耐久跑的練習中,許多學生都害怕出現“極點”時的感覺,錯誤地把“極點”當成了極限,跑途中不敢主動加以克服。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在練習之前,先安排一定時間的理論教學,使學生懂得“極點”是跑途中內臟器官機能的惰性產生的一種暫時不適應現象,并不是所謂的極限,繼續(xù)頑強的跑下去,對身體并無大礙。當然,向學生介紹克服“極點”的方法是必須的。同時,講述耐久跑對增強體質的好處,講述在耐久跑練習中鍛煉出來的意志品質將在一生中發(fā)揮極其積極的作用。做好了這樣的思想動員工作,學生在耐久跑練習中出現“極點”時就會正確對待、主動克服,順利地度過難關。
2耐久跑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分層教學法
按學生體能分組進行教學。學生體能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正因為這種客觀存在使我們必須考慮耐久跑教學的分層教學法。如果對全班同學提出同樣的要求,實行同一個標準,那么就必然會出現一部分同學“吃不飽”、一部分同學“剛剛好”、一部分同學“吃不消”的現象。所謂分層教學法,就是把上述“吃不飽”、“剛剛好”、“吃不消”的同學分成A、B、C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體質,在教學中區(qū)別對待,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通過不同要求的練習都能得到提高。初中階段的學生自尊心和好勝心都很強,這樣分組教學,有利于他們的相互促進。有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耐力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并會積極要求調到高一級的組。
對各層次的教學目標要明確。由于各層次的素質基礎是不同的,所以對各層次提出的教學目標也應該是不同的。教學目標的確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根據耐久跑(一般初中男生為一千米跑,初中女生為八百米跑)教材的特點,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標相結合,力爭使每一個學生的目標經努力都能達到。在教學中,應要求A組學生則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這樣,就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和信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進步。
教師要抓重點,以中間層次為主,促進兩頭。對學生進行分層以后,往往B組的學生占全班的五分之三左右,A組和B組學生只各占五分之一左右。教師在教學中應著重抓住中間層次,對兩頭施加壓力。在促進兩頭的同時,又反過來刺激中間層次的積極性,使全班學生在耐久跑練習中出現熱烈競爭的局面,大家你追我趕,力爭上游,這樣的課堂氣氛正是我們所夢寐以求的。
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結對子進行練習,讓學生教學生。由于教學中教師不太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結對子一塊兒進行練習也不失為一種良策。特別是讓成績已滿分的學生跟成績尚未及格的學生結成對子,往往能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讓
優(yōu)生帶著差生跑,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讓優(yōu)生交差生,既發(fā)揚了學生之間的互助友愛精神,又可以使差生領會一些從教師那里難以領會到的東西,從而能夠迅速提高成績。
3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耐久跑技術
在具體的耐久跑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跑步姿勢是十分重要的。對那些“后仰跑”、“坐著跑”、“腳后跟跑”等等錯誤姿勢,要下措施盡力讓其改正。尤其要提醒學生注意的是,跑步時應以前腳掌先著地,或用全腳掌著地,落地后很快過渡到前腳掌支撐的方式。同時,對直道跑和彎道跑要提出不同的技術要求。
要求學生在耐久跑實踐中合理的分配體力,對各階級的速度進行限制。許多學生多是有過這樣的經歷:即在耐久跑中開始快跑如飛,后程拖著腿跑!教師應讓學生避免這種現象。
對跑的節(jié)奏要求和呼吸相配合,跑的節(jié)奏與呼吸節(jié)奏合拍,將有利于減少體力的消耗。步長與步頻也必須合理,有些教師一味要求學生拉大步子,這其實并不一定科學。現在多主張小步頻快步頻。但無論如何不能打亂步子和呼吸的節(jié)奏,以免影響耐久跑的速度。
幫助學生減輕和克服“極點”。首先,在耐久跑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然后當“極點”出現后,應堅持繼續(xù)跑下去,同時注意加大呼吸深度,尤其是加大呼氣,減少呼吸次數,必要時可以把兩手插在腰間,放慢速度,實在不行時也可以走一段距離,調整節(jié)奏后,難受的感覺就會減輕,沉重的雙腿也會顯得輕松起來。
4提高耐久跑教學效益的幾種手段
學生經常在同一場地練習耐久跑,由于缺乏新鮮感,學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到滋生的集體感覺上,苦和累的感受就會顯得特別突出。因此,如在熟悉的操場上練習,應增加一些線路變化。另外或放一曲《運動員進行曲》,或在校內外尋找合適的環(huán)境進行耐久跑練習。學生在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中練習耐久跑,由于感官受到新的刺激,注意力就會得到轉移,跑途中苦、累的感覺就不再那麼強烈了。
將枯燥乏味的耐久跑練習,變成有趣的游戲競賽。教師在設計練習方法時,要創(chuàng)造出熱烈的練習氣氛,使學生勇于練習,樂于練習。例如,結合上文所講的分層教學法,給每組選擇適合的距離進行耐久跑接力比賽。這樣,學生在緊張而富有樂趣的氣氛中,練習的情緒就會高漲,教學的效益也就出來了。
進行項目搭配。在耐久跑教學中,教師選擇一些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與之搭配,并且規(guī)定,只有保質量地完成了耐久跑練習任務的同學,才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自己決定練習方式。由于這些搭配的項目深受學生喜愛,練習的方式又有一定的自由度,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學生想要參加這些練習,就必須認真的完成耐久跑的練習任務,從而使耐久跑的練習質量得到提高。
用跳繩、跳橡皮筋和跳健美操等練習來代替耐久跑練習。跳繩、跳橡皮筋和跳健美操是初中學生特別是女生比較喜歡的運動項目。跳繩和跳橡皮筋既可以原地跳,又可以行進間跳;可以單人跳,也可以多人一起跳,還可以據此演練出許多有趣的游戲和競賽來。而跳健美操練習則可以和耐久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生理、心理體難,并且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
組織學生進行爬山或登樓比賽,是提高學生耐力素質的上佳手段。爬山何等高樓本身就是鍛煉價值極高的有氧運動,在耐久跑教學中偶爾安排
一、二次,非但對學生很有吸引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幫助很大。
5重視放松和恢復的方法和效果
耐久跑運動時間長,負荷大,造成了學生身心較大的疲勞。因此,課后的整理活動就顯得尤其重要了。而通常的整理活動大多是與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一些肌肉放松練習。這些方法對消除神經較低落,不能盡快恢復到安靜狀態(tài),甚至影響其他科目的教學效果。我在這里介紹兩種方法,供同行們參考:一是轉移注意力放松法,即利用小游戲、反應練習和聽聽輕音樂等手段,使學生的注意力從痛苦的體內感受中轉移到教師所設計的情境中。從而達到放松的目的。二是意念放松法,所謂意會放松法就是讓學生用意識引導全身放松的一種方法,通過學生有意識地要求放松、安靜、自然、排除雜念的練習,達到消除大腦皮質細胞的疲勞和肌肉緊張狀態(tài)的目的。
6加強醫(yī)務監(jiān)督
每個學生的體質狀況都是不盡相同的,而耐久跑練習又是強度和負荷量都很大的一項劇烈運動。所以教師應對每個學生,特別是平時缺乏鍛煉、體質較差或患有慢性病的學生加強醫(yī)務監(jiān)督,課前、課中、課后都要測心率,詢問學生的自我感覺。有條件的可通過醫(yī)務室(醫(yī)院)測量血壓、尿樣檢查等。同樣組織學生認真進行自我監(jiān)督,了解自己身體的機能狀況,在上耐久跑課時適時調整自己的運動量(事先與教師溝通),避免出現運動創(chuàng)傷。
7耐久跑教學的注意事項
對患有心臟病、糖尿病、較嚴重的呼吸道疾病等不能參加劇烈運動的學生,最好不要讓其參加耐久跑練習,以免發(fā)生意外。教師可安排這些同學去參加一些較輕便的運動項目。
耐久跑教學中,對感冒的學生要減輕運動負荷量和強度,否則易引起疲勞,使感冒的癥狀加重,并出現其他的并發(fā)癥,給身體造成不良后果。
高度近視者切忌參加耐久跑練習。因為高度近視患者,脈絡膜發(fā)生了彌漫性萎縮、變形,特別是眼球的后極和黃斑病。耐久跑練習可能導致視網膜的剝離。
霧天不宜進行耐久跑練習。霧天氣壓較低空氣渾濁,飄浮在天空中的霧珠,除含有酸、堿、鹽、胺、苯等有害物質外,還含有塵埃和病原微生物等。學生在耐久跑時會吸入大量霧氣,對身體有害。
避免長期在水泥地上進行耐久跑練習。經常在硬地上跑步,容易發(fā)生小腿骨膜、根骨、足弓外側緣及膝關節(jié)周圍損傷,不利于提高學生耐久跑運動成績。
預防暈厥的發(fā)生。耐久跑后,往往有學生出現暈厥現象。那么如何來預防暈厥的發(fā)生呢?
首先要做好準備工作,使人體內臟器官盡早適應劇烈運動;其次是跑后做好整理活動,是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有張狀態(tài)慢慢恢復到安靜狀態(tài),切忌立即停止運動;最后是教師要引導學生經常性的參加體育鍛煉,促使學生機體機能水平和運動素質的提高。
初中女學耐久跑教學心得體會3
“五步教學法”的心得體會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鍛煉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徑。為了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我校教師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認真分析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以及低效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一切從實做起。確立了以 “課內導學、課內展示、課內解惑、當堂訓練、課內總結”五步教學法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課內導學、課內展示、課內解惑、當堂訓練、課內總結
在“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口號下,我校確立了以 “課內導學、課內展示、課內解惑、當堂訓練、課內總結”五步教學法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們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對五步教學法進行探索和學習。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我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課內導學:
(一)、導學案的設置
(1)認真鉆研教材和標準,吃透教材的重點、難點。在學習的要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的基礎上,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準確的制定出學習目標,并對教學做一個初步設計設想。
(2)、知識問題化:將教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精心設計出來。使學生通過對學案的學習來掌握知識、方法和技巧,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3)問題層次化:導學案所涉及的課堂內容,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難,分層探究,有序引導,體現出知識的逐步生成過程。
(二)、教師正確使用導學案
1、解讀學習目標
課前,教師用1分鐘左右的時間引導學生對學習目標進行解讀和分析,使他們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方向。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在以后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里主動地圍繞目標進行探究和學習。
2、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重點和疑點放手讓學生討論;提出問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解答;結論或規(guī)律放手讓學生概括;知識結構體系放手讓學生構建。
3、教師一定要巡視指導,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包括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思維習慣、明顯的學習障礙、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等等,以使引導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二、課內展示
1、展示時,展示的內容不宜太多,形式多樣,可以是搶答、必答、投影或者是板答等等。展示的時間上也應嚴格規(guī)定,一般控制在5-8分鐘之內為宜,否則將影響新課的教學。而對于復習課的課前展示時間則可以適當延長。
2、讓學生認識到展示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展示中,對有些問題只要答案正確便可一帶而過;而有些問題卻需要深入追究,問清楚來龍去脈。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將前面所學知識的疑點暴露出來,為后續(xù)學習排除障礙。
3、及時進行點評。對學生有爭議的問題要傾聽學生自己的解釋,指出錯誤并引導他們分析題目的正確思路和方法。除教師點評之外,也可以讓學生互評,找問題和差距,相互學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努力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多給學生鼓勵,多用贊美的語言,欣賞的眼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三、課內解惑
教師要安排8-10分鐘左右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缺乏必備的知識和能力,不知道如何去學習,只有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基本知識。因此,教師在課堂中的強調和點撥絕對不能丟掉.1、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就讓他們自己解決。但對于教學中的一些重、難點和好的思維方法,教師該講的還要講,該強調的還要強調.在學生已形成的知識基礎上,教師進行適當的點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形成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師引導學生指出錯誤,分析錯因,通過互相評價討論,更正錯誤,尋求做題的規(guī)律,幫助他們歸納,上升為理論,并指導他們對其進行綜合運用。引導他們學會和運用數學中蘊涵的方法,使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更透徹,形成清晰、邏輯性強的數學解題思路。
3、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yǎng)一批得力的助手,引導和鼓勵他們圍繞知識自己發(fā)現問題,在學習中探究和懷疑,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遇到難題時可以相互討論、質疑,還可以去教那些還沒有學會的學生,最后教師再在此基礎上進行指導和提升。
四、當堂訓練
1、練習要體現出在本堂課中學生的收獲——對新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起到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作用。一般按由易到難7:2:1的難易層次來設計,將有關的題目分層地呈現給學生,照顧不同層次學習有差異的學生。訓練不得少于15分鐘,讓他們逐步地往上爬樓梯,一直爬到知識的頂峰。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發(fā)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對教學的改進,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
2、當堂訓練有很多方式,教師要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選擇。比如可以是當堂測試、小組長檢查、教師抽查、當堂批改等方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來回巡視,通過師生間的互動來實現對學生的發(fā)展性評價。
3、當堂訓練要及時反饋、當堂糾正,通過訓練,內化為操作能力。并讓學生將錯題作為作業(yè)整理在錯題典型題集本上,下來多看、多思考,做到堂堂清。
五、課內總結
1、讓學生用2-3分鐘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和思考,找出本節(jié)課的疑惑點、重點和考點。促使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鞏固,提升他們的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2、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教師引導他們歸納出蘊涵的數學思維和方法,并對它進行靈活運用。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圍繞學生、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不斷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激活他們的思維,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因為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和教學組織.參考文獻:
[1]杜文華《.數學教學新策略》《.教育科學研究》,2001年第9期
[ 2 ]陳林.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效益[J].數理化學習,2008(10).[ 3 ]楊祥明,甘慶軍.新課程理念下重構有效數學課堂的探索與嘗試[A].江蘇省教育學會 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
初中女學耐久跑教學心得體會(共3篇)
初中耐久跑體育教學心得體會
耐久跑教學心得體會
耐久跑教學設計
《耐久跑》教學反思
初中女學耐久跑教學心得體會3篇(耐久跑教學后記)相關文章:
★ 2022初中生的讀書心得體會大全6篇(初中學生讀書心得體會)
★ 初中化學教學技能心得體會3篇(關于初中化學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 2022初中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4篇 中學軍訓心得體會以上
★ 2022初中生軍訓心得體會作文_2022初中生軍訓心得體會3篇(初中軍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作文)
★ 初中軍訓心得體會范本參考6篇 初中軍訓心得體會范本參考文章
★ 初中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3篇(中學數學老師培訓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