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課文《將心比心》教學反思9篇(將心比心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歡迎參閱。

課文《將心比心》教學反思1
一:
本次我選擇的是一篇略讀課文——《將心比心》,這是一篇很簡短的小文章,文中用兩個小事例展現(xiàn)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yīng)將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換取他們的真心,這樣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自由閱讀,同桌,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將自己感動的語句畫出來并寫出感受,然后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v觀整節(jié)課,切實有效的學習效果得到了聽課老師們的肯定。但是在上課、評課的整個過程中也引發(fā)了我很多的反思。
一、“將心比心”在字典上的解釋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替對方著想。但課文中兩個例子,(阿姨幫助奶奶開門,是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母親寬容與體貼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她那即將當護士的女兒。)給人的感覺是他們幫助別人是希望別人也能給他們給予幫助。這與我們平常經(jīng)常所說的幫助別人不求回報有一定的距離。在教學中,我們該如何處理比較恰當而不造成這種誤解?所以最后的總結(jié)應(yīng)該定位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上?我個人認為文章雖然講了兩個小故事,涉及到了尊老愛幼,但我們在講授時不能僅限于文本本身,就將主題定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上,這樣的思維方式太局限。會不會在引導(dǎo)上有誤?讓學生覺得只有老人和孩子是值得將心比心的,而其他年齡段的人是不是就可以不必了呢?所以最終我還是選擇了“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角度。卻和老教師們的思路不同,我應(yīng)該在日后怎樣去處理這些類似問題呢?
二、課前,我雖然意識到應(yīng)盡量避免一些問題。但在教學中,由于教學機智不夠,還是出現(xiàn)了很多遺憾。如,請學生說說生活中將心比心的事情時,時間不夠,不能讓學生暢所欲言,對學生出現(xiàn)的突發(fā)問題也沒有及時的予以回應(yīng)和糾正。如果能抽更多的時間來解釋和引導(dǎo)學生的思路,相信對學生理解“將心比心”會更有幫助。
看來,教學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以后的教學中,吾將上下而求索!
略讀課文究竟該怎么上呢?我只是粗淺地認為略讀課文也應(yīng)該做到“精”、“略”得當。雖然略讀教學講究“簡”、“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則略讀就成了“泛讀”,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學時間的限制,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們需要反復(fù)斟酌,尋找準確的著力點,從而使力氣真正花在刀刃上。正如《將心比心》中出現(xiàn)了兩個小故事,該如何把握呢?是兩個都具體展開還是選擇其一?在反復(fù)的思考后我選擇了后者,我就課文中第二個故事而展開具體化,事實證明這樣既節(jié)省時間、不顯重復(fù),教學效果又良好。
其次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yīng)更關(guān)注學生的自學能力,不用過分注重朗讀等方面的重復(fù)指導(dǎo),應(yīng)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機會讓其大膽自學,讓學生的課堂學習不受拘束。最后在教育意義上,我想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一定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fā)為他人著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作為老師的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學中也學會了將心比心,這是我更有價值的意外收獲。
課文《將心比心》教學反思2
略讀課文究竟該怎么上呢?我只是粗淺地認為略讀課文也應(yīng)該做到“精”、“略”得當。雖然略讀教學講究“簡”、“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則略讀就 成了“泛讀”,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學時間的限制,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們需要反復(fù)斟酌,尋找準確的著力點,從而使力氣 真正花在刀刃上。正如《將心比心》中出現(xiàn)了兩個小故事,該如何把握呢?是兩個都具體展開還是選擇其一?在反復(fù)的思考后我選擇了后者,我就課文中第二個故事 而展開具體化,事實證明這樣既節(jié)省時間、不顯重復(fù),教學效果又良好。
其次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yīng)更關(guān)注學生的自學能力,不用過分注重朗讀等方面的重復(fù)指導(dǎo),應(yīng)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機會讓其大膽自學,讓學生的課堂學習不受拘束。最后在教 育意義上,我想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一定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fā)為他人著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作為老師的我,通過對本 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學中也學會了將心比心,這是我更有價值的意外收獲。
課文《將心比心》教學反思3
常常聽到這樣的對話:“這篇(略讀)課文我用了兩個課時才上完。你呢?”“一個課時。略讀課文嘛,學生讀讀說說就行了。”我想,前者是將略讀課文的教學等同于精講課,后者則是將略讀課文忽略了。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略讀指導(dǎo)卻需要提綱挈領(lǐng),期其自得?!标P(guān)于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教學用書》有明確要求:
一是內(nèi)容上,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課文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要求。
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閱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我想,編者安排略讀課文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要我們訓練學生略讀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課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讓我們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因此,我這樣設(shè)計了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四篇課文《將心比心》的教學:
一、談話導(dǎo)入,揭示課題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的尊嚴,同時贏得了人們的尊重。今天,我們學習《將心比心》,能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嗎?課文寫了哪些將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讀通讀順課文,想想課文寫了哪兩件將心比心的事?
三、細讀課文,探究情感
1、默讀記敘這兩件事的一、二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動?
2、在自學基礎(chǔ)上小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生交流讀后感受,教師引導(dǎo)重點探究以下問題:讀母親平靜的話,思考:母親的'“寬容”體現(xiàn)在哪里?母親又是怎么鼓勵護士的?她為什么能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5、多種方式讀課文最后一段,結(jié)合生活實際,談?wù)勛约旱睦斫狻?/p>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拓展延伸,總結(jié)專題
1、創(chuàng)設(shè)情景,模擬對話,說明“將心比心”:
⑴ 公共汽車上,一位少先隊員給老奶奶讓座。
⑵ 公路邊,你看見一位老爺爺正在植樹。
2、對本組內(nèi)容進行簡單回顧。
3、小練筆:
寫在做人處事上給你啟示的一個人或是一件事。
課文《將心比心》教學反思4
中國有句成語,叫作“將心比心”。意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度f善集》中有云:“物我一體,將心比心”。“將心比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秾⑿谋刃摹愤@篇課文除了告訴我們這些道理之外,還有什么呢?為幫助大家深入理解課文,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將心比心課文解析,希望對大家理解全文有幫助。
1課文簡說。
中國有句成語,叫作“將心比心”。意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度f善集》中有云:“物我一體,將心比心”?!皩⑿谋刃摹笔侵腥A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本文以“將心比心”為題,通過發(fā)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文章最為感人的是兩處人物的語言描寫。
其一:“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p>
這位“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別人,沉重的大門一旦松手,就會撞到后來的尾隨者,于是她一直等后來者跟上才松手,然后想到自己,希望自己的媽媽遇到這樣的情況時,也有人會這樣做。這就說明,人人都希望能獲得更多人的關(guān)心和幫助。然而想獲得別人的幫助,首先要自己先去關(guān)心、幫助別人。體現(xiàn)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想境界。
其二:“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y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p>
同樣,要想得到別人的寬容和鼓勵,就要自己先去寬容、鼓勵別人。文中的那位母親正是這樣想的,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以自己對他人的寬容和鼓勵,換取他人對自己的寬容和鼓勵。
PS:是啊,堅持吧,風雨過后肯定會有美麗的彩虹!!!
課文《將心比心》教學反思5
《將心比心》是一篇很簡短的小文章,文中用兩個小事例展現(xiàn)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yīng)將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換取他們的真心,這樣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自由閱讀,同桌,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將自己感動的語句畫出來并寫出感受,然后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v觀整節(jié)課,切實有效的學習效果得到了聽課老師們的肯定。但是在上課、評課的整個過程中也引發(fā)了我很多的反思。
課文中兩個例子,(阿姨幫助奶奶開門,是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母親寬容與體貼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她那即將當護士的女兒。)給人的感覺是他們幫助別人是希望別人也能給他們給予幫助。這與我們平常經(jīng)常所說的幫助別人不求回報有一定的距離。
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yīng)更關(guān)注學生的自學能力,不用過分注重朗讀等方面的重復(fù)指導(dǎo),應(yīng)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機會讓其大膽自學,讓學生的課堂學習不受拘束。最后在教育意義上,我想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一定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fā)為他人著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作為老師的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學中也學會了將心比心,這是我更有價值的意外收獲。
課文《將心比心》教學反思6
本文以“將心比心”為題,以通過發(fā)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因為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然后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看看哪一小組概括的既準確又精練?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
其次,重視朗讀和讀后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如在學習第二個故事時,我讓學生細讀觸發(fā)點——只見母親輕輕地對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找得很準,并且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地擴散深入開來:數(shù)數(shù)媽媽說的話,幾個字,簡簡單單。請你深入到這個故事中,再去讀一讀、品一品,你還會覺得簡單嗎?“再來一次”對這位剛參加實習的護士來說這僅僅是簡簡單單的七個字嗎?普普通通的一位母親,她為什么能有如此不簡單的舉動,說出如此不簡單的話呢?請聯(lián)系下文再去體會。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到:透過母親“平靜的眼神”和“輕輕的話語”,可見母親把那位護士當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勵她,支持她,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女兒在將來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勵。在這樣有層次的導(dǎo)學中,學生深層次地感受、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促進思維發(fā)展,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產(chǎn)生“一處傳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我還注重課堂資源的整合,如始終將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貫穿導(dǎo)課、品讀、結(jié)課,同時又引入了臺灣作家羅蘭的話,以及《紅樓夢》中的“得饒人處且饒人”、張九齡的“記人之長,忘人之短”、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做到了拓展與文本的緊密結(jié)合。
課下,一個學生故意踢了一下前面的同學,前面的同學便來告訴我,我說:“我們不是剛學完《將心比心》嗎?如果你能多一份寬容和尊重的話,我想他也會不好意思的。”他聽了點點頭,沒有再追究下去,而踢人的那位同學聽了,臉一下子就紅了,不好意思地低下頭。我想他是知道了應(yīng)該將心比心了吧!
課文《將心比心》教學反思7
學校安排蘇老師呈現(xiàn)的一節(jié)和樂課堂展示課,如一場及時的春雨滋潤了我干渴的心田,也化解了我心中的疑惑:課堂上如何充分尊重學生,發(fā)揮他們的主體地位,使他們真正地融入課堂,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呢?
《將心比心》是篇略讀課文,通過發(fā)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件小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宜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在備課、上課時就一直想著該怎么樣才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性!
導(dǎo)入時,直接點題。
“同學們,在本單元的單元導(dǎo)讀課上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將心比心”中的兩件事,那現(xiàn)在我們就走進這兩件事看看其中的奧秘即可。
初讀時,要求理出我所經(jīng)歷的兩件事。
本以為學生能輕松應(yīng)對,沒想到學生概括兩件事情時花的時間比較多,如果是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能夠節(jié)省出時間,那么后面就不會省略那么多的內(nèi)容,顯得整堂課很空洞,為什么說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時間浪費了太多呢?那是因為學生的語言過于嗦,不能抓住要點,這也是學生急待提高的一種學習能力,今后還將加強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
再讀時,我指導(dǎo)學生試著運用“移情體會”法。
讀書時,讓學生思考:“如果你是那位阿姨你會怎么做?如果你是文中那位被扎針的母親,你會這樣做嗎?”針對上述問題與文本對話。在相互交流中,反復(fù)讀文中人物對話,站在別人的角度為別人想想,既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使文章中心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
結(jié)課時,小練筆擠進課堂。
針對這篇課文訓練點,那就是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描寫手法訓練學生的寫話能力,讓“將心比心”的思想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這樣學生既得到了“將心比心”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又鍛煉了寫作能力,一舉兩得!但終因時間關(guān)系,小練筆沒有當堂完成。
本節(jié)課得失參半。在未來的道路上,我將“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引領(lǐng)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边@個理念進行下去,踐行在我的語文課堂上,讓學生真正的從語文課中享受到快樂和幸福。
課文《將心比心》教學反思8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通過與文本人物的對話交流,受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熏陶;同時體會作者如何進行人物語言描寫,而使表達產(chǎn)生感人的效果。
三、突破重、難點的措施及方法:
通過對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學習,理解穩(wěn)重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人物的品質(zhì)。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五、學習準備:
收集有關(guān)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六、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dǎo)入,揭示課題。
1、師講述故事 有一位年輕的母親因生活所迫,肩負起了照顧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雖然艱辛,但她無怨無悔。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的婆婆端水洗腳,這儼然已成為家中一道溫馨而又特殊的風景。 有一天,這位母親為婆婆洗完腳回房間時看到自己的兒子晃晃悠悠地端來一盆水,她感到非常驚訝,這時,孩子用稚嫩的聲音認真地說:“媽媽,洗腳?!笨粗绱速N心,懂事的孩子,母親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動地淚流滿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來她為婆婆洗腳的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
2、聽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孩子受媽媽的感染,將心比心,學會了孝順自己的媽媽。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也講述了兩個感人的故事。請大家打開課本翻到第八課,用自己最甜最美的聲音來朗讀課文,看看課文給我們帶來了哪兩個感人的故事。(板書:8、將心比心)
(1)、檢查多音字:扎血
(2)、生回答講了哪兩件事?(幫助推門,理解過失)
(3)、經(jīng)歷了這兩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溫暖、幸福)
三、感悟課文,品味語言
你說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親身經(jīng)歷著這兩件事,你的心里一定也會感到幸福溫暖與幸福?那么,事情的那些地方溫暖了你的心,令你感動呢?
(一)交流第一件事 1、描寫阿姨動作的句子:
(1)學生自由談體會 (從這里可以看出阿姨的善良,阿姨的善良,溫暖了我的心)。
(2)這位阿姨幫助的是她的親人和朋友嗎?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會怎么想?
(3)面對這樣一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與真誠地幫助,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下這個句子,讀出暖暖的感覺。
2、描寫阿姨語言的句子:
(1)學生自由談體會 (是啊,阿姨的心中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自己的老母親,這種純潔的愛,令你沉浸在溫暖之中是嗎?)
(2)從阿姨的話中讓我們結(jié)識了一位 的阿姨,同時也讓我們明白了:要想獲得別人的關(guān)心和幫助,首先要自己先去關(guān)心、幫助別人。
(二)、交流第二件事 1、“母親被連扎兩針,還對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
(1)、如果你遇到了這樣被扎了兩針的情況,你會怎么樣?
(2)、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者是責備,而母親為什么還那么平靜,難道不痛,你猜猜她當時是怎么想的?
(3)、你認為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2、有關(guān)母親說的話
(1)、學生談感動原因。
(2)、師:這位母親很愛孩子,想著自己的孩子,心里裝的都是孩子,他想讓自己的孩子得到別人的寬容和鼓勵,就必須 。
(3)、聽了母親的話,“我”的心情是溫暖的、幸福的,一開始我的心情就這樣嗎? 練筆:原來想責怪護士的我,因為母親的話語,而感到溫暖和幸福。將心比心,激動地想:“?!?/p>
四、拓展空間,升華情感。
1、過渡:同學們,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撐,生活中,我們用理解、寬容與關(guān)愛對待一個個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案袆又袊笔笕宋镏涣中阖懭耆缫蝗?,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義務(wù)贍養(yǎng)了六位孤寡老人,她的兒女以她為驕傲,她的事跡令九州動容。同學們,在我們身邊你是否發(fā)現(xiàn)了將心比心的事例?誰能說說。
2、學生自由回報。
3、一段默默的祝福,一句輕輕的問候,一次緊緊的依偎,一聲深深地安慰,都是“將心比心”的表現(xiàn)。所以文中的阿姨會這么想:(齊讀小黑板上阿姨和母親的話)
1.《將心比心》教學設(shè)計
2.將心比心教學設(shè)計
3.關(guān)于將心比心教學設(shè)計
4.《將心比心》教學設(shè)計與反思
5.將心比心精彩的教學設(shè)計
6.《將心比心》教學設(shè)計(兩篇)
7.將心比心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8.課文《窮人》教學設(shè)計
9.課文《散步》教學設(shè)計
10.課文《黃山奇石》教學設(shè)計
課文《將心比心》教學反思9
將心比心課文
奶奶給我講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她跟上來才松開手。當奶奶向她道謝的時候,那位阿姨輕輕地說:我的媽媽也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聽了這件事,我的心溫暖了許久。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親去醫(yī)院輸液,年輕的護士為母親扎了兩針也沒有扎進血管里,眼見針眼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幾句,一抬頭看見了母親平靜的眼神她正注視著護士額頭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邊的話。只見母親輕輕地對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第三針果然成功了。那位護士終于長出了一口氣,她連聲說:阿姨,真對不起。我是來實習的,這是我第一次給病人扎針,太緊張了。要不是你的鼓勵,我真不敢給您扎了。母親用另一只手拉著我,平靜地對護士說:這是我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y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聽了母親的話,我心里充滿了溫暖與幸福。
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guān)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與理解。
課文解析:
中國有句成語,叫作“將心比心”。意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度f善集》中有云:“物我一體,將心比心”?!皩⑿谋刃摹笔侵腥A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秾⑿谋刃摹愤@篇課文除了告訴我們這些道理之外,還有什么呢?為幫助大家深入理解課文,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將心比心課文解析,希望對大家理解全文有幫助。
1課文簡說。
中國有句成語,叫作“將心比心”。意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萬善集》中有云:“物我一體,將心比心”?!皩⑿谋刃摹笔侵腥A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本文以“將心比心”為題,通過發(fā)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文章最為感人的是兩處人物的語言描寫。
其一:“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
這位“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別人,沉重的大門一旦松手,就會撞到后來的尾隨者,于是她一直等后來者跟上才松手,然后想到自己,希望自己的媽媽遇到這樣的情況時,也有人會這樣做。這就說明,人人都希望能獲得更多人的關(guān)心和幫助。然而想獲得別人的幫助,首先要自己先去關(guān)心、幫助別人。體現(xiàn)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想境界。
其二:“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y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
同樣,要想得到別人的寬容和鼓勵,就要自己先去寬容、鼓勵別人。文中的那位母親正是這樣想的,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以自己對他人的寬容和鼓勵,換取他人對自己的寬容和鼓勵。
課文《將心比心》教學反思9篇(將心比心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相關(guān)文章:
★ 二年級上冊黃山奇石教學設(shè)計5篇(黃山奇石課文二年級教學設(shè)計)
★ 二年級《北京》教學反思12篇(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 《閃光的金子》教學反思12篇(閃光的不僅僅是金子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