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反思12篇,供大家參考。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反思1
習慣是一種持久的耕耘,花是收獲的果。
本冊要求學生懂得預習、復習的重要性,逐步培養(yǎng)課內(nèi)外自主預習、復習的習慣,并結合平時的教學,使學生了解認真完成作業(yè)的重要性和應具備的態(tài)度及有關要求,逐步養(yǎng)成認真完成課內(nèi)外作業(yè)的良好習慣。
預習和復習要求早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提出了,只不過隨著年級的增高,要求隨之提高。所以,預習要求只讓學生回顧了一遍,并布置晚上的家作就是預習第一篇課文,通過實踐檢驗預習能力和效果。課堂上,我和學生們一遍看圖一遍交流,讓學生明確預習和復習的過程中都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并表揚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學生。接著,我又請立刻班上預習習慣比較好的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通過榜樣的垂范來帶動一部分不夠自主的學生重視起來。最后,讓學生明確預習和復習的異同點,明確兩者之間的關系,明確缺一不可的重要性。
交流“認真完成作業(yè)”這一環(huán)節(jié),首先和學生一起欣賞了書上的優(yōu)秀學生作業(yè),反思自己的,認識到不足和今后努力改進的方向。接著出示了開學后書寫認真的作業(yè),提出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讓學生取長補短,努力改進自己的作業(yè)。我們又欣賞了插圖,進行了交流,讓學生談自己的感想,明確認真完成作業(yè)的重要性。
習慣養(yǎng)成教學,是一項恒久的工程,是一種品德的積淀,更是日常的鞭策與鼓勵。希望我的孩子們能更好的做好自己。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反思2
新學期開始,重新回到講臺,繼續(xù)我的教書生涯。每個孩子都想做一個聰明的孩子,于是我寫下了“聰”.古人就知道聰明的人總是知道傾聽。所以小朋友要變得聰明就要認真聽老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fā)言。孩子們雖然并不認識這個字但是聽了這番講解立馬來了精神,格外認真起來。在學習認真寫好鉛筆字時,我們一起復習了小懷素寫字的三部曲:
一、先看清字的形狀;
二、記住字的筆順;
三、再一筆一畫照著寫。
當然,孩子們的可塑性很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其效仿的對象。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對學生的熏陶和感染,首先要保持良好的讀寫姿勢,能寫一手漂亮的粉筆字、鋼筆字。其實這些學習習慣雖沒有學習過,但是在平時早已經(jīng)提過,我想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僅在于一兩節(jié)課的學習,而是在于堅持于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從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反思3
與課標實施之前相比,新課程理念下的體育教學已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課堂氣氛、學習參與、師生互動等教學因素都得到了較好的體現(xiàn)。但是在實踐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過度注重學生的主觀意愿,許多體育教師忽視了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導致了學生的課堂行為出現(xiàn)了無序、放縱等不良傾向,影響了教學質(zhì)量。筆者以為,由于室外運動、身體狀況等特點,體育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尤其重要。就小學生而言,體育課堂應特別重視以下幾個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一、遵守課堂紀律的習慣小學生自我調(diào)控能力差,心理和情緒波動大,注意力容易分散。養(yǎng)成遵守課堂紀律的習慣,學生就能集中注意力,主動排除干擾,自覺維護學習狀態(tài)。教師應不斷強化學生的體育課堂意識,讓學生明確體育課也是一項嚴肅的學習活動,也有課堂紀律要求,在此基礎上加強體育課堂常規(guī)訓練。課堂常規(guī)是對體育教學活動的規(guī)范,也是師生雙方共同參與體育活動的相互約定。所以體育課上教師應帶頭執(zhí)行課堂常規(gu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為學生作出表率和榜樣。同時應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課堂常規(guī)訓練,要讓遵守課堂常規(guī)內(nèi)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成為體育學習的自我規(guī)范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反思4
好習慣讓人終生受益,我們每冊書的開篇就安排了“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我從不敢懈怠。針對班級實際情況,我一改傳統(tǒng)式的看圖說話、模仿操練,以學生朗讀活動替而代之,教學中,我以一篇小詩《開學>讓學生練習朗讀。在朗讀活動中貫穿讀書姿勢的訓練與讀書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也隨之高漲,朗讀能力也在自己練習與欣賞同伴中不知不覺提高了。 另外,在教學中,我也告訴學生,朗讀時,光讀也不行,應該帶著思考去讀,每次訓練時,提醒學生要養(yǎng)成身正、肩平的讀書姿勢,以及讀書時的專注。當然,光靠課上幾分鐘練習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在平時的學習中,生活中,時時提醒學生,關注學生,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朗讀、背誦、閱讀變成一種真正的樂趣。當然,課堂上我們只能教學朗讀背誦的方法要求,課題中的“勤于”兩字要在課后落實。所以,習慣養(yǎng)成功夫在課外。
現(xiàn)在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對我們班極大部分同學能逐個養(yǎng)成一個又一個好習慣充滿信心,但班級里大概還有那么幾個同學我也很擔憂,剛開學紀律觀念差,學習習慣也就很差。我想習慣的養(yǎng)成不在于一朝一夕,只要堅持去做一定能有所改變。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反思5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設想
這一冊教材一共安排了兩項內(nèi)容:第一是“勤查字典”;第二是“主動識字”。前者側重于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而后者則側重思想意識的強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對于側重操作層面的內(nèi)容,除了要注意具體方法的指導之外,也要重視“符合客觀規(guī)律思維模式”的建構,而對側重思想意識培養(yǎng)的內(nèi)容,除了要充分重視“符合客觀規(guī)律思維模式”的建構之外,同樣要注意“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導和練習。有的東西看起來并不起眼,但它卻一輩子有用;有的東西一時有用,但它卻一輩子無用。諸如“勤查字典”、“主動識字”之類的習慣大概都屬于前者。
教學要求:
1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彩圖或教學掛圖,并結合平時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應具備的態(tài)度。在掌握有關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逐步養(yǎng)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書的良好習慣。
2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彩圖或教學掛圖,并結合課內(nèi)外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主動識字的意義和應有的態(tài)度,結合勤查字典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逐步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訓練學生勤查字典和有關工具書。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意識、態(tài)度,了解主動識字的途徑。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內(nèi)容:指導看圖,知道養(yǎng)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的重要性。
要求: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
重點: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養(yǎng)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加以運用。
一 回顧,導入新課。
1回憶以前我們學過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2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4”
3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個好習慣:勤查字典(板書、齊讀)
1出示第一頁的三幅圖,自己看看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了解這三幅圖是老師在教同學們查字典。
2你知道都有哪些字典嗎?(教師出示字典、詞典)你用過哪些?對我們有什么用?
3出示第二幅圖,自己看看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了解這三幅圖是同學們自己在認真地查字典。
4練習查字典。
教師出示一段文字,學生拿出自己的字典查出不認識的字。
三 總結:
今后我們在看書學習的時候,遇到不認識的字又多了一個好老師——字典,讓我們在它的幫助下,一步步邁上知識的高峰。
第二課時
內(nèi)容:指導看圖,知道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好習慣的重要性。
要求: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好習慣。
重點: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好習慣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加以運用。
一 回憶,導人。
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好習慣?
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一個好習慣:主動識字(板書,齊讀)
二 學習第二個好習慣。
1出示第一幅圖,說一說圖上畫了什么?
我們以前是怎樣學習生字的?
這就是主動識字的內(nèi)容。
2出示第二幅圖,說一說圖上畫了什么?
一個學習小組的同學在給老師講他們學習的結果。
3出示第三幅圖,說一說圖上畫了什么?
兩個同學在放學的路上讀路邊的商店招牌。
4你在主動識字方面是如何做的?
三 總結。
教學反思: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長期地、不懈地訓練、堅持。第一課時,我結合本學期的目標之一——學習部首查字法進行教學,使得空洞的說教變得豐滿起來,變得有血有肉,孩子動起來了,注意力更集中,效果更好。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反思6
本冊要求學生在仔細觀察課本圖畫或教學掛圖的基礎上,結合平時的教學實際,了解讀書做筆記的意義和作用,初步掌握讀書做筆記的方法,逐步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和使用工具書的良好習慣。
讀書做筆記。我先和孩子們交流了讀書做筆記的好處,有的說能提高寫作水平,有的說能提供寫作的機會,能將記憶長期保留,積累珍貴的見聞或資料,等等。我給他們介紹了名人堅持讀書做筆記的事跡,并告訴他們,我們已經(jīng)是五年級的學生了,今后的道路還很長,如果養(yǎng)成讀書做筆記的習慣,對于今后的成長是大有幫助的。就像老師堅持天天備課、寫反思一樣,長期堅持,你會發(fā)現(xiàn)做筆記這件事會變得越來越輕松了。
事實上,我們五(X)班的孩子在兩年前就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讀書寫批注的良好習慣,而且有一部分孩子,能寫出大段的感想。但是語文學習的名目是很多的,由于語文時間的缺失,能堅持每天都讀書寫筆記的孩子是很少的。
隨時使用工具書。首先我和孩子們一起交流了身邊有哪些工具書,這些工具書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一交流,我才發(fā)現(xiàn),農(nóng)村孩子身邊的工具書是少之又少的,基本上就添了新華字典,個別的也就多了成語詞典。我給孩子們介紹了《漢語拼音詞匯》、《學生辭海》等平時經(jīng)常能用到的工具書,發(fā)動他們利用雙休時間去新華書店走走看看,見識一下各種工具書。農(nóng)村教學資源的缺乏導致學生的接觸面狹窄,這學期,我一定要多利用多媒體,來讓這些孩子多接觸新鮮事物,多增長知識。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反思7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標準”倡導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也是本套教材的一項主要目標。既然如此,那么我們教師首先在思想上就得重視起來,切切實實把這部分內(nèi)容抓緊抓好。
四年級下冊的《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8》共分兩個部分:其中第一至三頁為“堅持寫日記”;第四、五頁為“愛護圖書”。教材均用圖片直觀地給學生展現(xiàn)了教學內(nèi)容。在理解上沒有太大難度,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認識到“堅持寫日記”和“愛護圖書”的好處,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自發(fā)地這么去做,不然就只是紙上談兵,流于形式了。所以我為這節(jié)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是: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圖畫,了解寫日記和愛護圖書的意義、要求和方法,養(yǎng)成堅持寫日記和愛護圖書的習慣。
為了實現(xiàn)這個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以故事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老師先給大家將一個故事……”,每到這時學生們的眼睛總會閃爍出興奮的光彩,于是我便將關于著名作家托爾斯泰堅持寫日記的趣聞軼事娓娓道來,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認真中還透著一分敬佩。接著我又選擇了《雷鋒日記》中的幾則與學生分享,學生興致很高,畢竟雷鋒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故事幾乎人人都能說上一兩個。
第二,討論寫日記的好處。
“既然這么多在事業(yè)上有作為的人都有寫日記的習慣,那它一定有不少好處,你能說說嗎?”從有寫日記經(jīng)驗的到從沒寫過日記的,大家七嘴八舌說出不少,我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能為自己提供寫作的機會,提高寫作水平。
2、通過對看到的、聽到的事情或者一些問題的思考,幫助自己總結經(jīng)驗教訓,進一步明白自己該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
3、一些事情時間長了總是會遺忘,寫日記可以克服這一點,從而積累一些珍貴的見聞或資料等等。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我列出了本冊書中需要通過堅持觀察、記錄才能較好完成的習作名稱:《推薦雛鷹獎章獲得者》、《寫自己在生活中的新發(fā)現(xiàn)》、《談談對熱點話題的看法》、《寫一兩種植物》、《記一次體驗活動》,這也從另一個層面上讓學生意識到堅持觀察、記錄寫日記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第三,思考怎樣才能寫好日記。
知道了寫日記有這么多好處,看來我們是該養(yǎng)成這個好習慣了。那問題又來了,該怎樣寫呢?學生閱讀例文,自由交流,最后板書總結。
“愛護圖書”這部分的教學設計與“堅持寫日記”較為相似,也是圍繞“為什么”、“怎么樣”展開教學的。
當然,經(jīng)過課后反思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我可以結合本班學生已有寫《每日一段》的習慣,由《每日一段》導入新課,“同學們平時的《每日一段》都寫些什么內(nèi)容呢?”讓學生暢所欲言,由此引入“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為日記的內(nèi)容”,這樣也許就更加水到渠成,而且也可以讓學生有話可說。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靠這一節(jié)課就可以養(yǎng)成的,這還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多加注意,多加指導。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反思8
本冊要求學生在仔細觀察課本圖畫或教學掛圖的基礎上,結合平時的教學實際,了解學會自主修改習作的意義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習作的方法,逐步養(yǎng)成自主修改習作的良好習慣。懂得多種渠道學語文的道理,培養(yǎng)他們從小養(yǎng)成多方面積累、多渠道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自主修改作文。我先和孩子們交流了自主修改作文的好處,并一起讀了書上一位小學生修改的習作的一部分,通過交流和學習,學生們明白了習作不可能一次就寫得盡善盡美,需要經(jīng)過反復修改。同時修改習作時要邊讀原文邊修改,發(fā)現(xiàn)寫錯的字、用得不準確的詞語、不通順或前后意思不連貫的句子以及用錯的標點符號,都要修改。寫作有時會遺漏某個方面的內(nèi)容,修改時應在適當?shù)牡胤教砩先?。要用修改符號修改習作,?jīng)過反復修改后的習作要重新認真謄寫上去。事實上,我們班的孩子早就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自主修改習作的良好習慣,但由于語文時間的缺失,能堅持反復修改的是很少的。
多種渠道學習語文。首先我和孩子們一起交流了學習語文的渠道。所有學生都知道課堂是學習語文的主陣地。通過看圖交流,學生們孩子知道了參加實踐活動、上網(wǎng)、看電視、閱讀等都是學習語文的渠道,豁然開朗,明白了“處處留心皆學問”的道理。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反思9
教完了這一習慣篇后,我感覺到學生的學習習慣需要加強!其實我們每一位老師、家長都知道習慣的重要,但在對引導與培養(yǎng)方面做得遠遠不夠。
尤其是在讓學生學習握毛筆時,真的出乎我的意料:只有幾位學生能完全按照我的要求做到,其他的學生不是用手全握就是四指并攏著握等等,真是廳態(tài)百出。經(jīng)過多次示范、糾正,仍然有多名孩子無法正確地執(zhí)握。讓我有種任重而道遠之感!
已經(jīng)是三年級的小孩子了,但他們的種種表現(xiàn)讓我覺得他們好似剛踏進小學校園似的。它也讓我感覺到習慣的培養(yǎng)多么重要,又是多么地困難!
可以說在引導學生觀察學習時他們能很快地接受、理解,但在練習的時候又問題百出,何況說要讓他們完全地掌握,進而形成良好的習慣?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可能是老師、家長平時對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沒有重視,只要他們能完成任務、取得較好的成績就行了。只看結果,忽視了對習慣養(yǎng)成的教育。
習慣不良,姿勢不正,怎么能寫出優(yōu)美的漢字,又怎么會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反思10
開學之際,打開嶄新的語文書,引入眼簾的是《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本冊教材一共安排了兩項內(nèi)容:第一是“勤查字典”;第二是“主動識字”。前者側重于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而后者則側重思想意識的強化。前者也是后者的實施手段之一。因此,我用一課時的時間,把教學的重點定位在了“勤查字典”的“勤”字上。
何謂“勤”呢?我先讓孩子們給這個字組組詞。他們說“勤奮”“勤勞”“勤學苦練”“勤能補拙”……通過組詞,他們知道,“勤”是一種狀態(tài),就是努力,堅持著去做。接下來,我讓他們看圖說一說。圖上有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通過觀察說話后明白,無論在什么地方,和誰在一起,遇到不認識的字都要學會查字典。接下來,我又教學了用部首查字法查了“勤”字,看了它的意思,這樣對“勤”字的理解就更明確了。教學主動識字,我還是圍繞著“勤”字展開。圖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學習?他們在主動學習生字,也是“勤奮好學”的表現(xiàn)。對于孩子的學習途徑最主要的還是“看書”,因此,我最后還是鼓勵孩子們與字典交朋友,學會勤查字典。
當然,我知道,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長期地、不懈地訓練、堅持。在以后長期的教學中逐漸強化他們主動學習的意識,愛上查字典,愛上讀書學習。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反思11
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學生學好各門功課,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zhì)。本學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一課主要有三個內(nèi)容:一是培養(yǎng)學生讀書有選擇的習慣,二是讀書做記號的習慣,三是養(yǎng)成留心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通過三年的習慣篇的學習和平時習慣的培養(yǎng),學生已經(jīng)初步養(yǎng)成了一些較好的學習習慣。早在一、二年級時,我就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讀書做記號的習慣。大部分學生也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三年來每個孩子至少閱讀了二十多本書籍,對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也有一定的經(jīng)驗。對于讀書做記號的習慣,很多孩子也早已養(yǎng)成,并做到了不動筆墨不讀書,所以,課堂上我利用掛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弄清圖意,啟發(fā)學生將自己已經(jīng)養(yǎng)成的習慣和學習方法向同伴們介紹,并通過進一步討論交流來引導學生自我反思總結自己的習慣養(yǎng)成情況。提出自己的不足與改進方向,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但,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需要長期訓練,不斷鞏固,需要師生共同的毅力和耐力才能逐漸養(yǎng)成。對于學習習慣不夠好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更應該努力做到樹立典型,榜樣示范,耐心指導,持之以恒。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反思12
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根)
本冊要求學生了解閱讀課外書籍要有選擇和如何選擇,初步掌握選擇課外讀物的方法,培養(yǎng)善于選擇課外讀物的良好習慣。了解讀書要做記號和如何做記號,初步掌握讀書做記號的方法,培養(yǎng)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初步了解留心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
學會讀書。和學生交流“讀書有選擇”時,我先和學生共同探討書籍的魅力和讀書的重要性。然后引出購買書籍,繼而引出如何選擇書籍。學生們結合書上的圖畫,了解了選擇書籍可以翻看書的內(nèi)容提要,也可以請教老師和同學。接著,我請了班上的小書迷介紹了平時在父母的陪同下是如何在新華書店購書的,給其他同學借鑒,并讓其他同學提出更好的建議,以保證以后購書不會后悔,以保證選擇到自己更滿意的書籍。
和學生交流“讀書做記號”時,我先讓學生回憶一下我們平時做記號的方法,然后再觀察圖,通過看圖,糾正自己的錯誤姿勢,汲取別人更好的做記號方法。
學會觀察。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首先和學生一起欣賞了書上的圖,讓學生說說圖上有什么人,他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再要求說一說校園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然后結合圖,結合以前教過的觀察方法,說說怎樣觀察周圍的事物。通過交流,和學生們一起總結了觀察事物的注意點:1、按一定的順序,可由遠及近,也可由近及遠;可從上到下,也可從下到上。2、要有重點,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兩件事物上,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3、觀察以后要展開想象。4、觀察后要勤于動筆。
在交流的過程中也不無遺憾,有些孩子開學狀態(tài)不好,暑期里太放松了,開學一下子難以集中注意力,這也是在家習慣好壞的一種體現(xiàn)。這也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正?,F(xiàn)象,希望通過習慣養(yǎng)成的教學,所有學生都能開個好頭,為后面積極學習奠定基礎。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反思12篇相關文章:
★ 倍數(shù)和因數(shù)教學反思13篇 認識因數(shù)與倍數(shù)的教學反思
★ 《11-20各數(shù)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反思3篇 認識11到20各數(shù)的教學反思
★ 初三數(shù)學反思范文3篇(初三數(shù)學教學反思)
★ 幼兒園大班《區(qū)分左右》教學反思3篇 大班活動區(qū)分左右反思
★ 最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總結范文3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