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同一課堂,走進東莞》學習心得3篇,供大家賞析。

《同一課堂,走進東莞》學習心得1
“同一課堂” 不同構架 同樣精彩
2009年3年27日,全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大賽最高獲得獎者“同一課堂”現(xiàn)場教學擂臺賽,在南京市金陵中學河西分校拉開了序幕。這次活動由第六屆全國小學語文閱讀大賽一等獎獲得者、第七屆全國小學語文閱讀大賽特等獎獲得者與當?shù)厍嗄晷滦阃v一節(jié)課。他們對文本進行多元化解讀,呈現(xiàn)出精彩紛呈的課堂。我們有幸觀摩名師的“同一課堂”,感受到雖然構架不同,但課堂同樣精彩。
精彩一:新穎的導入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執(zhí)教的《楓橋夜泊》是這樣導入的:夜半鐘聲越千年,創(chuàng)設文化語境,瀏覽與寒山寺鐘聲有關的若干詩歌,從當代詩人陳小奇的《濤聲依舊》,到清朝詩人王士禎、明朝詩人高啟、南宋詩人陸游有關寒山寺鐘聲的詩句,引發(fā)對詩歌背景的聯(lián)想和想象。接著,在文化語境中質疑,為什么一代又一代的詩人都不約而同地寫到了寒山寺的鐘聲?很自然的引出張繼的《楓橋夜泊》。王老師穿越時空隧道,挖掘詩歌特有的意蘊,和孩子們一起感受經(jīng)典文化的獨有魅力。
精彩二:有效的讀書
毛立業(yè)執(zhí)教的《鷸蚌相爭》這篇課文,重點段鷸蚌爭執(zhí)的兩段話,毛老師抓住用盡力氣、毫不示弱來理解課文,在讀中理解寓意。全班同學分成兩組,分別讀鷸和蚌的話,兩組同學連著爭辯三次,第一次站著辯,第二次坐下辯,第三次趴在桌子上辯,學生讀書的聲音越來越小,進一步理解了“筋疲力盡”的含義。毛老師以對詞語的理解和積累為突破口,通過角色對話、情景表演以及各種形式的朗讀,深入與文本的對話,與故事的主人公對話來理解故事,這樣的讀書是行之有效的。
精彩三:巧妙的拓展
陳金龍老師執(zhí)教的《鷸蚌相爭》一課,在學生讀課文品悟完寓意之后,陳老師進行了及時的拓展。帶領學生走進歷史。簡介“戰(zhàn)國七雄”,有一次,趙國聲稱要攻打燕國。當時,著名的游說之士蘇秦,有個弟弟叫蘇代,也很善于游說。蘇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趙國去勸阻趙王出兵。到了邯鄲,蘇代見到了趙惠文王。趙惠文王知道蘇代是為燕國當說客來了,但明知故問:“喂,蘇代,你從燕國到我們趙國做什么來了?” “尊敬的大王,我給你講故事來了。”他要講什么故事呢?同學們馬上明白講的是《鷸蚌相爭》的故事。蘇代是怎樣講給趙王聽的呢?接下來,請學生當蘇代,老師當趙王,請學生講起了鷸蚌相爭的故事。巧妙的拓展讓學生再一次走進文本,再一次感悟了寓意。
??
同樣的課文,不一樣的教學設計,再加上老師個人風格的迥異,每節(jié)課給人的感覺各個不同,或沉穩(wěn),或風趣。這一個個精彩的瞬間的生成,包含了老師課下多少的心血。今后,我相信只要我們在課堂上關注教學細節(jié),精心打造教學細節(jié),從小事入手,以小見大,一定會創(chuàng)造出精彩的課堂。
《同一課堂,走進東莞》學習心得2
2018年小學英語“同一堂課,走進東莞”學習心得
安塘中心小學
歐玉英
2018年10月25日上午,我通過廣東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觀看了現(xiàn)場網(wǎng)絡直播課。兩位英語老師的示范課讓我耳目一新,回味無窮。這對于我來說,是一次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觀摩完這次網(wǎng)絡直播課,我寫下自己的感受,以此來勉勵自己。
一、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是一種單邊傳授的活動,老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向學生傳遞知識,而學生則是被動的接受者。這種“填鴨式”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學生缺乏思考交流的機會,抹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今天我看到現(xiàn)在的學生已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活動,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展開思考和交流,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張春艷和盧巧兒老師積極貫徹新課標的要求,“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為本”,在教學課堂中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合作的時間和空間,更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張春艷老師讓學生觀看Nick的視頻,讓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描述Nick,最后寫成了一篇小作文。老師開篇先復習了描述人物的句型,再讓學生輸出,最后過渡到小作文的形式,教學任務由易到難,層層深入,讓學生學有所得,體驗的了學習的樂趣。盧巧兒老師在課堂中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做報告,并且讓學生思考未來20年后上學的交通方式,這給予了學生思考、交流、展示的機會,體現(xiàn)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翁地位。
二、精心設計課堂活動,注重課堂實效。
隨著現(xiàn)代化技術的發(fā)展,教學手段也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被運用到課堂中,教學資源越來越豐富了。學生通過現(xiàn)代化教學媒體學習,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學習英語。實物圖片呈現(xiàn),直觀的視頻播放,讓學生從只有一本課本中解放出來。這些直觀的教學手段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提高了課堂質量。張春艷老師讓學生用ipad完練習并后臺監(jiān)控學生的完成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并講解。并且利用小視頻播放了馬云和Nick的事跡,讓學生深入了解兩位人物并進行思考完成教學任務。盧巧兒老師讓學生觀看電影片段:《Walking to school》啟發(fā)學生思考,進而讓學生想象20年后的上學交通方式,讓學生大膽思考,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把課堂實效落到實處。在教學中我們都追求一個目標:讓學生學到知識并運用知識,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不光是為了教而教,為了學而學。
三、關注學生全方面的發(fā)展。
英語課并不只是單詞、句型、對話和課文的簡單疊加,而是一個綜合體?,F(xiàn)代教學都倡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所以教學不僅僅是教授知識,更要注重學生的技能,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兩位老師的全英教學和嫻熟的課堂用語,無形之中鍛煉了學生的聽力和感知能力,激發(fā)了學生說英語的欲望。張春艷老師利用了思維導圖激發(fā)了學生的思考,并且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盧巧兒老師整節(jié)課融合了聽說讀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并進行了情感教育。
觀摩完兩位老師的示范課,我受益匪淺。我會學習兩位老師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養(yǎng)和專業(yè)能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英語老師!
《同一課堂,走進東莞》學習心得3
讀《洋思高效課堂》有感
數(shù)學教研組
早就耳聞洋思中學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等方面的不尋常。我認真的學習了洋學的教學模式,并把自己的學習心得記錄了下來。
洋思中學教學模式的程序是:出示這堂課的學習目標——出示這堂課的自學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學要求自學、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學生自學中的問題——學生匯報自學結果(優(yōu)先差生)——糾正、討論、指導自學結果——學生完成當堂作業(yè)、教師當堂批改作業(yè)。
通過對洋思中學教學模式的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洋思模式是要我們樹立自信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通過自然的課堂教學模式,自主的進行教學角色轉換,這是一種自生的原創(chuàng)精神。洋思提倡“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全過程讓學生像考試一樣緊張地學習。所謂“先學”,就是在課堂上,學生按教師提示的教學目標及學前指導,看書、練習。所謂“后教”,就是針對學生自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及練習中的錯誤,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兵”教“兵”,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教師只作評定,補充更正。所謂“當堂訓練”,就是讓學生當堂獨立完成作業(yè)〔時間不少于15分鐘),進行嚴格訓練,形成能力,這樣,使課堂教學的過程變成學生自學、探索、實踐的過程“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全過程讓學生參與,每節(jié)課都異常緊張。課堂用“2分鐘”“3分鐘”“5分鐘”計算,老師不停地布置各類“看書、自學、自讀、相互操練、背誦、練習”等任務,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讓學生自學,而每一步又都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自我學習、自我實踐的學習習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將學生課前預習,課后練習的時間全部轉移到了課堂,從而有效減輕了學生的學業(yè)負擔。
通過學習,我認為洋思中學課堂教學模式中最大的可取之處在于充分發(fā)揮各教師的教學熱情,營造了較濃的教研氛圍,每節(jié)課選編了一些精而少的訓練題,通過練習,能讓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
學習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洋思中學為我們提供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我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該怎么學,是單純的學習洋思的課堂教學模式還是學習洋思的創(chuàng)新精神呢,面對不同的學生,我想,洋思的教學模式有自己的特點適合我們借鑒,但是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結合我們學校學生的特點,形成適合我校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集思廣益,找到一條適合我們學校發(fā)展的教學模式,引進先進的教學觀念,真正的學好洋思,用好洋思的模式,做到為我所用,有創(chuàng)新,有發(fā)展。
《同一課堂,走進東莞》學習心得3篇相關文章:
★ 赴東莞市松山湖中心小學考察學習心得3篇(東莞市松山湖中心小學地址)
★ “實施有效課堂教學”專題培訓的學習心得體會3篇(高效課堂專題培訓心得體會)
★ 云課堂學習心得 線上學習心得2篇 學生看云課堂的心得體會
★ 高效課堂教學學習心得總結合集6篇(有效教學高效課堂 心得體會)
★ 思政課進學校進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篇(在學校思政課上的講話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