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關于向徐鋒同志學習心得體會范本3篇,供大家閱讀。
關于向徐鋒同志學習心得體會范本1
12月1日上午,徐鋒因病去世的消息傳開后,歙縣有關方面、鄭村鎮(zhèn)和潭渡村干部群眾以及徐鋒的親屬好友200多人,自發(fā)來到黃山市殯儀館,懷著悲痛的心情為他送上最后一程。當天中午,省委組織部和黃山市有關方面專門派人趕到歙縣,向徐鋒的親屬表示慰問。
2009 年,徐鋒從黃山學院畢業(yè)后,考取全省第二批大學生村官,擔任歙縣鄭村鎮(zhèn)黎明村(后并入潭渡村)村委會主任助理。在村里工作期間,徐鋒積極要求進步,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把工作作為事業(yè)追求,把自己作為群眾的孩子,利用自己所學專業(yè)知識,建起村級網站,開通“村民網上說事”欄目,推行黨務村務網上公開,幫助村民在網上銷售粉絲等農產品。
2012 年底,徐鋒被確診為肝癌晚期。治療期間,他主動把自己預約的匹配肝源,讓給另一名病情危急的住院病人,演繹了一段當代大學生“禮讓生命”的佳話。 2014年4月,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徐鋒完成了肝移植手術返村工作。鎮(zhèn)里為了照顧他的身體,安排他到鎮(zhèn)農經站工作,但他主動要求繼續(xù)兼任村主任助理。三四個月后,徐鋒在病情復查時被發(fā)現癌細胞擴散,不得不再次住院治療。住院期間,他依然惦記著自己的工作,幾次對前來看望的同事說:“對不起了,原來的有些事沒有做完,有些事沒有做好,只有拜托你們繼續(xù)做了。 ”
20 多天前,徐鋒意識到自己病情惡化,便斷斷續(xù)續(xù)以口述的方式,讓家人記下了他“寫”的一封感謝信,表達了他對人生、對事業(yè)、對親人的無限眷念。信中說:“我一生只有28年,但黨和政府為培養(yǎng)我、為挽救我的生命給了我很多很多,但我再也沒有機會為黨和人民工作了,再也沒有機會感恩社會了,我只能說一聲‘謝謝’。”“鄭村是我一生中唯一工作過的地方,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我十分留戀這片土地。我有一個愿望,在我死后,能埋在這塊土地上,讓我能看到鄭村鎮(zhèn)的發(fā)展……”
關于向徐鋒同志學習心得體會范本2
徐鋒同志是大學生村官隊伍中的杰出代表,始終信念堅定、心懷感恩,牢記使命、踏實肯干,在最平凡的崗位上抒寫了不平凡的青春,在短暫的生命歷程中留下了永不褪色的風采。他的事跡展現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優(yōu)秀品質,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做到見賢思齊,奉獻社會、服務人民。
一是學習他心中有黨、心懷感恩的高尚情懷。徐鋒同志始終把黨和人民放在心中,在彌留之際,仍不忘向黨和政府、向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致以深深的`感謝。他心中有黨、無限眷念的精神難能可貴。同樣作為一名在基層工作的大學生村官,應該學習他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不斷提高黨性修養(yǎng),強化為民服務的意識,同時心懷感恩,用實際行動回報組織的培養(yǎng)和人民的信任。
二是學習他投身基層、服務群眾的奉獻精神。徐鋒同志為人樸實、關心群眾,工作起來從沒有休息日的概念,對于村民的“使喚”隨叫隨到,還發(fā)揮計算機專業(yè)特長,幫助群眾增收致富。作為大學生村官,直接與最樸實的老百姓打交道,只有用心服務群眾,真心實意的為百姓干實事,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這句話,始終踐行“只講付出,不求回報”的奉獻精神,才能立足基層,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可,才能履行好大學生村官的工作職責。
三是學習他勤勤懇懇、踏實肯干的優(yōu)良品德。徐鋒同志曾沖在水庫搶險第一線,連續(xù)三天兩夜沒合眼。他熱愛事業(yè)、不忘使命,大病初愈就返回工作崗位,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仍惦記著工作。徐鋒同志這種忘我的工作精神,激勵著廣大村官要始終不計個人得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時刻將群眾的事情放在心中,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腳踏實地、勤勞肯干,以高尚的品德情操履行工作職責。
四是學習他大愛無私、樂于助人的高貴品質。徐鋒同志面對生死、無悔抉擇,在生命危急關頭作出“讓肝”善舉,用無私大愛抒寫了“生命的禮讓”。作為大學生村官應學習徐鋒同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發(fā)揚樂于助人的傳統(tǒng)美德,不僅要在工作上踏實肯干,更要在生活中無私奉獻,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建設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做貢獻。
作為大學生村官,我將時刻以徐鋒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心中有黨、心懷感恩的高尚情懷,學習他投身基層、服務群眾的奉獻精神,學習他勤勤懇懇、踏實肯干的優(yōu)良品德,學習他大愛無私、樂于助人的高貴品質。始終做到不畏困難、艱苦奮斗、求真務實、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發(fā)揚徐鋒精神,立足基層、立足實際,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使命感,發(fā)揮一名大學生村官的光和熱。
關于向徐鋒同志學習心得體會范本3
他叫徐鋒,大學畢業(yè)后成為安徽省第二批大學生村官的一員。2009年11月來到歙縣鄭村鎮(zhèn)原黎明村,后因行政村區(qū)劃調整,任潭渡村村委會主任助理。村里的鄉(xiāng)親說:“這個小伙兒跟我們親,是打心眼里愛著農村這塊土地。”
去年年底,徐鋒接到了一張診斷書。一個愛心傳遞的感人故事開始了……“既然來了,就得干出個樣子”
剛到村里,徐鋒就是個毛頭小伙兒,22歲的年紀,村民很難把他跟村干部的身份聯系上。
“我知道在這里需要的是踏踏實實干好每一件小事。我就想,既然來了,就得干出個樣子。”徐鋒學的是計算機專業(yè),到村后,他利用所學,耐心做起了文件建檔和統(tǒng)計工作,并為村里建起了村務網站。
村情不了解咋辦,走!到村幾個月,全村700多戶村民家都留下了徐鋒串門聊天、問寒問暖的身影。“這可真是個好孩子,經常來看我,還買來米面,好幾次留他在家吃飯,他卻又偷偷包了錢藏在碗底下。”潭渡村五保戶卓子有動情地說。
今年63歲的老黨員諸葛紀釵,前年的一場車禍導致癱瘓。徐鋒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在生活上幫助他,還經常帶書報給他看,增強他的生活信心。老人夸贊說,“這孩子懂事、踏實”。
潭渡村許多村民自制粉絲賣,但銷路不好。徐鋒了解情況后,給大家想了個點子:“在網上賣!”
“農忙時節(jié)徐鋒常來幫忙收山芋、做粉絲,幫助分析市場行情。”潭渡村華英粉絲廠廠長黃領華說,在小徐幫助下,農民自制的粉絲在網上銷量大幅上升,去年賣出了560萬斤。
一晃三年。2012年8月,徐鋒的任期已滿,他決定繼續(xù)留任。“在這里,我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也找到了實現理想、體現自身價值的途徑。”徐鋒說,“和村里的老百姓處久了特別有感情,我想為他們多做一些事情。”“先讓他移植,我還能再堅持一些日子”
正當準備在農村奉獻火熱青春的時候,2012年12月24日,徐鋒卻接到了一個晴天霹靂般的診斷書——肝癌晚期!(下轉第二版) ?。ㄉ辖拥谝话妫┦冀K不能接受這一現實的雙親,帶著兒子輾轉各大醫(yī)院復查,但最終還是接到浙江省腫瘤醫(yī)院“肝癌晚期,腫瘤直徑8公分”的病情通知。
父親一夜之間急白了頭發(fā),母親原本不好的眼睛因哭泣過多更加模糊,而50萬元肝移植手術費更是讓原本清貧的家庭難以承受。
“所幸的是徐鋒的病情還沒有擴散,剛剛在腫瘤醫(yī)院做了介入手術,花了3萬元。兒子非常懂事,參加工作這幾年節(jié)省積攢下了3萬元,加上我和他母親打工掙的和向親戚借的,湊了10萬元定肝源的錢。”徐鋒的父親說。
“徐鋒的情況,移植一定要快!”醫(yī)生說,馬上手術的話依然有很大希望。
今年1月18日,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終于尋到一個與徐鋒相匹配的肝源,但當徐鋒知道有個更嚴重的病人需要的時候,他又做出了一個決定:將肝源先給更需要的人。
“有人比我更急,更需要它,人家等著救命,就先讓他移植了,我還能再堅持一些日子。”1月22日上午,歙縣愛心人士到浙江看望徐鋒時,他依然笑著說。
“近來村里的工作特別多,統(tǒng)計工作、貧困戶慰問、網上銷售、扶貧項目……”病床上的徐鋒仍然最愛跟來看望他的人談潭渡村的工作,完全忘了自己是個重病患者。
“是那么多的好心人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1月15日,一份由歙縣縣委組織部起草的救助大學生村官徐鋒的倡議書迅速流傳。
倡議書在網上發(fā)出不到半小時,就收到了市民齊桂芬女士的捐款。在隨后的短短兩天時間內,徐鋒工作所在的鄭村鎮(zhèn)收到黨員群眾自發(fā)捐款5.8萬元。學生、農民、醫(yī)生、護士,許許多多沒有留下名字的人,都在為這個年輕的生命加油。
地處歙南的杞梓里鎮(zhèn)的群眾為徐鋒捐款29641元,鎮(zhèn)黨委書記吳成志說:“咱們鎮(zhèn)16個村,近年來了好幾名大學生村官,他們的工作、為人,在老百姓中有口皆碑,一聽說有大學生村官需要救助,捐款都很踴躍。”
“女大學生村官黃炊,身患白血病,在得知我的消息后,把各地大學生捐給她的14800元捐給了我。”徐鋒說。
曾經,他傳遞了希望,如今,又有人遞來了希望。“我的病程比較長,需要進行長期的化療后才能進行骨髓移植,徐鋒比我更需要幫助。”病床上的黃炊向徐鋒發(fā)出互相勉勵的短信。
在社會各界踴躍捐助下,1月30日,醫(yī)院再次為徐鋒找到了匹配的肝源并完成了肝移植手術。
“我的手術很成功,目前各項身體指標檢查也都正常,下面就要進行化療和抗排異治療。”2月19日上午,大雪紛飛,徐鋒帶著暖暖的祝福出院了。“是那么多的好心人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唯有用更大的熱情和努力做好工作,才能回報那些幫助和關心著我的人。”徐鋒說。
關于向徐鋒同志學習心得體會范本3篇相關文章:
★ 講正氣樹新風個人學習心得體會6篇(正作風樹新風心得體會)
★ 三項教育活動學習心得體會范文集錦6篇 圍繞三項教育心得體會
★ 幼兒園教師師德師風學習心得體會7篇 關于幼兒園老師師德師風的心得體會
★ 黨組織書記培訓班學習心得體會3篇(教育系統(tǒng)黨組織書記培訓班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