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雅舍小品讀書心得5篇(《雅舍小品》讀書筆記),以供借鑒。

雅舍小品讀書心得1
今年暑假,我讀了梁實秋的《雅舍小品》,雖說是讀,其實就是聽,因為我的眼睛散瞳了,看不清,但就是這樣,我才有機會用耳朵聽到了這么美的散文。
《雅舍小品》每一篇都很美,里面有描寫臺北故居、寫雅舍、時間即生命……但最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雅舍》。雅舍,是作者的故居。它修建在山上,從房子到山下的大路有二十幾公里,如果有客人來,要爬七八十層土臺階,再走過一段上坡路才到雅舍。雅舍不大,共六間,作者只占了兩間。因為房子是依著山勢修的,就形成了一個超好玩的現(xiàn)象。早晨起來從書房到廚房是上坡,吃完飯從廚房到客廳是下坡。房子是用來擋風(fēng)避雨的,可雅舍既不能遮風(fēng),也不能擋雨。不能遮風(fēng)是因為窗上沒有糊紙,不能擋雨是因為房頂上的瓦片有許多小細縫。雖然雅舍盡不到房屋的責(zé)任,但作者認(rèn)為“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可愛。
雅舍給了作者靈感和快樂,雅舍前面是金燦燦的稻田。再遠望過去是幾抹蔥翠的遠山,旁邊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糞坑,后面是荒僻的土山坡。這么美好的'景色,作者怎么會不喜歡呢?讀了《雅舍小品》,我真正認(rèn)識到了語言的美。當(dāng)我讀到一些詞句的時候就感覺深處作者描寫的那個地方,比如有一篇叫《鳥》的散文,里面描寫了各式各樣的鳥,當(dāng)作者在描寫這些鳥的時候我都有一種身臨其景的感覺。我不僅體會到了語言的美還懂得了要珍惜時間。我在《時間即生命》學(xué)到“不要浪費時間,浪費時間等于浪費生命,年輕的時候要學(xué)習(xí),不然到了老就會有所遺憾?!边@本書用它獨特的方法讓我受益終身。
雅舍小品讀書心得2
在正文之前先說點別的,《雅舍小品》按體裁來說是小品文,散文的一種,大概像隨筆之類,小有議論勝在清新簡短,文字生動,較小說來講是很適合日常閑雜時間閱讀的,本身內(nèi)容也日常一點。
為什么這樣說,主要是小說固然精彩,人物個性分明,情節(jié)百轉(zhuǎn)回腸,但恩恩怨怨的感情總是很濃烈,看的時候要投入相當(dāng)?shù)那榫w,和書中人物一起經(jīng)歷悲歡離合,難以抽離出來,頗有“余音繞梁”的效果,所以更喜歡在大塊的時間里閱讀,這樣酣暢淋漓的情感體驗才不致被打斷,不然總是記掛著,干別的事情也念念不忘,對自己也是種折磨,大概跟追劇的心情差不多,遇上要緊時候真是比追劇的急切更甚,恨不得拋下手頭繁瑣事務(wù)一覽為快。
散文就不存在這種問題,遇上有趣的多看兩眼,長篇大論的草草翻過也不影響心情,不會像小說漏看了一處伏筆那樣疑惑懊惱,隨看隨停甚為方便。但就閱讀來講,散文也有個缺點(或許是我的缺點也不盡然),隨看隨忘,再看再新,除了中學(xué)時代要求背誦的名篇之外,大多數(shù)散文看完都沒有什么印象,時間長了連書名都會忘掉。記得之前的一套三毛文集,除了撒哈拉的故事著實有趣印象較深,其他的實在沒留下什么痕跡,尤其是成套閱讀的,看完一本接著另外一本時常常犯難,不知道自己之前看過沒有,非要翻開讀上那么幾十頁才能確定,再讀一遍自然也不是什么壞事,拿來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和小說的不同罷了。
這大概也是決定每本書都寫點讀后感的契機了。
梁實秋最為著名的作品應(yīng)當(dāng)是譯著的莎士比亞全集,直至如今都被奉為經(jīng)典,我相信一句話,好的譯者,作品都不可能差,因為胸中藏有萬件法寶,筆下才能出乾坤,更何況是莎士比亞這樣鼻祖級的人物,作品要翻譯的優(yōu)美又不失原味功力自不必說。
《雅舍小品》,是讀先生的第一本書,書分為三個部分:人世間、生活小議、味是故鄉(xiāng)濃。讀的時候會想起語文書里的課文,旁征博引又妙趣橫生,語言幽默辛辣,功力深厚用詞講究,不乏生僻字又不影響理解,大概是文言文和白話文過渡時期的特點吧,這時候就能聯(lián)想到課文底下的注釋,密密麻麻寫著其用法出處,其實看的時候大可不必在意這些細節(jié);又會希望有這樣一個侃侃而談的朋友,件件事情說的頭頭是道,褒貶都是一針見血,人物說法信手拈來,一定是個既能聊八卦又能談人生的好伙伴,何況還能相約下館子假裝過把老餮的癮……嗨醒醒~~
“雅舍”是先生在四川寓居時棲身的竹篦屋一座,“有窗而無玻璃,風(fēng)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與鄰人彼此均可互通聲息”,“入夜則鼠子瞰燈,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動,而我沒有法子”,“蚊虱之盛前所未見,聚蚊成雷真有其事”。雅舍的月夜不免讓人想起“承天寺夜游”,雨天則頗有“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的架勢,而人生如逆旅,“雅舍非我所有,我僅是房客之一”'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給予之苦辣酸甜我實躬受親嘗”,這是本書冠以“雅舍小品”的由來。
書的第一部分說理居多,舉得例子頗為生動,先生描寫動作場景總是惟妙惟肖,讀著就能看見這樣那樣的人物躍然紙上作人生百態(tài),畫面感不可謂不強,越往后煙火的氣息漸漸濃厚,從一個概念一類人說到身邊人生活事,越往后看越手不釋卷,直至看到最后一章寫吃食,那時已夜半三更,又舍不得放下,又氣憤手邊沒吃的,一邊看一邊咽口水,好不容易看完了關(guān)燈睡覺,翻來覆去的肚子咕咕作響,腦子里凈是糖葫蘆藤蘿餅核桃酪獅子頭燒羊肉,差點就能閉著眼睛報菜單了,直到困得不行才睡過去。好的是書里有幾味好吃的做法也寫得詳細,跟隨園食單一樣,食材處理火候大小妥妥當(dāng)當(dāng),讓人生出“大不了日后我自己做”這樣的安慰。
先生好幾處提到,少年時候不知讀書,縱情酗酒糟蹋身體,直至而立才知發(fā)憤,才知愛惜身體,可還是疲懶,翻譯大業(yè)硬是又拖了十年才完成,好在一切來得及彌補,文人回首還可說狂放,想來我們還是青年,愛惜身體,莫負好韶光。
雅舍小品讀書心得3
《雅舍小品》是一本雜文集,《雅舍小品》中的“雅舍”,即作者的居室。在抗戰(zhàn)期間,作者因避戰(zhàn)火而到了四川的北碚,跟同學(xué)吳景超夫婦合資在北碚買了一幢房子。由于房子筑在路邊的山坡上,沒有門牌,郵遞不便,便用吳景超夫人龔業(yè)雅的名字,替居室命名為“雅舍”。后來,他應(yīng)邀在重慶出版的《星期評論》寫專欄,以“雅舍小品”為欄目,每星期一篇,每篇二千字,以筆名“子佳”發(fā)表,寫了十多篇。雖然后來《星期評論》???,但“雅舍小品”還是繼續(xù)寫下去,散見于重慶,昆明的一些刊物。抗戰(zhàn)勝利后,梁氏有意把作品輯為一冊,交商務(wù)印書館印行??墒怯捎诋?dāng)時內(nèi)戰(zhàn)方殷,終因紙張?zhí)F而無法即時出版。直到臺灣后,才由正中書局出版。
作者梁實秋,原名梁治華,字實秋,原籍浙江杭縣,生于北京。著名文學(xué)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曾與徐志摩、聞一多創(chuàng)辦新月書店,主編《新月》月刊。后遷至臺。歷任臺灣師范學(xué)院英浯系主任、英語研究所教授、文學(xué)院院長、國立編澤館館長。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談吃》、《偏見集》、《秋室雜文》、長篇散文集《槐園夢憶》等。譯有《莎士比亞全集》等。主編有《遠東英漢大辭典》。
讀《雅舍小品》有兩點體會:
一是要提高語言的藝術(shù)性。
《雅舍小品》體現(xiàn)了梁實秋的語言功力,寥寥數(shù)句就能把意境勾勒出來,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作者所感受的那種情景。例如全集開篇的《雅舍》一文中對雅舍夜景的描寫“雅舍最宜月夜——地勢較高,得月較先??瓷筋^吐月,紅盤乍涌,一霎間,清光四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舍前有兩株梨樹,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灑而下,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7、8個短句就把雅舍夜景的寂靜、優(yōu)美,動和靜的交融呈現(xiàn)到你面前,讓美感撲面而來。同時,作為文學(xué)評論家,梁實秋一直認(rèn)為,文學(xué)批評不是鑒賞,而是判斷。他說,“判斷有兩層步驟——判與斷,判者乃分辨選擇之功夫,斷者乃等級價值之確定,其判斷的標(biāo)準(zhǔn)乃固定的普遍的?!边@個普遍的固定的標(biāo)準(zhǔn)是什么呢,梁實秋說:“常態(tài)的人性與常態(tài)的經(jīng)驗便是文學(xué)批評的最后標(biāo)舉?!睂τ谖膶W(xué)批評的目的,梁實秋認(rèn)為:“文學(xué)批評根本不是事實的歸納,而是倫理的選擇,不是統(tǒng)計的研究,而是價值的否定?!睋Q言之,批評的作用一方面在于對紛繁復(fù)雜的藝術(shù)作品作價值判斷,指出哪些作品是偉大的,哪些是低劣的;另一方面,批評家還需指出這些作品哪些是符合倫理的,他們又是如何符合的。梁實秋批評語言的幽默性掩藏著字里行間,于輕松中見其深意,如《年齡》一文中作者寫道“在飲宴席上,如果有面無皺紋的年高名婆在座,不妨含混的稱贊她駐顏有術(shù),但是在點菜的時候,不宜高聲的要點雞絲拉皮?!闭Z言詼諧幽默,但卻包含著諷刺之意,作者風(fēng)趣的語言,讓人忍俊不禁,會心一笑同時也引起自我的反思。
二是文章要勤寫勤練。
整部雅舍小品取材之廣,“在紛繁蕪雜的大千世界中頡取一鱗一角都可成文?!睙o論是《吃相》還是吃飯用的《圓桌和筷子》,或是《理發(fā)》《男人》還是《麻將》《下棋》等,凡于生活中之事之物,梁實秋皆可信手拈來,娓娓而談。而且都極具其風(fēng)趣和個性。這是日積月累的過程,我們作為研究人員,文字能力是主要能力之一,同樣要勤寫勤練,把過程積累起來,從量變走向質(zhì)變。
雅舍小品讀書心得4
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guān)于讀梁實秋的《雅舍》有感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工作之余、閑暇之時,讀點書,寫點字,別有一番情趣,也算沒有枉度時光。我的書架上經(jīng)常擺幾本自己喜歡看的書,名人傳記、歷史小說、雜文趣事、唐詩宋詞之類。不知何時梁實秋的散文,也跑到書架上來湊熱鬧,也許是被魯迅罵得無處藏身了吧!也好,使我大飽眼福,一睹大家的風(fēng)范。說來,敢和魯迅對陣的梁先生也真算不簡單,文章寫的樸實無華,既無嘩眾取寵之意,又無刀削斧斫之痕;諷刺詼諧、妙趣橫生,家常小事,娓娓道來,令人耳目一新;觀察人物是那么細致,闡述觀點是那么獨到,引經(jīng)據(jù)典不雅于魯迅,真可謂是博學(xué)多才。
他的《雅舍》讓我想起劉禹錫的《陋室銘》何陋之有?比之,似乎有點不"雅",況且,"雅舍"還并非梁先生所有,他只是客居而已。請看他的雅舍:"有窗而無玻璃,風(fēng)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如此說來,還不如劉禹錫的"陋室"。說梁先生不簡單,還因為,就憑寄居在這雅舍幾日,竟然寫出那么多膾炙人口的大作。
今天,恐怕無處尋覓雅舍了,難怪很多人住在舒適的高樓大廈里,寫不出好的文章來,是因為再也沒有雅舍那樣"好"的環(huán)境了。雖然,我也有意識想多讀點好的文章、好的散文,來補充點先天不足的文學(xué)素養(yǎng),遺憾的是,再也找不到雅舍似的理想處所,怪哉?說怪,是因為自己曾幾何時,自嘆條件不好,而影響了寫作的興趣。那時,幾點熱血,幾點激情,怦然心動,理想憧憧,大有作為之勢,參加過"春風(fēng)"函授文學(xué)講作學(xué)習(xí)班,學(xué)過作詩、寫文章,但是,嘆息沒有舒適的書房,感慨沒有像樣的書桌,甚至,沒有臺燈都能成為放棄的理由,還時時告誡自己,將來有了!一定能寫出幾部,不,幾篇、幾首像樣的文章、小詩。后來,一切都有了,又沒有時間了,等等吧,一等就是幾十年,隨著時光的流失,已到中年,半百已過,人的年輪一圈一圈地在增加,時間有了,臺燈、書桌,甚至?xí)穸加辛耍煞Q得上書房了吧!為什么單單又沒有了雅舍呢?真是見怪不怪。
雅舍小品讀書心得5
拜讀梁實秋的《雅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劉禹錫的《陋室銘》。暫且不看《雅舍》,我們先看看劉禹錫要想表達什么思想。
劉禹錫通過《陋室銘》表現(xiàn)的主題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歌頌,表達了作者淡泊明志、不為物所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與權(quán)貴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
懷著這樣的崇敬之情我繼續(xù)往正文看。第一段主要講“雅舍”的特征:簡陋,不能避風(fēng)避雨,風(fēng)雨來往無阻。此段作者在介紹木頭架子時,用了一個擬人的句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單薄得可憐”使得雅舍的簡陋形象化、具體化。第二段主要講的是“雅舍”的地理位置,雅舍位居半山腰上,以及雅舍旁邊的風(fēng)景,還有客人來的話要上幾級階梯。第三段作者以幽默詼諧的口吻訴說了雅舍的簡陋,可以與鄰居互通聲訊,特別是講到蚊子和老鼠,以其幽默看出作者是個生性樂觀之人。如果說前幾段都是講雅舍的基本特征的話,這段講的就是雅舍的“思想”了。最喜“雅舍”的月夜,細雨蒙蒙之雅舍,以其凝練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月升中天,細雨蒙蒙,大雨磅礴下的“雅舍”圖,又通過雅舍陳設(shè)之簡,表達出作者淡泊明志,不由得又想起了劉禹錫的《陋室銘》,“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卑炎约褐蒙碛谑劳猓吮愠幻撍琢?,不為世事所累,這不是陶潛的“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雅趣嗎?“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毖派岚。温??何陋之有??!
由此我感慨良多,當(dāng)今時代下,能居陋室者,能安雅舍者,少也!現(xiàn)代的人往往只看得到物質(zhì)上的東西,精神上的.東西也越來越物質(zhì)化,利益化。再難有那些淡泊明志,像孔子所言“君子食不求飽,居無求安”的雅致,靈靜致遠、志存高遠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雅舍小品讀書心得5篇(《雅舍小品》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 2022初二讀書心得體會范本7篇(年寒假家長讀書心得初中)
★ 名著《朝花夕拾》讀書心得左右3篇 《朝花夕拾》的讀書感悟
★ 巨人三傳學(xué)生的讀書心得3篇(巨人三傳的讀后感)
★ 讀書的心得體會以上范文大全7篇(讀書心得體會內(nèi)容大全)
★ 幼兒園小班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篇(小班幼兒讀書心得總結(jié))
★ 家長的讀書心得3篇(關(guān)于讀書家長會心得體會)
★ 追風(fēng)箏的人讀書心得感想3篇(《追風(fēng)箏的人》讀書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