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中國通史讀書心得體會7篇(看中國通史紀錄片的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
中國通史讀書心得體會1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延綿不絕的歷史傳承,強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華民族歷劫不衰,必將復興的堅實基礎,并造就了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氣質(zhì)和生命底蘊。歷史蘊含著一個民族世代的興衰更替,以及透過事件表象所飽藏著的成敗之道與內(nèi)在規(guī)律,以歷史作為審視現(xiàn)實的一個視角,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營養(yǎng),是每一個中國人所必須正視的課題,學習歷史具有極高的現(xiàn)實意義。
懂得中國的歷史,才能使我們無愧為中國人,才能對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有信心,才能是我們擁有中國人應有的優(yōu)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說,中國的歷史書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為主,對我們這些對古文向來不怎么“感冒”的人來無疑是一味難咽的苦藥?!吨袊ㄊ贰芬园自捨牡男问綄χ袊鴼v史進行闡述,對我們來說無疑是送來了一場及時雨,滋潤我們那早已干涸的歷史細胞。
我們不是搞歷史的,不許對中國的歷史有細致入微的理解與獨到的見解,然而我們卻不能容忍對我國歷史的無知,《中國通史》對中國歷史進行簡要描述,對于增加我們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還是很有幫助的,就我個人認為還是很值得一看的。
中國通史讀書心得體會2
閑暇之余,讀了呂思勉先生的《中國通史》,此書是歷史愛好者的良好入門讀物,從婚姻到軍事,從政治到科技,涵蓋社會的各個方面,讀來受益匪淺,引人深思。自己本身對歷史感興趣,但僅存的那點歷史知識荒廢多年,《中國通史》使我又重燃了歷史興趣,趁著假期,游歷了書中提到的一些地方,感觸頗多。
中秋節(jié),去看了人祖廟,國慶節(jié)期間又游覽了太昊陵,跟隨伏羲氏的腳步從天水追到周口。祖先不畏艱難險阻,為了生存和繁衍,戰(zhàn)勝大河的泛濫,融合不同的族群,邁著艱難的腳步,才發(fā)展成我們現(xiàn)在的國家。
從關(guān)西到豫東,從關(guān)中平原到華北平原,祖先在這片土地留下太多的腳印。工作地和家鄉(xiāng)分處陜西和河南,一個美曰“中華民族的父親”,一個美曰“中華民族的母親”,每年都要沿著連霍高速在“父親”和“母親”之間走上幾趟,不曾留意過沿途的風光,總覺得太過乏味,審美疲勞的黃土,普通甚至略顯破敗的村莊,跟那些雄奇的雪山、美妙的瑞士風光相差太遠。然而,仔細品味,這一路,并非這么簡單。沿途四個古都,西安(咸陽)、洛陽、開封、鄭州,短短五百多公里,中國八大古都有其四,再加上寶雞的周秦故地,中國宋之前的王朝都城幾乎全部囊括其中,這是一條了不起的路線。再往前追溯,天水的大地灣遺址、西安的半坡遺址、澠池的仰韶、偃師的二里頭、鄭州商城遺址,一連串的大遺址,在史學界都曾引起轟動。這是祖先走過的路,在這條線路中我們會清楚地知道我們從哪里來。
這段路程是絲綢之路的東線延伸,正是有了從長安向東的這條路,才使得向西的絲路走的更遠。這是文化交融之路,佛教東傳與中國文明西漸均是由此路流轉(zhuǎn)。天水麥積山、洛陽龍門,中國四大石窟,這段路程有其二。沿著這段路再向東,便是孔孟之鄉(xiāng),姜尚、管子、老子、莊子均是在這條線路上進行生長和活動,中華文明的奠基者多半都分布在這條線路上下,知道血脈從哪里來才會明白靈魂向哪里去。
伏羲生于天水葬于淮陽,連起了東西文化的土壤,夏從西向東統(tǒng)一散亂的部落,商從東方崛起取代西方的夏,周盛于西岐,從西方伐商,取而代之,又被從東方遷徙至關(guān)外的秦取代,起于東方的劉邦又攻破西方的秦,隨后歷經(jīng)幾百年混戰(zhàn),一直到西方的關(guān)隴集團崛起建立隋唐,東方的趙氏又在混亂中建立宋朝,至此,東西方文化、政治的更替告一段落。近一千年歷史基本演變?yōu)槟媳狈降目购?,北方的元被南方的明所破,生于白山黑水之間的清人入關(guān)又打破南方建立的大明,然后南方的革命志士又將最后一個王朝葬送,最終,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開啟新的篇章。
呂思勉在《通史》指出近代中國有兩種潮流潛伏著,一曰南方勢力的興起,一曰全國皆兵制的恢復?!白鳉v史的人,一定要認此為劃時代的大轉(zhuǎn)變,是毫無可疑的”,“在中國,受世界交通影響最早的是南部,和舊文化關(guān)系最淺的是南部,所以改革的源動力,全出于南方;南方始終代表著一個開明的勢力”。這種判斷,從近當代中國史的發(fā)展可以得到印證。然而,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解放思想。如若北方能夠解放思想,打破藩籬,則照樣可以引領發(fā)展,在中國歷史中獨領風騷。
“民族是論文化的,不是論血統(tǒng)的”,呂思勉先生在《通史》中這樣認識民族,實是高論。中國歷史,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在戰(zhàn)爭與和平之間交流融合,最終都接受了漢文化,當然,漢文化也不斷對少數(shù)民族文化兼收并蓄,才形成了我們獨特的中國文明,中國文明才有了永不斷流的活水,成為了世界上未有間斷的原生大國文明。
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中,中國文明與西方的交融從陸路轉(zhuǎn)入海上,逐步發(fā)展至天上、網(wǎng)上,文明的沖突也伴隨著交流途徑的轉(zhuǎn)變,由內(nèi)而外全面轉(zhuǎn)移,一直持續(xù)到當今。
如何在新的環(huán)境中強大自我,沿著祖先的腳步戰(zhàn)勝困難,是一個新的命題。如何繼承并發(fā)揚、豐富我們的文化,是每個中華子孫都應該思考的疑問。仔細想來,我們當下面臨的困難,與我們祖先經(jīng)歷的生死存亡相比,并不足為懼,只要上下一心,我們依舊會像祖先一樣披荊斬棘,浩浩前行。
在歷史長河中,雖然我們個體如滄海一粟、如一葉扁舟,但正是我們每個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才構(gòu)成了我們以前的歷史,也將構(gòu)成以后的歷史。不管有意無意,我們每個人都是歷史的參與者,我們都在書寫歷史,我們能做的就是盡職工作,多思古今,多慮國家,安心而行。
中國通史讀書心得體會3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歷史文明沒有中斷的古國,擁有著五千多年悠久的歷史。我為了進一步探求、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便翻開了《中國通史》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感慨萬千。
這本書詳細記錄了中國五千年歷程的風風雨雨,上迄三皇五帝的荒古時期,下至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歷史皆有史,一以貫之,詳細的展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讓讀者明白,中華民族這五千多年,是如何走過來的。這本書與我國另外一本偉大的史書——《二十五史》不同的是,《二十五史》是以宗史著舊式的觀念、晦澀的文字以及浩繁的卷帙,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一道與歷史隔絕的鴻溝。說句實在的,要想全看懂就要邊看文字注解,邊看《二十五史》。
而《中國通史》則突破了古典模式,敘述內(nèi)容的重點已由王朝轉(zhuǎn)向國家,在書中講述的不僅僅是政治、制度,而且擴展至文化、經(jīng)濟、社會、宗教、美術(shù)?!吨袊ㄊ贰窋⑹鰞?nèi)容不再是單純的褒貶人物、列舉事狀,而是逐級分編、分章、分節(jié),有利于敘述內(nèi)容自由剪裁、有機編織的靈活優(yōu)勢,較之傳統(tǒng)分卷更容易表述作者的意向和內(nèi)容敘述的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
在它的故事里我想起了那首朝代歌:“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tǒng)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倍弥袊臍v史,才能使我們無愧為中國人,正所謂讀史明智,其義同上。說到秦始皇,無人不說他是一個暴君,但誰又能否認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統(tǒng)一了我們中國,是他修筑了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他,建筑了呀是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馬俑,也是他建筑了規(guī)模宏大的阿房宮。但部分史書卻未見其功,全間其過。這些對他的評價正對應了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楊慎的那首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在《中國通史》我感悟了:銳氣藏于胸,和氣浮于臉,才氣見于事,義氣見于人。才是明智的選擇。低調(diào)做人,你會一次比一次穩(wěn)健;高調(diào)做事,你會一次比一次優(yōu)秀。則是不變的法則!
中國通史讀書心得體會4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歷史著作而言,僅影響深遠,卷浩繁者,就有《春秋》、《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等,至于《二十四史》,則更是浩如煙還非一般人能看的了。
然而現(xiàn)在卻很少有人去研究歷史了。在轟轟烈烈的經(jīng)濟大潮中,人們都忙著去發(fā)家致富,換思維,趕潮流,文史藝術(shù)性的東西自然被冷落了。
不過作為教師,受職業(yè)性質(zhì)的限制,無暇他顧,工作之余,偶爾“舊病復發(fā)”(從小喜愛文藝),翻看一點文史之類的東西。
近日看到一本《中國通史》,(課外閱讀經(jīng)典叢書之一),頗受啟迪。其實這本所謂的“通史”,并不是那些干巴巴的歷史著作,而是本能雅俗共賞,老幼皆宜的歷史故事。該書文字簡練生動,明白如話,刪繁就簡,提綱挈領,敘述了上至遠古傳說,下至“五四”運動中幾千年來廣為流傳的歷史事件,對于一部文明史,雖然掛一漏萬,倒也略見一斑,好像把氣象萬千的上下五千年濃縮成一個五光十色的玻璃球,歲小巧玲瓏,卻熠熠生輝,融歷史性、文學性、趣味性于一體,“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尤其對于青少年朋友,是很值得一讀的。
本書中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人物形象鮮活,性格突出。如堯舜禪讓的高風亮節(jié),姜太公助周滅商的聰明睿智,伍子胥、勾踐的“隱小憤就大謀”,屈原的愛國情懷,劉項爭霸,三國割據(jù);唐代的“貞觀之治”,宋代的“安史之亂”,成吉思汗的“威震四?!?,康熙皇帝的“平定三藩??,還有那一位位起義領袖,一個個草莽英雄——陳勝、吳廣、黃巢、李自成??這些故事,這些人物,千百年來,教育著人們,激勵著后昆,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是很深遠的。
這幾年小學階段及有專門的史地教材,小學生的歷史知識是比較貧乏的,讓小學生讀這本“通史”,很有必要。該書雖簡單,但作為“史”,畢竟是按朝代順序排列的,有一定的連貫性,系統(tǒng)性,跟著歷史電視劇不同,所以建議青少年朋友,尤其是小學生,不妨看看這本書。
中國通史讀書心得體會5
我本次讀的書是《中國通史》。這本書把中國有記錄的歷史,從盤古開天地直到新中國成立,全部記載在內(nèi)。看完這本書,我頗有感受。
必須說的一點,是我收獲了很多很多知識。它講述了中國千年來的發(fā)展,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狀況,描繪了中國古代各國家的興起,發(fā)展與衰落,記載了各種軍事謀略,贊頌了古代各國的英雄好漢,詠唱了自古至今的那些非凡詩人用自己的靈魂所書寫的詩歌,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或喜或悲的故事…這本書,無愧為"人類歷史必讀經(jīng)典"。它把中華上下五千年,寫得淋漓盡致。
當然,讀完這本書后,我不僅是對中國歷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我還發(fā)現(xiàn)了,了解中國的歷史,對于語文來說,是多么重要的。先來說平時應用最廣泛的成語吧。中國文學里基本上每一個成語背后,都有一個故事。而這些故事,都是來自于古代發(fā)生的一些事情。沒有這些事情,也就沒有現(xiàn)代豐富多彩的中文詞匯。我們要想充分了解一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就必須知道它背后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去哪里找呢不用看別處,就在這本書里。
之后,再來談談對于背書的作用。
看完了這本書,了解了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就能夠把那些平時背起來能煩死人的"作家作品"像糖葫蘆一樣串起來。其實背作家作品,從某一方面來說,就像吃糖葫蘆一樣。零零散散的詩歌作品,就像裹著糖的山楂。而歷史事件發(fā)生的順序,就像中間的那根棍。單獨吃糖裹山楂,的確挺好,但用棍子串起來,吃著就更方便了。
看完這本書,把糖葫蘆串起來后,了解了作者寫詩寫文章的背景,就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他的感情,以及詩歌想表達的思想。有些詩歌,寫的是在那個時代能體會到,而現(xiàn)在我們無法體會到的一些感情,比如說對官場斗爭的痛恨,戰(zhàn)爭中士兵報國的忠心,和家人與外出者相互的思念。不知道為什么寫詩,詩理解起來就會困難許多。
最后,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人,尤其是老師,因為它實在太經(jīng)典,太值得讀了??赐炅撕?,無論是誰,都一定會有收獲的。
中國通史讀書心得體會6
讀史可以讓人明智,鑒以往可以知未來,讀一本歷史方面的書需要慢慢的品味,慢慢的研究,不可馬虎大意,否則在別人面前會鬧出笑話。市面上的歷史書太多了,但是極品的卻很少,這部《中國通史》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通史》將民國時期公認的三位史學大家的代表作編輯整理后,集合到一起,三位史學大家的史書的編寫各有優(yōu)點,集成一套,給讀者們帶來深刻輕松愉快的閱讀。
張蔭麟,號素癡,廣東東莞人,在清華求學7年,以史、學、才三才識出眾知名,與錢鐘書、吳晗、夏鼐并稱為“文學院四才子”《中國史綱》是張蔭麟短暫一生留下的唯一專著,原為作者受聘編寫的高中歷史教材的一部分。不僅被譽為歷史教科書中最好的一本創(chuàng)作,更是一種別具一格的通史讀物
蔣廷黻,字綬章,筆名清泉。湖南省邵陽縣(今邵東縣)人,中國歷史學家,民國時期外交家,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最早開始了中國近代外交史料的收集研究工作,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貢獻,并率先在歷史系講授中國近代外交問題,成為中國近代外交史教學研究的先驅(qū)者.著有《中國近代史》,《近代中國外交史資料輯要》等等。
呂思勉,字誠之,筆名駑牛、程蕓、蕓等。漢族,江蘇常州人。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與錢穆、陳垣、陳寅恪并稱為“現(xiàn)代中國四大史學家”。畢生致力于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呂思勉史學代表作品有《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隋唐五代史》等等。
一個民族開始有它的形成的起源,太古的社會文明開始是混亂的,在后面結(jié)合各類不同的民族的文化,采人之長,以補我之短,,經(jīng)歷長久的時間,形成了偉大的華夏民族。
本書通過的各個朝代的政治,宗教,社會文化,科學,思想等等來講述了各個朝代的精彩的社會文明,古代的強大的帝國和帝王們之間的紛爭,一個朝代崛起,一個朝代的滅亡,農(nóng)民的起義推翻暴政的朝代,百家爭鳴思想文化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近代史的封建社會的注定要滅亡的重大歷史事件等等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傳承是非常悠久,歷史的歲月總在不斷流失,年輪刻下歷史的印記,各個朝代的帝國的輝煌和腐敗。這些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讀史才能從歷史中得到教訓
中國通史讀書心得體會7
臺海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通史》,作者是張蔭麟、呂思勉和蔣廷黻三人。張蔭麟是著名學者、歷史學家,著有《中國史綱》。呂思勉是中國近代四大史學家之一,著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先秦史》、《先秦學術(shù)概論》。蔣廷黻是中國著名史學家、外交家,著有《中國近代史》。從作者陣容看,對于喜歡歷史的讀者而言,就有很大的吸引力。這本將三位史學大師的代表作編輯整理后,集合在一起的《中國通史》,即使不能將五千年發(fā)生的種種敘述得十分詳細,但該有的內(nèi)容絲毫不少,就算不盡詳細,卻也算得上全面。所以,對于讀者而言,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是一個深刻而愉快的體驗。
《中國的通史》的上部,從“文明之初”講述到了“楚漢之戰(zhàn)”,在這本書中,不得不說,作為一名史書的讀者,還是需要有些文學功底的。因為這部分引用的史料非常多,“前四史”的《漢書》、《史記》、《后漢書》、《三國志》一本都不少,還有古代各種詩歌集等,包括《詩經(jīng)》、《楚辭》等等。所以看著看著,就會有一種不僅僅只是在看史書,還有看文言文文學的感覺?;蛟S會覺得理解文言文會有點困難,但面對作者們?nèi)绱诵攀帜閬淼馁Y料,而且運用得如此出神入化,你會感嘆他們絕對不僅僅只是史學家而已!光是這種感覺的產(chǎn)生,就會讓你帶著更多的感動和震撼繼續(xù)閱讀下去。一提起中國的歷史,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我泱泱大中華,上下五千年。可是這五千年是怎么來的,卻并不了解。
這本書開始之初,就給出了答案:我國歷史,確實的紀年起于共和。共和元年,在民國紀元前二千七百五十二年,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自此以上,據(jù)《漢書律歷志》所推,周代尚有一百九十二年,殷代六百二十九年,夏代四百三十二年。堯、舜兩代,據(jù)《史記五帝本紀》,堯九十八年,舜三十九年。如此,唐堯元年,在民國紀元前四千一百四十二年,公元前二千二百三十一年;三皇之世,距今當在五千年左右。
如此詳盡,想必解決了很多人關(guān)于這“五千年”由來的困惑。
當書一頁一頁翻過去,歷史也漸漸朝著我們熟悉的方向前行。《中國通史》的下部,已經(jīng)從明清講到了中國現(xiàn)代經(jīng)濟、社會、教育和學術(shù)的發(fā)展。
面對著這條歷史的長河,在河水的流逝中,我們真的會不禁感嘆自己的渺小。但那些或熟悉的或陌生的歷史事件,再次因為這本書印入我們腦海的時候;當那些熟悉的久違的名字再次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時候,真心讓人覺得,讀這么一本史書,真好!那些有關(guān)歷史的答案,你終究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蛟S沒有那么深入,卻也可以給你指引方向。
當然,作為一個中國人,了解自己國家的發(fā)展歷史,還是很有必要的。雖然有些知識在生活中不一定會用得著,但這些卻會融入你的血液,讓你變得有所不同。正如英國作家弗郎西斯培根在他的《論讀書》一書中寫道:“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p>
中國通史讀書心得體會7篇(看中國通史紀錄片的心得體會)相關(guān)文章:
★ 實用師德培訓心得體會模板6篇(師德教育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 窗邊的小豆豆讀書心得咋寫5篇 《窗邊的小豆豆》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
★ 銀行客戶經(jīng)理工作心得4篇 如何做好銀行客戶經(jīng)理心得體會 銀行
★ 春節(jié)心得體會5篇(春節(jié)前的心得體會)
★ 五年級課外閱讀的讀書心得4篇(讀課外書的心得體會五年級)
★ 社區(qū)醫(yī)院實習心得范文3篇 醫(yī)院社區(qū)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 紅樓夢讀書心得分享怎么寫范文3篇(看完了紅樓夢怎么寫閱讀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