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6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供大家品鑒。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1
前段時間到書店看到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書名富有詩意、哲理,充滿遐想,瞬間便吸引到了我。
打開這本書,才得知寫的是民國才女——林徽因。作者將沉積于歷史風(fēng)塵中的人物與事件,再度以鮮活的形象與映像,凸現(xiàn)于世人眼前。《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書名出自于一篇網(wǎng)絡(luò)散文,作者將其借用,用在所寫主人公林徽因身上,展示她一生為人的態(tài)度。以前讀書時只是聽說過林徽因其人,后來又翻閱一些關(guān)于林徽因的書籍,對她有一些了解,曾經(jīng)某個周末還專門到她戰(zhàn)亂臨時住的四川李莊參觀過。她的一生正如自己和人們評價,如她早年寫了一首《蓮燈》詩歌,:“如果我心是一朵蓮花,正中擎出一枝點亮的蠟,熒熒雖則單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驕傲地捧出輝煌……”。
她還寫過“曾幾何時,我們做了世上那最柔情的人,為一朵花低眉,為一朵云駐足,為一滴雨感動”這樣美的詩篇和散文。但是才女并沒有成為專業(yè)的詩人、作家,而是選擇了建筑行業(yè)作為自己一生的`職業(yè)(也是中國第一個女建筑師)。一個擁有愛國情操的她,想在一個新舊制度、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在坎坷動蕩的歲月里,保護和傳承中華歷史傳統(tǒng)文化之優(yōu)秀的古代建筑。她想到了,也最終做到了,在歐美完成學(xué)業(yè)后就投入了這項工作之中。但由于日本軍國主義入侵中國,她中斷了很多年考察,被迫拖家?guī)Э冢瑥谋本?、南京等地流亡長沙、昆明,最后輾轉(zhuǎn)到達四川李莊??部绖邮幹校c祖國同呼吸共患難,執(zhí)著于學(xué)術(shù)事業(yè),致力于文化的傳承。書中描寫她顛沛流離的生活和艱苦的物質(zhì)條件,使她肺病復(fù)發(fā)。
在病榻上,她通讀了《廿四史》中有關(guān)建筑的部分,為寫《中國建筑史》搜集資料,經(jīng)常工作到深夜。幾年中,她協(xié)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國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寫的《中國建筑史圖錄》稿,初步實現(xiàn)了他們在學(xué)生時代就懷有的心愿。林徽因是那個時代上空的臨水照花人,因為她不僅僅擁有智慧、美麗、優(yōu)雅,還有絕世無雙的事業(yè)、愛情與友情。在民國風(fēng)云際會的變革中,也許只有林徽因這個名字配得上這樣的殊榮。作者用最清澈的文字、詩意的筆法、全面詳實的資料,生動地展現(xiàn)了林徽因傳奇的一生。
看完全書后,最喜歡的還并非作者的流暢、清新的文筆,吸引我的也不是其空前絕后的愛情故事,而是在那個時代,人們對職業(yè)、對愛情、對文化、對精神的追求,她們與時代、與祖國緊緊相聯(lián),從實際行動、從心靈深處去追尋、探討、體味、感悟。雖然林徽因也有過艱難的抉擇,也經(jīng)歷過生活的磨難,在那動蕩的時空走過、路過,但她并沒有錯過,沒有愧對自己和國家。但我和許多人一樣認為,這一切說明:林徽因的一生不僅是事業(yè)完美的一生,也是愛的修行傳承完美的一生。
讀了此書,讓我對自己的人生有一些新的思考和定位,感動我的還是輕輕的那一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2
優(yōu)雅的話著,亦優(yōu)雅的老去,任時間轉(zhuǎn)變,我們做美麗的自己。
“你是人間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fēng),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聽到這,我們就會記起哪個了愛漫步江南煙雨的女子——林徽因。寵愛了一生,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金岳霜默默記掛了一生。領(lǐng)略完她的一生,感覺到她是如此的優(yōu)雅,隨遇而安,追求安逸,才華出眾。她猶如江南溫雨。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冬欄一株雪,人生看著幾清明?!币荒暧忠荒辏柟庥信欣洌朗聼o常,但我們選擇了寧靜的大海就要告別小海的自由歡快,當(dāng)我們選擇離開就告別,一段糾纏往事,就像林徽因選擇了梁思成,決然告別康橋之戀,她的冷靜,睿智,讓人尋味。
你想成為哪一類人,并不取決于你的能力,而取決于你的選擇。這個選擇也許就指向我們的夢鄉(xiāng),為之我們努力拼搏。
不論在哪個時代,事事重演,不同的只是那些人,那些背景。愛恨纏綿、離合悲歡,生老病死,人生之常態(tài).
在每個時代,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夜晚給了我們一場夢,讓我們欣賞這美妙的人生夜晚。擦肩給了我們一段緣分,讓我們邂逅了很多匆匆相遇,也給你我們不忍的分離。雙眼讓淚水染得模糊不清了在人生每一道風(fēng)景的背后,我們卻學(xué)會了很多,珍惜擁有的,忘記失去的,就像林徽因她珍惜自己的家人、愛人、事業(yè),忘記悲傷往事,專注于值得她付出的人與事上。
她是優(yōu)雅的詩人,寫下了很多唯美婉約的詩,她是偉大的建筑師,留下宏偉的杰作。她也是賢淑的女人,愛家人,懂家人并呵護他們。
建筑事業(yè)是林徽因的一種人生信念文字是她對美的情懷,一種約誓。生如夏花之清純,死如秋葉之靜美,那些人生的華美在其中不斷演化。
悲歡離合是一種人生常態(tài),不必憂傷煩心,離別是為了更好的相逢。敞開心扉,面對這個世界,追求自己所想所愛。愛因斯坦常在《我的人生觀》中寫道: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都只是暫時逗留,生命是有限的,我們也不知它的長短,我們應(yīng)該用信念與熱情去度過每一天,那些信念帶領(lǐng)我們走走向夢想。追求更真真善美的事物。
人生可以過的很簡單和幸福,它對于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找到自己的人生,并帶著信念為之努力下去,不虛人生此行。
在慢慢地成長中,我們有自己成熟的思想,它支撐著我們的美麗人生,挫折、失敗、成功、虛榮。愛情如何對待,我們會慢慢清楚。在青年年華之際,風(fēng)華正茂之時,不虛度光陽,充實人生價值,豐滿思想內(nèi)涵。將暮未暮之時,回首往事,也許會感慨無虛此行吧。
人生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情懷,選擇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選擇寬厚浪漫的情懷去感受它。人生更是一個重大的抉擇,就像高一結(jié)束后,我一直在理科與美術(shù)班之間之后,我清楚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
愿每一個人生不虛此行,優(yōu)雅度過。等待一場艷麗的花開,是一種優(yōu)雅;迎接每一天美麗的心情,是一種優(yōu)雅;鑄造一場偉大的夢想,亦是一種優(yōu)雅。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3
幾場梅雨,幾卷荷風(fēng),江南已是煙雨迷離,純凈的青苔在江南幽深潮濕的庭院自由生長。思念如同密密斜織、前期時間徐徐緩緩的冬雪,像是永遠不愿歇下,不免令人心惱。其實,惱人的不是這雪,而是情懷,惱它多情,惱它幽怨,惱它綿綿無期的模樣,惱自己無此繾綣。
這樣的季節(jié),這樣的思念,青石小巷轉(zhuǎn)角處,一柄久違的油紙傘遮住多少低過矮檐的光陰,卻遮不住佳人昔日的面容。
一本《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將這位民國佳人的過往濃縮凝結(jié)在冊子之中,慵懶清新的風(fēng)格,一如林徽因的性子,一頁頁翻過,像是將那個時代的美麗風(fēng)景走了一遭。
林徽因的一生堪稱傳奇。她一生愛過三個男子,但都愛得清醒,愛得純凈。這個女子似乎一直都很清醒自己內(nèi)心所屬,故而,為了那一份平淡如水的生活,她毅然抽身離開了那段空前絕后的康橋之戀,只余那憂傷的詩人在康橋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獨自泛舟,徜徉在那樣孤獨失落的情懷之中,“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自倫敦回到這打小依偎的故鄉(xiāng)——杭州,林徽因又與梁啟超的小兒子,梁思成相逢。人說,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這不免帶了些迷信,但這世上有些人,注定要與你邂逅、相知、相守。也許,林徽因正是因為傾心于那份平靜,才會選擇與梁思成攜手。
對于她的選擇,世人有的慨嘆,有的贊同,有的惋惜,有的不解,但眾生紛繁,都不過是一種存活于世間的姿態(tài),又何必太過執(zhí)著于自己的執(zhí)念,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正是懂與一個張揚的詩人相守,注定要時刻被人注視,即便是受萬世矚目又如何?她定是不愿將自己活得太累了!世俗的染缸浸泡了一大堆紅男綠女,但誰又能如初時那樣守住心中那處最干凈的角落,永遠美好?
這通曉世事的女子??!她必是參破了這一點,懂得這世上不是只有烈酒才能醉人,有時一杯清茶亦可品味人間百態(tài),一份簡約比奢華更能雄系一生,相知相守的平靜生活抵過一世的美好的承諾。
人生在世,需要一種境界叫自我安定,需要一種素養(yǎng)叫寵辱不驚,需要一種本領(lǐng)叫冷靜自若。笑看云卷云舒,靜觀潮起潮落。心靈的安定抵過一時,一世的繁華,勝過一朝一暮的熱烈。林徽因這樣一個清泉一樣的幽靜女子,能與徐志摩那種火一樣的男子糾纏多久,水、火,注定不能同燃共生??!既如此,不如早些抽身罷。于你、于我,都是好的。
生命中的陣痛和生活中的砂礫,直至今日如珍珠般溫潤,林徽因終于成了一個深諳世事,幽然如蓮的女子。
回首凝望,世人皆行色匆匆,面目僵硬,那純凈悠然的白蓮,只能在江南過往的寧靜中生長,卻無法扎根于現(xiàn)世的繁華罷!
又不知,這世間誰還能在心中留守一方角落。留給自己最純凈的情感?又有誰能在心中默念: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天色昏昧,茉莉在黃昏浮動著神秘暗香,流年分明無恙,青梅煎好的茶水,依舊是當(dāng)年的味道。只是我們等候的人,再不會來。
我望見,那一襲素衣的女子,在煙雨迷離,雛燕呢喃中,漸行漸遠……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4
只是粗粗閱覽了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便對林徽因的生平經(jīng)歷感到佩服。她的為人處世的哲學(xué)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人的青春就好像人間四月天,充滿生機和美好;尤其像四月的青梅青澀中又帶有甜蜜。她的美麗不似牡丹那般妖嬈,也不像菊花那般恬淡,如同書中對她的描述,她就是一朵遺世的白蓮,一朵早開的白蓮。這朵白蓮又像毛澤東筆下的梅花一樣,不愿同流合污,不愿在盛夏的六月與滿池荷花爭艷。
他或許不是漫漫歷史長河中最美麗的女子,但卻在這幅畫卷中留下了燦爛的一筆。她為人處世的智慧注定了她不平凡的一生。作為民國才女,在她的感情路上,肯定出現(xiàn)了很多的追求者。但能夠走進她心房的就只有那么三個人,她的初戀——徐志摩,她的愛人——梁思成,她的情人——金岳霖。在與這三人的情感糾葛中,她理性的分析了自己的情感期望。對于初戀,在知道徐志摩是有夫之婦后,她果斷的斬斷了情絲。不留一絲余地、決絕的離開了倫敦這個讓他們相識相戀的地方。她的驕傲不允許她去干擾別人的婚姻生活,即使徐志摩離婚后再來這尋這個昔日的戀人,想要恢復(fù)以往的恩情,她也絲毫不為之動心。既然當(dāng)初選擇了分離,便再沒想過回頭。即使和徐志摩的這段戀情始終是林徽因心中揮之不去的甜蜜,她也能理性的將其封存在心田,任由這段記憶在時間的流逝中慢慢發(fā)酵成美酒。
對于丈夫梁思成,她心中應(yīng)該是有愧疚的。她沒有全心全意的去愛他,她的心中還裝著別人,但梁思成還是那樣全身心的投入了這段感情,毫不保留的寵愛了她一生。他們的婚姻,不知道該說是新時期的自由戀愛的結(jié)果,還是在封建傳統(tǒng)婚姻的遺孤。雙方父母早已為兩人訂下了婚約,兩人也在雙方父母的期盼下相識相戀,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與才子徐志摩的戀情是浪漫的,是靈魂的碰撞產(chǎn)生的耀眼的火花。與梁思成的婚姻是恬淡的,是靈魂的交融下發(fā)出的悅耳的曲目。浪漫的初戀終究不如甜蜜的婚姻。戀愛時的甜蜜終究會被婚后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沖淡,而平淡甜蜜的婚姻生活才是一輩子的幸福。她知道自己的生活該是什么樣的,她不會讓自己處在尷尬的境地。
婚后與金岳霖的交集,是又一次的靈魂碰撞。這一次在精神上產(chǎn)生的共鳴,在林徽因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在金岳霖心中更是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以至于金岳霖在此之后逐林徽因而居,并為林徽因終身不娶。與金岳霖的這段情愫,林徽因并沒有像出軌的女人那般對丈夫隱瞞實情,而是主動的與丈夫坦白。她知道寵愛她的丈夫會原諒她,會理解她。她也知道。她會一如既往的陪伴著她的丈夫。她知道,她很珍惜這段婚姻,她不能割舍這個家庭。
在這本書的敘述中,我佩服林徽因的睿智。在她的人生旅途中,因為有了她的人生智慧,她的生活比同時期的其他才女更幸福。徐志摩和金岳霖都只是她生命中的過客,唯有梁思成是她停靠的港灣,是能夠給與他安定平穩(wěn)的幸福生活的人。她的一生都是隨性而為。她的率性而為,既沒有讓別人受傷,也讓自己活的瀟灑。懂得適可而止,明白自己的靈魂所需是我們在這個世界漂泊不可或缺的智慧。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5
你會因為愛一個人,等她一輩子嗎?
你為了自己的夢想曾經(jīng)付出過多少?
如今陪伴在你身邊的人,是你愛的人嗎?
沒看過林徽因的文字,只讀過她一首詩《你是人間四月天》,寫的很美。這世界上有才華出眾,美貌出眾,家世出眾,學(xué)歷出眾的人,林徽因算一個。雖然相傳民國那些才女們一個看不起一個,但是林徽因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想寫的,是金岳霖,這個等了林徽因一輩子的男人。他們是鄰居,是因為無論林徽因和梁思成到哪里,金岳霖都會跟著他們到哪里,就這樣默默守護了一輩子。林徽因也曾愛過他的,當(dāng)年林徽因去香山養(yǎng)病,曾對梁思成說,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而另一個人,就是金岳霖。梁思成跟林徽因說,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也會祝你們幸福的??杀藭r的林徽因,有美滿的家庭,輝煌的事業(yè),即使心里喜歡金岳霖,也不會放棄已有的一切,再去追求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所以金岳霖自動退出,還是像往常一樣,同他們兩人做朋友,默默陪在林徽因身邊。最讓我難過的是,林徽因死后,金岳霖是治喪委員會的一員,他當(dāng)時該忍著多大的悲痛,去送別這個他愛了一生,卻從未得到過的女子。在林徽因死后的某一天,金岳霖把一些朋友聚到了一起,飯吃到一半,金岳霖站起來說,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寫到這里已經(jīng)淚目,作為丈夫的梁思成,在林徽因死后娶了自己的學(xué)生,而金岳霖,卻還在給她過生辰。而且直到晚年,金岳霖都跟林徽因的孩子們在一起,孩子們也都親切的稱呼他為金爸。這份深沉克制的愛,無論何時都讓人為之動容。
另一個和林徽因割舍不斷的男人,就是徐志摩,提起徐志摩,都知道是大才子,上學(xué)時就學(xué)他的“悄悄是離別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但對于感情來說,在我看來他就是一個渣男。嫌棄自己的原配妻子,甚至為了和林徽因在一起,不惜和原配妻子離婚,如果不嫁給徐志摩,以張幼儀的能力和家世,一定會嫁給一個愛她的人,一生平安富足。徐志摩是參加林徽因的演講會,飛機失事而離世,這份孽緣也因為他的離去而結(jié)束。雖然后來徐志摩和陸小曼結(jié)婚,但是在他的生命里,林徽因是他一生的白月光。徐志摩死后,林徽因委托梁思成在失事現(xiàn)場帶回了一小塊飛機殘骸,一直掛在她臥室的墻壁上,以此紀(jì)念。這一段感情,我覺得用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卻有恃無恐來形容最是貼切了。
而林徽因嫁給梁思成,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結(jié)婚之前,梁思成曾經(jīng)問過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一次,以后都不會再問,為什么會是我。林徽因沉默了一會兒說,答案很長,我準(zhǔn)備用一生的時間來回答你。林、粱兩家是世交,門當(dāng)戶對,兩個人的婚姻也是琴瑟和鳴,伉儷情深。梁思成和林徽因不僅是夫妻,也是工作上的伙伴。受林徽因的影響,梁思成也修了建筑學(xué),兩個人一起走過了祖國的各個地方,研究各類建筑,相互陪伴相互扶持。林徽因用一輩子回答了梁思成的問題,而梁思成也用一輩子寵愛支持著林徽因,這或許就是最好的愛情吧。
從前種種都已成過往,那些愛恨,那些遺憾,也都已消失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留存下來的,是那些優(yōu)美的詩詞和建筑作品。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6
花開有聲,因為傾聽;草長有聲,用心良苦;水滴有聲,傾聽有徑。為了傾聽她的心跳,我付出了一滴眼淚。
——題記
我是西湖里的一朵白蓮。
每天都有無數(shù)人慕名而來,為一位女子,那個如我一般的女子——林徽因。
他們說,她很美,閑淡如蓮。
他們說,她是一個高貴靈秀的女子,一生能得三個優(yōu)秀男子的傾心呵護。
他們說,她是一個不甘平凡的女子,走南闖北留下多少風(fēng)韻詩篇。
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女子?
“大娰嗣徽因,則百斯男?!边@是她的名字,詩一樣的名字,詩一樣的人,在康橋畫上最為柔情的一筆。正處花季的她遇上年僅24歲的徐志摩,這個多情才子對她的誘惑是難以言喻的。盡管徐志摩已有家室,但他們還是愛得義無反顧。都知道,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可還是信誓旦旦地承諾永遠。也許,他們正是那種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jīng)擁有的人。盡管后來的她不辭而別,盡管徐志摩簽了離婚協(xié)議書,也未能換回他們之間亦深亦淺的愛意。我依然相信康橋時光定是他們一生中最為懷念的一段時光。因為愛,他們相逢;又因為愛,他們分別。林徽因從不會因為世俗而改變自己的步伐。離開,就昂首闊步地向前,絕不回頭。
她是一個敢愛,決絕的女子。
“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zhǔn)備好聽我了嗎?”這是她對梁思成的回復(fù),更是一份承諾。這個選擇注定了她平淡簡單卻永遠不會孤絕和貧瘠的一生。也許這一生并不是完美無缺的,卻一定是最清寧安穩(wěn)的。許多人說,她活得太清白了,清白得就像那輪懸掛在中天的明月,讓人不敢亦不忍親近,生怕她的潔凈會照見自己的污濁。那么多的女子為了愛情將自己傷得千瘡百孔,支離破碎,唯獨林徽因沒有那些悲絕的回憶。
她是一個清絕,真實的女子。
“我說你是人間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fēng)?!边@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徐志摩死后林徽因為他而寫的一首詩,但這其中,是否能看見那個守了她一生、愛了她一生的金岳霖的影子呢?
呵,有人說,金岳霖的住處始終是挨著林徽因的。一代學(xué)界泰斗終身不娶,也只為守著一人,那美麗如蝶的女子。我始終覺得,盡管林徽因以她絕代姿容,曠世才情,冰潔風(fēng)雅讓三個最優(yōu)秀的男子深愛了一輩子,卻唯獨只有金岳霖一人,將這份愛貫徹到底。徐志摩傾慕干凈清澈如精靈一般的林徽因,卻也愛上了嫵媚妖嬈如玫瑰的陸小曼;梁思成雖傾心照顧了她一輩子,卻也在她死后,娶了他的學(xué)生林洙;只有金岳霖敬她愛她,直至生命結(jié)束。如果我不知道林徽因是個怎樣的人,那么通過金岳霖默默守候的一生,我也會明白,她有多么值得憐惜。
她是一個溫情,堅強的女子。
我好像懂了,又似永遠懂不了,那個謎一樣的女子——林徽因。
這樣的女子真的太過聰穎,她懂得如何讓自己洋溢著迷人的魅力,不經(jīng)意間,無意地看著花開花落,卻成了他人眼中永不凋零的花。她永遠不會讓自己陷入苦惱,任何時候,她都可以讓自己優(yōu)雅地行走,著一襲素色白裙,走在人間四月天,等待一樹又一樹的花開。春天早已遠去,她卻還在,如池中白蓮,烈日下,依舊美得自然。
一陣微風(fēng)拂過,我的身姿越顯靈勁,咦,那幽而不膩,膩而不俗的香氣……我是多久沒開花了呢?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6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12篇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閱讀感想
★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10篇(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愛情散文5篇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精彩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