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圍城名著讀后感想3篇(《圍城讀后感》),供大家參閱。
圍城名著讀后感想1
墻外的人羨慕墻里的人,墻里的人想到墻外去。我在圍城里看外面,外面的人想到圍城里。
一直停留在《圍城》最后一章,因為我不想這么快就看完這本小說。感覺自己還沒有從故事中走出來,想再看看更多的內容。還希望小說繼續(xù)。很喜歡這種小說故事,平淡中又不乏充滿有趣的事。仔細讀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物都被作者認真的刻畫,每一句話都像是精雕細琢過的。
記得方鴻漸對唐小姐一見鐘情之后約她吃飯那天對天氣的描寫,是這樣的“他想請客的日子揀的不安全,恨不能用吸墨水紙壓干了天空淡淡的水云?!辈]有寫天空中烏云密布或者是天氣陰沉之類的詞語,僅是寫想用吸墨水紙壓干天空中的水云。讀到這里的時候我覺得很形象,這種比喻也很新鮮。
小說中有很多這種讓人覺得新穎的描寫,比如“他一忽睡到天明,覺得身體里纖屑蜷伏的疲憊,都給睡眠熨平了,像衣服上的皺紋折痕經(jīng)過烙鐵一樣?!边@一句是方鴻漸以及趙辛楣還有孫小姐等幾人去三閭大學任教時路途上的描寫。
但最有意思還是這一處,“假使真灌成片子,那聲嘩啦嘩啦,又像風濤澎湃,又像狼吞虎咽,中間還夾著一絲又尖又細的聲音,忽高忽低,裊裊不絕。有時這一條絲高上去,高上去,細得,細得像放足的風箏線要斷了,不知怎么像過一個尖峰,又降落安穩(wěn)下來?!惫馐沁@樣子沒有前后文的看,很難猜出這是描寫什么的吧?(hahahaha)其實這是一處描寫打呼嚕的場景。在去任教的途中,當時路途真的可以說用坎坷來描述。方鴻漸與趙辛楣為了照顧孫小姐,他倆擠一間房子,這是對方鴻漸打呼嚕的描寫,實在是非常的有意思。
剛到達湖南三閭大學任教時,看到被日本人轟炸后的景象“日本人燒了許多空中樓閣的房子,占領了許多烏托邦的產(chǎn)業(yè),破壞了許多單相思的姻緣”,還有一次“他先出宿舍到廁所去,宿舍樓上樓下都睡得靜悄悄的,腳步就像踐踏在這些睡人的夢上,釘鐵跟的皮鞋太重,會踏碎幾個脆薄的夢?!痹俦热鐚拿鑼憽皫臍庀⒁蚕衽吕?,縮在屋子里不出來,不比在夏天,老遠就放著哨?!?/p>
還有描寫一個人的嫉妒心理活動“心里一陣嫉妒,像火上烤的栗子,熱極要迸破了殼?!边€有諸如人生大道理的形象描寫“天下只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壞的。不過事實上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边@些描寫都讓人記憶深刻,也很有意思。
圍城名著讀后感想2
《圍城》中有一句話:“城里的人想要出去,城外的人拼命想進城?!逼鋵?,每個人心靈內部或多或少地包圍著一座“圍城”,好的“圍城”幫助我們抵抗外界不良誘惑,可是壞的“圍城”卻連人性的真善美也一并阻隔,使心靈變得陰暗嚴寒。
從某種意義而言,心靈的“圍城”是個體憑借個人認知而樹立地一道屏障。喜愛的事物暢通無阻,排斥的事物被“無情”地攔截??涩F(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將善意惡僅為虛假,讓美好污染為黑暗,讓我們心靈的“圍城”阻止了太多美好事物的光臨,從而人心冷漠,溫暖不再。
問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源于個人良知的缺失和社會的信任威機。從老人摔倒扶人者反被誣告,人們漸漸建立起一道冰涼的“圍”——自己在城里幸福的生活,絲毫不考慮外人。而還未從我們內心小便宜處談去的“小悅悅”事件,將這種形勢化為了比漠不關心更嚴重的地步,即對生命的漠視。如此下去,社會如何?人心如何?
王國維有人生“三境說”——昨夜西風凋樹,獨上高樓,望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星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其實,我們的心靈也要有“三境”。一日保持純凈,明辨事非。二日接納美好,寬容為人。三日創(chuàng)造美好,共建和諧。我們內心的“圍城”若能遵從這三點,只怕我們會在城里幸福生活還不世,外人也想要進來體驗一番吧!
保持純凈是說我們心靈的“圍城”要抵制真正“假惡丑”的東西。只有保持內心的純凈,我們才有一雙潔凈的慧眼生活,做到亭亭獨立于人世。荷花的美除了在于她挺立的身姿,還有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
接納美好寬容為人是說我們要保持內心大度,讓心靈的“圍城”樂于接受幫助?!妒ノ弧防镉幸痪湓捳f:“凡有的,還要還給他,讓他有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边@句話表面上寫了一種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形式,實際上,它也能解釋為:擁有美麗的,他的美好會更多,內心更純凈愉悅。而拋棄美好的,則美好而會離開而去。只有接納,才能創(chuàng)造。
創(chuàng)造美好共建和諧則是說我們不能生活在“圍城”中一味接納,還要學會創(chuàng)造,打開城門將美好撒向遠方,作一個無私的奉獻者。這樣,我們的“圍城”才是有活力的,健康的。
心靈的“圍城”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會變成一座“空城”,毫無生氣。心靈的“圍城”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會變成一座“自私之城”。阿爾卑斯山脈上有這樣一塊標語,上面說“在路上,欣賞美啊!”我們的心靈的“圍城”也要學會欣賞,學會接納,學會奉獻。這樣,每個人的“圍城”會因有共同的美好存在而相互吸收、聯(lián)系。如此一來,和諧之道還會遠嗎?
圍城名著讀后感想3
小說的故事發(fā)生在20世紀2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主角方鴻漸是一個被動、無能、意志不堅定的人。小說圍繞著方鴻漸外出留學、購買虛構博士學位證書并回國、及后來抗戰(zhàn)時期等一系列事件展開。
給我很深刻印象的是方鴻漸這一人物,年少輕狂時就自詡不凡,也在最好的年華里獲得了很多人的吹捧,可是紙包不住火,不管是包裝得多好,臉上的面具也遲早會被摘下,最后擺在人們面前的只是造假的文憑、軟弱無能的內心以及毫無用處的傲氣。到后來,他需要去仰仗著曾經(jīng)并肩的朋友,去接受曾經(jīng)愛慕她的女子對他及妻子家人的輕視。最終感嘆著婚姻這一座圍城,困住了他,讓他無力、讓他愈發(fā)的平庸。
其實他完全可以有著不同的人生,倘若他能在留學時勤奮努力,憑借自己的能力去拿到博士學位,甚至他完全可以在三閭大學爭取到留下來的機會,可是他沒有,他的軟弱無能,他的退縮,讓他注定有著平庸的生活,讓他注定碌碌無為。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方鴻漸,自命不凡卻又絲毫不知用自己的努力去過到想要的生活,做想要做的人,他們懦弱、退縮、無能……書中的人物總能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但愿我們都能勇敢,敢于拼搏,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過自己喜歡的生活,而不是一生如方鴻漸一樣無力又平庸的生活。
除了對方鴻漸的理解,我還想談談小說里那一句廣為人知的句子:“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痹谖铱磥?,這里的“圍城”并不單指婚姻,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面對無數(shù)的“圍城”,比如工作,人際關系等等,會面對很多的困擾與挫折??赡芪覀円矔泻芏嗟臒o力感,沒有辦法去掙脫,便只好默默承受……但其實不妨換一種思考方式,畢竟面對圍城會是人生常態(tài),不論是做出什么樣的決定,進或是出,我們都還在圍城之中,所以,能夠做出選擇便就是最好的答案了,至少我們的猶豫與徘徊是毫無用處的。而主動做出選擇,主動權就在我們的手中,我們面對這些圍城或許就會有著不同的看法,畢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圍城》的結局采用了留白,沒有寫出具體的最終的結局,“那只祖?zhèn)鞯睦乡姰敭敶蚱饋?,仿佛積蓄了半天的時間,等夜深人靜,搬出來一一細數(shù):“一,二,三,四,五,六”。六點鐘是五個鐘頭以前,那時候鴻漸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勸他別再為昨天的事弄得夫婦不歡;那時候,柔嘉在家里等鴻漸回家來吃晚飯,希望他會跟姑母和好,到她廠里做事。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對人生包涵的諷刺和感傷,深于一切語言、一切啼笑?!辈⑽粗苯訉懗鼋Y局,給了讀者想象空間,其實也可以猜想到方鴻漸之后的生活,大致也是如此平庸而無奈的生活吧。
圍城名著讀后感想3篇(《圍城讀后感》)相關文章:
★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名著書評3篇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讀后感
★ 世界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范例3篇(國內外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
★ 錢鐘書的著作《圍城》的讀后感范文3篇 試析錢鐘書的小說《圍城》的多重意蘊